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奶牛隐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成都双流县某奶牛场的部分奶牛乳样进行体细胞记数、主要病原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以及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葡萄球菌仍是引起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因而中药防治仍是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疆地区临床型乳房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调查新疆北疆地区奶牛乳房炎高发季节细菌性乳房炎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药物防治及免疫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新疆北疆14个规模化牛场共采集623份临床型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468株细菌,其中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占25.2%;链球菌占22.6%;葡萄球菌和微球菌52.2%。  相似文献   

3.
路建彪  刘文强  裴兰英 《山东科学》2006,19(6):70-71,75
对山东聊城地区多家奶牛养殖场和养殖户采集的63份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鉴别培养基及生化鉴定方法对奶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做了药敏实验。分离菌鉴定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等。药敏试验表明:氧氟沙星、强力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为较为敏感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场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确定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本实验对采自养殖场临床乳房炎40个病例的乳样,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分离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用纯化培养后细菌单菌落提取DNA作为模板,利用已报道的细菌通用引物,采用PCR方法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10种主要致病菌,它们是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琼氏不动杆菌,农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胞杆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意义无乳链球菌是引起牛临床或亚临床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研究PCR奶样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对探索病原无乳链球菌的简易、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对含细菌数不同奶样的PCR扩增试验的观察和比较研究,探索其检测方法的敏感度.方法常规检测方法初选奶样,然后对其病原菌奶样进行培养、增菌和生化鉴定,筛选出牛无乳链球菌.将得到的无乳链球菌按10个稀释度奶样进行稀释,以标准该菌株作为阳性对照,分别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基于编码16S rRNA亚基的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的PCR方法具有独特敏感性,可以检测到1ml生奶样中的一个细菌.  相似文献   

6.
旨在调查成都市某奶牛场引起乳房炎相关致病菌的流行及分布.通过对患乳房炎病牛乳汁、奶牛乳头、皮毛、牛圈、挤奶车间等部位和生活环境进行样品采集,初步分离奶牛群潜在病原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鉴定和分析.结果:在奶牛场共采集样品1 000份,分离得到菌株494株,细菌总分离率为49.40%.分离菌株包括...  相似文献   

7.
【目的】2016年广西钦州湾近海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发生以体表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内脏器官病变为典型症状的细菌性疾病,通过对患病卵形鲳鲹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保存,为后续开展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研究,以及控制相关病原菌在海水养殖中的暴发和流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LB平板和TCBS平板从患病卵形鲳鲹体表溃烂病灶、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疑似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学检验,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对疑似病原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细胞和鱼体水平开展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同时进行人工感染的回接试验。【结果】分离得到4株疑似病原菌(TOQZ01,TOQZ02,TOQZ03,TOQZ04),基于其表型、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关系,判定4株菌株均为弧菌属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且细胞毒性试验和回归试验证实,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为此次卵形鲳鲹发病的病原菌。【结论】溶藻弧菌是引起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未来将基于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开展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现代海水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以实现对广西海水养殖溶藻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实时监控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8.
铁母散合剂对杂交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苋菜、地锦草等中草药组成铁母散合剂.对杂交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型乳房炎进行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铁母散合剂对西杂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均为80%,有效率均为100%;对隐性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对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效果,其发病率均只有20%,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发病率却高达60%.采用铁母散合剂对西杂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后,两组乳汁中均未检出有病原菌.两组乳中体细胞数均降至正常水平(50万个/mL以下).乳清中的白蛋白(SA)、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至正常水平.而采用青、链霉素治疗的两组乳汁中各有一头检出有大肠杆菌.两组乳中体细胞数均未降至正常水平.乳清中的(SA)、(LDH)、(AST)(ALT)等各项生化指标亦未能降低至正常水平.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铁母散合剂对西杂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选择性消化法分离、培养和纯化牦牛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特征.染色体数目分析表明,细胞核型稳定,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发生转化.牦牛乳腺上皮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染色体组型为2n=60.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对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可直接侵入玉米的叶片,并于1周后表现出玉米圆斑病的典型症状.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等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炭色长孺孢(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