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迄今为止,人类的祖先被认为东非古猿,但本文以一种新思路和新观点、新方法提出了人类的祖先是东非湖岛水猿,并从九个方面说明东非古猿从东非大裂谷各带一些湖岛上进化为人的过程,即人类之祖——湖岛水猿。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源流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解决了人类是从那里来的问题。接着是革命导师恩格斯撰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光辉著作,从理论上真正解决了人类起源的问题,戳穿了奴隶主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上帝造人说”。在这期间,民族学家提出了民族学研究的独特对象、任务和方法,开始形成一门独  相似文献   

3.
周国兴 《大自然》2010,(1):41-45
1959年,科学家在东非奥尔杜威峡谷发现了距今180万年前的鲍氏南猿“东非人”的头骨化石,从而揭开了东非地区史前人类大发现的序幕。此后,大量早期原始人化石在这里陆续出土,并以发现距今340万年的阿法南猿“露西”的骨架化石为高峰,演绎了人类起源的“西部故事”。  相似文献   

4.
人类了解自身的起源与演化只能根据祖先遗骸形式的化石,这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信息库.非、亚大陆都具有适宜人类演化的自然环境,因此人类学界存在着非洲起源说和亚洲起源说。能人及其石制品的发现,标志着非洲不仅有两足行走的古猿,而且繁衍出制造工具的能人;同时,亚洲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独有的地质背景、古气候格局和有机环境,为人类起源与演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亚洲同样存在一个从猿到人的独自演化系统,巫山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它同东非更新世能人处在同一水平上。这就标志着华夏大地有了Homo中的最早代表。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我们要认识体育,必顺弄清楚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地、全面地进行分析,才能对体育有深刻的理解。一、体育的起源人类社会发展史说明,体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劳动,引起类人猿机体构造的深刻变化,使猿变成了人,由于劳动使猿能够获得更多外部印象,脑进一步发展,使猿脑变成了人脑。由于劳动,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产生了。这些都是体育产生的必要条件。因为体育的主体是人,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实践活动。离开人,体育也就无从产生了。在原始社会,由于当时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为低下,为了生存和取得物质资料,人们在简陋而严酷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中最引人注目,最富有魅力的课题。所谓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人体发育中的体质发展和增进,世界各人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袁士畴 《科技潮》2002,(11):19-20
本刊在2002年第8期上,刊登了王方辰的署名文章《从猿到人的质疑》。该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同等的、大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其它生物都没有大的变化,有的甚至几亿年不变,只有猿突飞猛进的演化成了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况且最能印证从猿到人演化过程的化石出现了几百万年的空白,而其它动物的化石可以说既完整连续且数量众多,可它们并没有进化成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由此作者对达尔文“从猿到人”的观点提出了疑问。文章刊出后,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现选登袁士畴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13,(1):27-27
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的重要标志。但至今没发现这一过渡环节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1998,(3)
多少年来,人们也曾提出过人类肤色、人类起源与气候、环境条件有关,但不知道这种气候环境为何形成?何时形成?现今“泛大冰盖论”的提出,为研究古人类肤色产生的原因及有关人类起源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人,是一种有自由生命的类存在物。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首先在于他的“生命的生产”。“生命的生产”在种系进化过程中有着显见的持续性,因此,本文认为必须以此为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从文化人类学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对艺术起源进行探讨.本文将首先揭橥“劳动说”理论偏颇之所在;然后根据劳动的两种不同形态,提出必须到“萌芽状态”的劳动中去寻找“萌芽状态”的艺术之命题。笔者认为,“艺术的起源”与“劳动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是同步发生的,而研究三者最理想的活化石便是黑猩猩。因此,作为对以往研究对  相似文献   

11.
从五个方面对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的“同步说”提出质疑 ,认为同步说在艺术起源的时限、艺术概念的界定、艺术产生的条件、第一件工具即第一件艺术产品、石器工具与艺术起源等问题上均未提出确凿的事实依据和充足的逻辑论证 ,故而难成定论  相似文献   

12.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结尾写道:“在遥远的将来,我会看到许多更加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此展开,心理学将会拥有全新的基础。”这一断言预示了进化心理学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系的D.巴斯、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L.科斯米德、J.托比等确立了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 EP)这一取向。该取向尝试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运用进化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探讨人类心理的结构、起源与演化。30多年来,进化心理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并积累了大量基于实证的科学论据。《进化心理学——从猿到人的心灵演化之路》一书为我们一窥进化心理学全貌提供了佳机。纵观全书,可将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浓缩成2个看似矛盾的隐喻:“石器时代的心灵”与“社会化的大脑”。  相似文献   

13.
新书窗     
《科技潮》2001,(8)
《中国医学起源新论》严键民著《中国医学起源新论》,站在远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上,对中国医学的起源、发展的本质与现代医学的区别进行了开创性的综合研究。该著汇集了作者一生的研究成果,费时近30年的时间写出了这本高质量的专著关于医学起源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还是个冷壁的空间,但它却是一个重要的不能回避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医药知识既不是圣贤的独家发明,也不可用“劳动创造了医药知识”来作简单的概括,它是人类在长期求生存的斗争历程中不断形成的。作者运用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的研究方法,阅读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对医学起源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了“人脑组织结构的进化是产生医学知识的基本条件”,“只有当脑窬量及组脑织内站结构发展到一事实上程度,人类才有思考医事活动的可能”的独到见解。并且进一步提出“原始医学知识的起源,除了需要大脑容量,大脑生理功能发育到一定水平外  相似文献   

14.
从五个方面对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的“同步说”提出质颖,认为同步说在艺术起源的时限、艺术概念4 界定、艺术产生的条件、第一件工具即第一件艺术产品、石器工具与艺术起源等问题上的均未提出确凿的事实依据和充足的逻辑论证,故而难成定论。  相似文献   

15.
苗苗 《青年科学》2011,(3):12-12
人类源自非洲是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但随着一批国际古生物学家的最近研究发现,人与猿共同的祖先来自亚洲而不是非洲,人类祖先来自非洲的古生物学传统理论遭到致命打击。 一个由多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考察小组,经过对缅甸发现的一个距今3700万年的灵长类动物化石的分析,证实了他们12年前提出的假设:人类的祖先来自亚洲。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两名法国古生物学家,一位是蒙彼利埃大学科学演化研究所的马里沃,另一位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让雅尔。科学家把这一类人猿化石命名为邦塘巴黑尼亚猿。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必然性和可能性 1、身体发育、发达的主要因素 身体发育、发达的主要因素大体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最终归结为遗传,人类的遗传因子,近者说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远者说,是继承了人类二○○万年的历史。决定人类进化的主要因素是两脚直立行走,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说:“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正是由于直立行走,解放了上肢,使之利于制造、使用工具,因而使大脑的重质增加,构造复杂化。人类从猿人,经过漫  相似文献   

17.
生物的起源与灭绝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的起源与灭绝一直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一个古老的问本文作者黔羽枝化石距今4亿多年中奥陶世的一种腕足类化石题,也是一个迄今尚未完全解决的科学问题。人类对于生命起源的思索,有史可考的,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一种最原始的思辩,如半坡文化中的“寓人于鱼”。3000多年前,在中国与两河流域分别产生了唯心主义的神创论。直到1871年,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理论,在整个自然科学界引发了一场彻底的思想革新,毫不留情地把神从科学界驱逐出去,但这幅生命演化的蓝图只是勾勒出了框架…  相似文献   

18.
虽然猿的手势比发声更加灵活和复杂,但是,猿的手势不可能与人的手势相提并论.许多关于人类幼儿和猿的“指”的对比实验显示,人类幼儿的手势以共享意图为基础,表现为幼儿社会认知和动机的根本发展,能够与参与者建立共同注意框架、理解交际意图、参与合作性活动、转换视角.这种社会认知和动机的发展为学习语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艾文 《创新科技》2005,(6):44-45
当科学家们通过探究人类的昨天,把从猿到人的进化史拼图归于原貌时,新的疑问又开始了:人类的未来将会怎样?对于大多数严谨的进化论学者来说,这是一个他们更希望能回避的推测。但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进化的脚步不会停止,追寻演进的足迹,我们能否看到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艾敛菲 《世界博览》2010,(10):76-78
为什么在建国初期有那么多有关“从猿到人”的展览、文章和书籍呢?为什么各种研讨会和政治学习会的主题是达尔文学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