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周党培  陈业仙 《实验室科学》2012,15(1):100-103,107
讨论了不同温度下PN结的正向压降和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设计了利用TH-J型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测试仪研究PN结正向压降及伏安特性曲线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定性分析了PN结正向压降及伏安特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Excel进行曲线拟合测定了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灵敏度、玻尔兹曼常数以及PN结的反向饱和电流,从而定量描述了PN结的伏安特性,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双缸管式静态结蜡装置,该装置控制温度准确,蜡沉积物易于获取,结蜡表面易于清洗,结蜡管壁材质和表面粗糙度可以改变,可用来研究原油温度和管壁温度对结蜡的影响。评价热处理条件和添加剂改善原油结蜡状况的效果,以及管壁材质和表面粗糙度对原油结蜡的影响,还可以用来研究油水悬浮液的粘壁特性。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不同温度下PN结的正向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设计了利用TH-J型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测试仪研究PN结正向伏安特性曲线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定性地分析了PN结正向伏安特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Excel进行指数拟合测定了波尔兹曼常数,并确定了常温下PN结的反向饱和电流,从而定量地描述PN结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植被恢复区生物土壤结皮光合固碳活性对水热因子的响应,以露天煤矿排土场两种生物土壤结皮(藓结皮和藻结皮)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控制温度和水分,采用Li-6400(簇状叶室)光合仪研究生物土壤结皮光合固碳活性对9个温度、6个模拟降水量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藓类结皮光合固碳活性显著高于藻类结皮,温度和水分均显著影响生物土壤结皮光合固碳活性,温度、水分及结皮类型三者之间的交互效应也显著影响生物土壤结皮光合固碳活性.藓类和藻类结皮光合固碳活性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15~20℃,最适降水量均为2 mm.  相似文献   

5.
GaAs/Si/AlAs异质结不同生长温度Si夹层分布的CV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BE生长设备制备了GaAs/Si/AlAs异质结,通过CV法研究了异质结的带阶和GaAs层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对0.5分子层 Si夹层的影响,得到Si夹层的空间分布随GaAs层生长温度的升高而由局域变为弥散的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6.
提出用高频C-V法测量半导体异质结中集中分布的界面态的能位位置的方法,并分析了测试温度以及由异质结的能带偏移所引起的载流子积累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有这一方法对GaS/GaAs和ZnSe/GaAs两种异质结进行了测试,发现在这两种异质界面上均存在集中分布的界面态,其能级位置分别为Ec-0.41eV,Ec-0.51eV。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PNP超高频沟道基区全温晶体管新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与制造,这种新器件的突出特点是当温度T变化时,h_(FE)漂移较小。测试结果表明: 环境温度从25℃升到180℃时,器件的h_(FE)随温度T变化率小于35%. 当温度由25℃升到180℃时,这种新器件的h_(FE)变化率均优于同类型的常规双极结型晶体管的h_(FE)变化率。变化率平均改善20%. 当温度从25℃降到-55℃时,新器件的h_(FE)变化率小于或等于30%. 器件的特征频率达到:f_T=700MC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载体的钯催化剂来研究金属——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SMSI)。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和定温吸附(TRS)相结合的技术来研究这些催化剂的还原情况和对氢的吸附情况。发现钯在低于200℃时就被还原。在较高温度下氢从Pd到载体有溢流,高温氢处理也会导致SMSI和熔结现象。这些溢流、熔结和SMSI的程度决定于载体。而SMSI也抑制着Pd对氢的大量吸附。在相同还原条件下,负载Pd催化剂有下列熔结趋势:Pd/C>Pd>TiO_2>Pd/Al_2O_3>Pd/SiO_2。  相似文献   

9.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平面异质结和体异质结的激基复合物发光二极管,在20–300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器件电致发光的磁效应(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MEL).实验发现:在温度较高时,两种不同的异质结器件的MEL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而在低温下(100 K)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化规律.即:在体异质结器件中,器件的MEL曲线始终未呈现出高场下降的现象;而在平面异质结器件中,当温度降为100 K时,其MEL曲线开始出现高场下降的现象,且温度越低,外加偏压越大,下降越明显.本文通过对两类器件的结构和能级排布分析,得出:平面异质结附近容易聚集大量的三重态激基复合物,从而易发生三重态的湮灭过程,在外加磁场下MEL表现出高场下降;而对于体异质结器件,由于形成的三重态激基复合物浓度较小,故难以发生三重态的湮灭过程.本文通过对激基复合物器件发光磁效应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激基复合物器件中激发态演化的微观机制,并对提高其发光效率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用射频溅射法制备的 a—Si_(0.92)Sn_(0.08)∶H 合金膜退火实验表明,在300℃下,结其构基本上是稳定的,但当温度升高到350℃.大量的氢原子从中释放出来,并伴随着晶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黄鳝消化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3种黄鳝消化酶在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的饲养温度下的活性变化.在20~45℃反应温度内,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中蛋白酶活性在25℃以上增加较快,超过45℃酶活性下降.在20~40℃饲养水温下,3种酶活性随水温升高而增加,但增幅不同.与反应温度比较,脂肪酶活性增幅前者大于后者,蛋白酶活性增幅则前者远大于后者,淀粉酶活性增幅前者略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对上海地区路面结构进行评价,发现沥青层反算模量与沥青层温度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建立了上海地区道路结构的沥青层反算模量与沥青层温度回归模型,推荐了沥青层反算模量温度修正系数值.将沥青层反算模量温度修正结果与室内外模量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推荐的温度修正系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周琳    覃映雪    黄力行    马英    徐晓津    林茂    鄢庆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333-338
为了研究大黄鱼源变形假单胞菌胞外产物的致病性,在内脏白点病的高发温度(18 ℃)培养大黄鱼的病原菌——变形假单胞菌,利用玻璃纸覆盖平板技术制备其胞外产物,测定不同温度(低温不致病温度12 ℃、高发致病温度18 ℃和高温不致病温度28 ℃)下其胞外产物的酶活力.结果显示:变形假单胞菌胞外产物的淀粉酶、丝氨酸蛋白酶类、天冬氨酸蛋白酶类、类胃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卵磷脂酶、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比较大,28 ℃条件下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12 ℃或者18 ℃时的酶活力;半胱氨酸蛋白酶类、氨肽酶的活性和溶血活性受温度影响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变形假单胞菌胞外产物是其致病因素之一,但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在特定温度(16~20 ℃)下高发并非是由于胞外产物在该温度下的活性较高.该结果增进了对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A series of 60~nm thick indium oxide thin-films,all amorphous 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were found to have phys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at depended on the temperature of deposition.The carrier mobility and flm conductivity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deposition temperature;the best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high mobility and conductivity were observed at a deposition temperature just below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crystalline films formed.The density of the flm also decreased with deposition temperature from 7.2g/cm3 at+50℃ to 5.3g/cm3 at 100℃.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菜中一种红色蛋白(Rx)的分离纯化及其光谱学性质.采用超声法破碎发菜细胞,盐析法初步纯化藻胆蛋白,利用DEAE-DE52交换介质得到藻胆蛋白纯品;测定室温和低温(液氮)下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Rx的吸收峰在520 nm,室温与低温下的荧光发射峰分别在625和630 nm,室温与低温下的荧光激发峰分别在615和610 nm,室温下,Rx在藻胆体中的荧光上升时间和荧光寿命分别为495和2 200 ps.结果表明,Rx既可以把它吸收的光能传递给藻蓝蛋白(PC),再经由PC传递给别藻蓝蛋白(APC),又可以直接将能量传递给APC.  相似文献   

16.
ZnO压敏陶瓷反射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简便的粉末反射光谱法,测量了不同烧结温度下ZnO压敏陶瓷的反射光谱,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同纯ZnO相比,压敏陶瓷反射光谱吸收边发生红移,红移量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吸收边斜率随着烧结温度升高而变小.吸收边的变化是烧结过程中ZnO晶粒表面包覆程度和元素相互扩散随温度变化的结果.高温烧结的试样在波长为566nm、610nm、650nm处存在光反射谷,反射强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降低.烧结过程中形成的界面层缺陷是反射谷形成的主要原因,缺陷类型与温度变化无关,浓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类固醇激素对虹鳟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吸附免疫分析法调查了温度对虹鳟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 )和皮质醇的影响 ,同时也调查了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固醇类激素对血浆IgM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1)血浆中IgM和皮质醇的浓度是温度依赖型的 ,即高温时它们的浓度升高 ,反之低温时它们的浓度降低 ;(2 )伴随着温度变化 ,皮质醇和睾丸酮都抑制血浆IgM的水平 ;(3)低温时在饲料中添加皮质醇能提高这种鱼的死亡率 .这些结果说明 ,提高血中性激素水平或降低水温 ,都能降低免疫能力 ,因此当水温急剧下降时 ,应尽量避免剧烈地刺激鱼类 ,防止皮质醇水平的突然升高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石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47(10):1616-1620
研究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光源照度和色温对人体体核温度、皮肤平均温度和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探索光源照明对人体体温调节的作用.对8名受试者在人工气候室不同环境温度(18,30 °C)、光源照度(300,1 000 lx)和色温(3 000,6 000 K)下的体核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血流量进行了60 min的测量和记录.结果表明:无论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当人体暴露于低色温光源下时人的体核温度较高色温光源下时高;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血流量在冷色温光源下的值高于低色温光源下的值;在较高温度下,平均皮肤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在低色温光源下的值高于冷色温光源下的值.因此,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光源照明对人体的热调节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环境高温下以运用高色温光源为宜,反之亦然.这提示人们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对于光源照度和色温的选择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除视觉需要外,选择时还应考虑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crylic polymer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Four acrylic polymers were tested at high strain rate by using compression Hopkinson bar and at quasi-static strain rate by using an Instron servo hydraulic axial testing machine with the testing temperature from 218K to 393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acrylic polymers depends heavily on the testing temperature. The yield stress and Young's modulus were foun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t low strain rate. At very low temperature, the materials display typical brittle fracture; however their plasticity improves remarkably at high temperatures. The predictions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using a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have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低温和高温对双斑蟋卵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组织胚胎学角度探究温度对昆虫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us)的卵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记录双斑蟋胚胎发育期在正常27±2℃、高温40℃、低温15~20℃时分别每日胚胎发育的形态变化及发育过程,研究了低温和高温对温双斑蟋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常27±2℃经历14d,双斑蟋的头部、触角、三对足、尾部、腹部及背部都发育完.高温条件下,在第8d时,幼体破膜而出.低温条件下,到第14d时卵只发育到囊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