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一生产要素:形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是由人类过度的生产活动造成的,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生产方式又是由"第一生产要素"决定的,由此得出一个推论:"第一生产要素"是认识生态环境危机是如何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逻辑推理和人类发展历史的实证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并提出了现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应面对的不同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2):12-19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站.千百年来,上九天揽月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步入21世纪,随着航天科技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探月俱乐部",人类迎来新一轮探月热潮. 数千年前,人类就开始观察月球,它的清幽与美丽给人无限遐想.在古老传说和文学描写中,月球是吸引人类的殿堂和迷宫.  相似文献   

3.
造福于人类的是谁?给予我们幸福生活的是谁?不是神,也不是上帝,而是人类自己.20世纪末,东方伟人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新时代的名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则是联结这个关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1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自1973年人类第一次基因重组实验成功以来,生物技术以其迅速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影响,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最富魅力的高新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使21世纪成为生命科学世纪.  相似文献   

5.
阿莫 《科学大观园》2021,(16):36-39
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降生.这是一个伟大的人类历史新纪元.科学家们欣喜若狂,还有人提议给她取名为"赫拉".在古希腊神话中,天后赫拉是掌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当然,此类拙劣的实验室幽默最终未能实现,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工孕育让人类第一次扮演了神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火星,这颗人类孜孜以求探索了60年的红色星球,正一点点地被揭开神秘面纱.人类认识宇宙、认识生命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展. 2020年,中国也出发了.7月23日,长征五号踏焰而起,数亿公里的“天问”之旅开始了.这也是中国火箭飞得最快的一次. 2021年4月24日上午,在中国航天日主会场,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第一死因,农村居民的第二死因,它的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  相似文献   

8.
新型电池技术的开发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21世纪,电池技术开始进入其发展历史的第三个百年.从1800年伏打电堆发明起的第一个百年内,电池曾是当时人类获取电能的唯一手段;在随后的第二个百年内,人类发明了发电机,成为获取大规模电能的主要手段,但在移动电源,尤其是便携式电源方面,电池仍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1,(21):40-43
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开幕,会议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办如此高规格的多边环境会谈,会议将制定一份未来10年的路线图——确定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方向. 千万年来,尽管人类的演化完善了自身,也创建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但却让我们的地球家园受到了伤害.全球变暖、森林消失、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垃圾围城、雾霾压顶等现象,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这是人类向宇宙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时间,世界目光齐聚太空,人类进入太空新纪元。50年后,一些相关科学家接受采访,讲述了发射第一星背后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食品是人类永恒的消费品,食品工业是一个与人类共存亡的永恒工业.在我国,食品工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尽管如此,我国的食品工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展望21世纪,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食品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才有可能步入食品工业大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是传统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预设,包括:默认人类为认识活动的唯一主体;以人类感官或心智作为认识的终极标准;默认对感觉信号的理解只能由人类心智完成。近年来科学研究手段的发展对这一预设提出了挑战。无论在数据收集方面还是在数据分析方面,科学探索中的人力劳动正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取代。基于这一趋势,美国哲学家保罗·汉弗莱斯提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认识论构想。论文分析了汉弗莱斯的观点,指出,认识论的去人类中心主义意味着:第一,放弃以人类感官为终极判据;第二,放弃人类的终极判读者地位;第三,放弃人类的唯一认识主体地位。只满足第一项的认识论可以称为弱非人类中心主义,满足全部三项的称为强非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7,(11):22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吃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当青年男女情投意合走在一起,性生活也自然发生。虽然性和吃饭一样是人类的天性,但第一次总是充满了慌乱和紧  相似文献   

14.
技术理性是一种特殊的、综合的和典型的理性形式.一方面,技术理性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人类理性,是一种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及人对自然界永恒依赖的实践理性和技术精神.追求物质目标、满足物质需求是技术理性的永恒的和第一的旨趣.技术理性的这种旨趣标志着人的一种敞开状态,标志着人与自然的"交往"和主客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俄裔美籍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在半个多世纪前,曾对人类科技的未来远景做出许多预测,其中有不少都已应验。阿西莫夫曾预言机器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反过来控制和伤害人类,因此他在20世纪40年代对人类开发机器人订下“三个铁律”:第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第二,机器人必须听命于人类,但不能违反第一律;第三,机器人必须在不违反前述两律的情况下才能存在。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医生则是人类生命的工程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叶小英就是这样一位扎根皮肤医学领域二十多年的医者,为了给生命重塑健康和希望,她如一枝斗雪怒放的梅花,与病魔做着不懈的斗争;也如一株风姿素雅、幽香清远的兰花,静静地绽放在患者的心间,给他们以希望和温暖.  相似文献   

17.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到来.从1958年开始,美、苏超级大国为了争夺空间霸权和开展冷战对抗的需要,在月球探测与载人登月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1958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者”号系列的4个月球探测器,苏联发射了“月球”号系列的3个探测器,但全部失败了.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24日凌晨,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从南海之滨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 这是在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后,时隔近两年后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也是持续不断的人类探月活动中,40多年来首次去月球挖取"岩石土壤".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至6月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讨论当代世界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还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21,(2):60-63
人类的航天探测器第一次历史性地抵达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中国的尊严 "中国的尊严从哪儿来?就从科技发展中来."谈吐淡定从容的姜景山,语调一转,铿锵有力,言词中忽然多了几分激动,"如果没有'两弹一星',没有现在的科技进步的话,谁瞧得上你呀,那就没有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