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分析了微型齿轮测量技术的难点,介绍了所研制的微型齿轮测量仪的测量原理,切向对正方法,阶段误差补偿原理,微型测头及小测力传感器,所研制量仪的组成及实际测量结果,该量仪能完成模数为0.07mm齿轮齿形及齿距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2.
齿轮副整体误差及其获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动误差在研究和评价齿轮传动质量中的一些局限性,从我国首创的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入手,提出了齿轮副整体误差的概念.依据空间解析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齿轮副整体误差的数学模型,应用误差作用原理从微观角度推导了齿轮副整体误差与主、从动轮的齿轮整体误差的关系,定义了齿轮副整体误差曲线的基本组成单元,给出了理论单元齿轮副整体误差曲线的解析方程,在建立的接触面坐标系中推导了单元齿轮副整体误差曲线的基本算法;然后详细介绍了齿轮副整体误差的获得方法和具体计算过程,并在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CZ450的硬件基础上开发了齿轮副整体误差测量系统,给出了测量实例;最后在与传动误差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齿轮副整体误差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对微型齿轮,微型涡轮和微型悬臂梁等微型机械零件的研制,介绍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IC的微细加工技术,采用射频溅射和光刻技术制造微型机械零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模数齿轮齿距误差的CNC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模数0.07~0.2 mm的小模数齿轮测量在国内外是一个空白。在对其特     点及测量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小模数齿轮齿距CNC自动测      量系统,应用绝对法测量原理及切向对正技术。对测量原理、控制方法、测量      精度等进行了分析。经实测验证,证明了其原理的正确性及系统的可行性,可      以完成模数m≥0.07~0.2 mm齿轮齿距的测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VC#.NET对AutoCAD二次开发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基于VC#.Net的二次开发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在AutoCAD2006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齿轮设计的功能模块,实现了齿轮结构设计的参数化和快速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比较现有大齿轮在机测量仪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开发了测头控制 比例驱动跟踪技术。  相似文献   

7.
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中微齿轮啮合模型和参数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中,模数小于0.08的微齿轮传动啮合模型和参数计算公式。并对模数分别为0.08、0.06、0.04、0.3,太阳轮、行星轮、固定内齿轮、旋转内齿轮齿数分别为15、11、36、39的微齿轮进行了参数计算和比较。根据计算结果完成了模0.06的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研制。该减速器与电磁型微电动机相配,可降低微电动机的转速、减小微电动机的惯量、增大微电动机的输出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首创的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以笔者提出的齿轮副整体误差为手段,从微观上解释了齿轮啮合冲击产生的具体过程,归纳了轮齿交替特性,提出了一种以轮齿交替特性为评价准则的齿轮啮合冲击的评价方法:总结了6种基本的交替形式,给出了各自的判别准则,统一了齿面交替和顶刃交替的判别方法,讨论了各交替形式与啮合冲击的关系;最后,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开发了齿轮啮合冲击测评系统并给出了分析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齿轮副整体误差是研究齿轮啮合冲击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以轮齿交替特性为基础的统计学评价方法为批量齿轮啮合冲击的测评和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阶变性椭圆齿轮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综合研究高阶椭圆和变性椭圆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非圆齿轮形式——高阶变性椭圆齿轮.采用数学推导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以高阶变性椭圆为基础的椭圆族数学模型,提出了最小传动比位置偏移率的概念,以表征周期内传动比曲线的不对称性.研究了在以高阶变性椭圆为节曲线的齿轮传动副中,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转角关系、传动比关系、曲率半径及弧长计算等问题,得到了设计高阶变性椭圆齿轮所需各种参数的求解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即可设计出满足要求的高阶变性椭圆齿轮副.该设计方法对于普通椭圆齿轮的设计计算也同样适用,因此统一了各种椭圆齿轮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0.
齿轮齿根强度的摩擦修正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义了齿轮齿根强度的摩擦修正系数,导出了其理论计算式,并找出了其实用计算式,实用计算式的误差小于0.6%;还讨论了摩擦对主、从动齿轮的不同影响以及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11.
蜗杆检查仪系统是为提高蜗杆加工精度而研制的综合测量系统。该文对蜗杆检测仪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根据误差的特点,提出用样条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误差修正技术可以提高蜗杆检查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节约内存,是适合同类检测系统误差修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一种湿型砂三性能自动快速测定方法及其测定仪。该方法是直接测定紧实率的试样的透气压力和湿压强度,代入由试验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得标准工艺试样的透气性和湿压强度。该仪器采用用移传感器测定紧实率,用压力传感器测定湿压强度,用气压传感器测定透气压力。仪器的动作程序、检测信号的采集、数据处理及打印险测结果等均由微机控制,自动运行。本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该仪器采用气压传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相似文献   

13.
论证了在单转鼓试验台上进行制动性能试验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提出了模拟方法并进行了台路试验验证工作,找出了台路试验的相关关系,最后讨论了几个台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的模糊控制自动跟踪光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汽车前照灯检测仪光轴自动跟踪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模糊控制技术控制前照灯检测仪光轴自动跟踪过程,从而加快了汽车前照灯检测仪检测速度,提高了汽车前照灯检测仪测量准确性,消除了汽车前照灯检测仪光轴自动跟踪过程可能产生的振荡,使前照灯检测仪光轴自动跟踪过程更加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电容式纤维长度仪的基本电气性能特点.提出了用有机玻璃条作为校验规检验电容极板线性度与均匀度的方法.用该校验规在6台纤维长度仪上测量,给出了其测量结果与统计分析值.证明了6台仪器及设计的校验规是稳定的,用这种方法校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锭脚轴承孔测量仪采用电阻应变片动态测量装置,通过非电量电测法连续而精确地测定锭脚轴承的内径尺寸.该测量仪实现了自动测量,使用方便,且可实行现场测试,较现行传统的手用塞规测量方法,明显提高了测量精度,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有利于提高锭子制造精度,改善了锭子工作状态,提高了锭子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新的织物耐磨性测试方法,设计并制造出自制耐磨仪。介绍了自制耐磨仪的原理、结构以及测试方法。在一定充气压力下应用自制耐磨仪对织物折皱点进行摩擦,通过气流量的变化实时反映织物的磨损情况,通过伯努利方程将变化气流量转化为等效孔径,选取等效孔径值来评价织物折皱点的耐磨性能。采用正交试验,选取摩擦速度、充气压力、面料厚度3个测试参数,对羽绒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它们对羽绒面料折皱点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耐磨仪在一定条件下,可表征羽绒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能。充气压力和面料厚度对羽绒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能有显著影响,摩擦速度对其影响不显著,充气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改善羽绒服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热辐射测量理论为依据,研制采用微机控制的织物防辐射热性能测试仪,实现了仪器的智能化。结合本测试仪的特点,确定了评价方法;经过实验,讨论各种因素对织物防辐射热性能影响的规律。为高性能热防护纤维及其织物提供了较好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The performance of image-analysis-based drape tester i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testing results. The accelerating and decelerating method is used to make the initial testing condition same before draping. A feature vector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drapeability of fabrics comprehensively. Moreover, th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curves between drape coefficient and rotating speed are obtained from the drape tester to describe the dynamic drapeability. Finally, the stability of tested results of image-analysis-based system is studied.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印刷适性及其测试仪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型仪器——SYD-50型印刷适性仪,并对其核心部分的双四连杆加速机构,进行了复极矢量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