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妇女命运一直是重大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最关注的核心。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关心妇女命运并为之抗争是她小说的第一大主题,她的作品大都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人生经验来观照生活。她的这种女性经验源自何处,本文试从此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2.
黎紫书的小说以历史中的个体命运为切片,时常打乱线性的时间结构,于循环往复中打捞遗失的记忆,并且始终保持着悲悯的情怀。黎紫书避开宏大的历史叙事,用以小博大的手法,聚焦于时间与记忆的书写,编织着一张时间之网,再现历史的丰富细节,以铭刻时间的记忆之痕。她的小说关注的是被情欲、政治、历史暴力碾压过的独异的“个人”,她对历史绝境中个体命运的关注,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深刻的人性力量。  相似文献   

3.
叛逆者简爱     
王若水 《科技信息》2011,(12):168-168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又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式的叛逆人物。她抗争命运的不公,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爱情,她的叛逆性格随着她的成长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白桂荣 《科技信息》2010,(17):137-137
《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是福克纳最好也是最难读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集中描写了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故事。凯蒂是该书的灵魂人物,本文是将切入她悲剧的人生轨迹,从南方妇道观和家庭角度去剖析她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
萧红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她个人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九·一八”之后的故乡东北人民的悲惨命运,使得她在创作之初就格外关注人间的苦难。作为女性作家,萧红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人的那份经验,这就使得她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对象主体自然集中在女性角色身上。深深同情女性的命运,热切呼唤女性的平等,热情讴歌女性的反抗,是萧红创作女性题材作品的主要特征。深入分析和正确把握这一特征,是我们认识萧红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谭虹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19-119
庐隐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充满着悲哀的色调。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觉得人生“比做梦还要不可捉摸”,她在悲哀的海里,几乎苦苦挣扎了一生。她,或她作品里的主人公,常常被悲哀所困扰,不得挣脱,哀怨忧郁的命运,无不体现出作家思想上的彷徨和苦闷。  相似文献   

7.
方方在她的小说中以深邃、理性的眼光,全方位地描摹女性的生存景观与情感世界,披露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群体的戕害,昭示欲望对人性施加的伤害和扭曲,除此以外,女性的悲剧还源于那无法逾越的命运鸿沟。因此,方方的女性观较之于其他女作家来说显得更为深刻和理性,其作品中那种穿透表层生活直抵人性、人类命运的深度与力度便是她的超越性所在。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中一直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在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和命运之间的强大张力时,又将心理学理论融入其中,对人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刻画与剖析。本文将挖掘王安忆作品中的心理学元素,分析作家利用心理学理论体现其作品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小说家,同时也是首位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全部取材于美国的黑人生活,她的作品文笔细腻,充满感情,人物形象充满张力。她的一生致力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创作,她的作品强调美国黑人女性独立自主追寻自我,实现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不依靠男性,不依附任何其他外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团结同性的力量对抗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为自身命运而抗争。  相似文献   

10.
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撕·哈代最杰出的悲剧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她一生曲折,命运悲惨,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将从社会、家庭、命运及性格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南宋李清照算得上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词婉约幽怨,独具特色。《白雨斋词话》卷六:“两宋词各有独至处,流派虽分,本原则一,惟方外之葛长庚,闺中之李易安,别于周、秦、姜、史、苏、辛外,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可谓难矣。”李清照的创作生涯横跨承平的北宋与动荡的南宋初年。她的词和她的生活境遇,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南渡前的作品表现其少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大部分都与黑人女性的苦难和命运结合。《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是她最早的两部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莫里森塑造了两位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社会里的黑人女性:佩科拉和秀拉。本文论述了两人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不同响应,佩科拉成为白人文化的牺牲品,而秀拉则是勇于追求自我的勇士。  相似文献   

13.
处在社会变动时期的托尔斯泰,世界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受此影响,他笔下的安娜是个充满矛盾的学形象。正是这种矛盾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矛盾性格与悲剧命运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为丁玲赢得了文学声誉,但她在延安时期创作的作品如《夜》等,极其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以后新的政权建立而女性命运仍然没有改变的现实,体现了她一以贯之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书写。从这个角度说,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代表了她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随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完成,女性主义作家丁玲彻底转变成了一个无产阶级作家。  相似文献   

15.
龙荣培  司欢欢  万雷 《科技信息》2010,(35):I0132-I0132,I0137
自《嘉莉妹妹》世以来,主人公嘉莉就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褒奖,认为她通过自身努力,最终过上了自己为之向往的华美生活;而更多的人,对她则是贬损,因为其贪幕虚荣的堕落最终毁掉自己的青春和灵魂。本文主要论述主角嘉莉的悲情命运的深层根源,以唤醒现实社会中无情大众对悲情命运者的关注与同情。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其作品再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性的真实以及人类对自身命运无法掌控的失落,渲染了情欲对人的支配,对复杂人性给以揭示。对盲目而残酷的人性的关注始终是她作品的最高命意。  相似文献   

17.
黄凌云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31-32,42
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中处处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怜悯之情,不论是家庭中强势的男性还是柔弱的女性,甚至是仆人,作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对于处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百姓的命运,作者在细腻的刻画中流露出悲凉之情;同时赛珍珠本人一生热衷于慈善。不论是作品还是赛珍珠本人所呈现的博爱精神,都有必要在现今社会中大力宣扬。  相似文献   

18.
从唐河庄稼地走出来的散文作家曲令敏,她的文学视野首先投注的就是那片庄稼地。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让她梦牵魂绕。她的作品深深扎根在故乡的土地上,极具自然之美。同时她还尽情讴歌乡野民间的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她对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关注,使得她的作品饱含着对弱者的深切的依恋之情和同情之心。她的作品短小精悍,每篇文章仿佛都是一枚圆润的珍珠,内涵丰富,同时又能折射出广大的外部世界。这是因为她非常重视细节描写,她把细节描写明朗为一种写作倾向,成形为一种自觉的写作方式,这就是:细节化写作。  相似文献   

19.
曹野 《科技信息》2012,(2):465-465
伊迪丝.沃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真实地再现了纽约上流社会的浮华艳影以及人性的美丑善恶,更为突出的是她将自己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和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反思也融入到《纯真年代》的创作中去,成就了一部典型而深刻的关注女性命运的文学作品。本文主要以作品中特征鲜明的三位主人公的形象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作品中映射出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作家王安忆从1976年踏入文坛,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几年中,她的作品题材与叙述策略几经变化,作品风格也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对现实的关注,对女性的书写,却从未改变。她的作品承载着作家对世俗生活的悉心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性思考和对小说构筑心灵世界这个目标的不懈追求。以王安忆小说对女性的关注这个视角,来揭示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