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刘熙《释名》中带有联想比附特征的308条声训作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些训释几近于索绪尔所定义的流俗词源,但其中有本于前人之说的,有据俚俗,方言作解的,不可尽归咎于是他个人的凿空之见。就是这部分声训仍有它阐释上的合理因素──揭示了符号传递系统中诗学意义的层面,从而为我们研究汉代以前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资参证的资料。因此不能以偏概全,一味否定《释名》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蝇王》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姆·戈尔丁的代表作。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运用文化诗学、历史与文本的互文性以及权力话语等理论分析小说立足整个政治历史全景下展示的小写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从结构、形象、语言形式、数字运用四方面,具体分析陈白尘喜剧作品《升官图》中呈现的狂欢化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审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对中外狂欢体民间文学和文人喜剧创作的狂欢性的全面继承与创新,它们彰显出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4.
刘恪的《现代小说语言美学》开启了从语言角度研究文学的新视角、新路径,从而使中国的文学理论切近到当下文学实践的内部,对中国文学理论摆脱当前困境给出了可行的出路:可以解决文学理论与当下文学现象脱节的问题;“语言诗学”为承认文学的独特性、探索文学奥秘提供了可能性;“语言诗学”是沟通“审美诗学”与“文化诗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散文集,其中包涵了诸多的温情元素。但透过全书,我们却可以深刻领悟到鲁迅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即对封建制度、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最透彻最尖锐的批判。鲁迅文化批判意识的形成表明了其对社会国民精神状态绝望感的反抗,是其“反抗绝望”这一人生主题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6.
新记《大公报》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社训,公开、明确地表达了报纸自由、独立的办刊方向.随着政治局势和文化空间的变动,正刊言论逐渐倾向国民党阵营,而文艺副刊在抗战期间刊登了许多左翼知识分子的文章,呈现出靠近红色政权的立场选择.同一报纸上正、副刊迥异的论调,反映出权力场内部的紧张拉锯对文化场的影响,副刊背离的言说现...  相似文献   

7.
江南,是张志和《渔歌子》建构的核心意象。通过对历史语境的还原和文本内涵的解读,不难发现这一意象,不仅是张志葙的叙述场域,也是一种叙述话语,即江南话语,它传达出了隐逸诗人张志和在“家国同构”的认同传统下内心激烈的斗争和挣扎。  相似文献   

8.
在 2 0世纪 80、90年代的经济转型期 ,许多新的文化素质出现。抽象的文化是通过有形的符号表达出来的 ,同时它的流变体现在最平常的世俗生活中。作家池莉的“新写实”写作为我们观察这一现象提供了最佳的视点。我们试图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来来往往》所透露出的文化信息 ,并检查作家创作的缺失 ,提高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反省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唐儒道语境下的张志和,徘徊在“仕”与“隐”之间。以往的张志和研究均围绕其隐逸思想展开讨论,较少回归文本。因此,其作品《渔歌子》五首还有值得发掘和拓展的研究空间。在深度阅读和文化还原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叙事场域和书写想象来分析《渔歌子》,尤其是通过对其叙述语境的阐释,可以揭示出作品背后隐藏的“江南”这一核心意象,以及这一意象所承载和传达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0.
《原野》是曹禺先生的四大名剧之一,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对西方戏剧经典的高妙化用与汲取养分后的全新再创造。《原野》的创作深受《麦克白》的影响,两者在“炼金诗学”“隐性艺术家设置”以及对人物“潜意识”的开掘与表现层面都存在着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反哺"是指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产生文化影响的现象.家庭教育的连续性、感染性与环境教育的全民性、终身性有相对应的关系,"文化反哺"不仅可以弥补其他环境教育途径的时空局限,而且是辅助成年人强化其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目前对"文化反哺"与家庭环境教育的关系还缺乏客观的调查研究.本文通过抽样问卷与现场访谈等调查手段,初步考察了该现象在北京市家庭中出现的广度、影响深度、影响因子、分布规律等内容,并对调查而来的客观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家庭环境教育中的"文化反哺"现象存在广度处于中上水平,影响深度处于高水平.第二,"反哺"现象继承了家庭教育的自然性、持续性,满足环境教育的全民性、终身性要求;第三,"反哺"现象存在广度与深度的大小取决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家庭交流水平与家庭成员自身条件等方面,并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第四,调查数据证实了家庭环境教育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反哺"现象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内因是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悲剧中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造成悲剧结局的客观因素,应该到人自身的性格和行为中去寻找。悲剧主体用自己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主动接受某种挑战,同各种力量抗争。如果是被动地接受或不去行动,那就不是悲剧了。悲剧的根源在于悲剧主体的思想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为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当时全国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实际上选择了“以钢为纲,高速度发展原材料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由于这一 实施,造成了国民经济重大比较的严重失调,水,电,供应紧张以及环境的严惩污染,这一时期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教训证明,从北京市的自然生态状况和城市性质出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是关系到首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在第五代导演和海外华人导演的影片愈发流行的浪潮中已经显现为重要的媒介因素。这些影片不仅为揭示中国与中国人在新时代的变化提供了信息性和象征性的叙述,而且也为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民俗研究所关注的是民俗学者拍摄的纪录片或有关某些民俗活动的影片,使用的是“民俗电影”这样的术语。电影研究所感兴趣的是民俗在影片中的特定使用方法。尚待界定和研究的是那些只存在于影片中而不一定存在于实践的被创造的民俗。界定“影视民俗”为此类影片中的民俗或类似民俗。这些影视民俗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建构与重建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择王夫之与金圣叹的诗论思想为比较,是因为二人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两种貌似不同的诗学理论:金圣叹以分解法论诗,强调诗的起承转合的文法;而王夫之则反对格套法式,主张情景交融,即景会心之作。但这两种相对的诗论,实则共同体现了古典诗论的基本精神,即有法与无法的体用不二之说,是乾坤之道在诗学领域中的体现,终而同归于易,二者互参,更可加深对古典诗学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高校英语专业普遍存在文学阅读难、阅读少的问题,文学课遭遇边缘化.文章借助二十世纪新兴交叉学科认知诗学的“故事”与“叙事投射”理论对文学学习进行认知分析,着力增强文学阅读认知体验,并结合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实现文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双重认知转向、提高文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性别与写作的关系也随之受到关注.从这一关系入手,梳理诸如"边缘叙事"、"身体写作"、"女性小说"等概念,可以为边缘诗学的建构提供一个视点.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与吕进及其诗学体系的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辩证法不仅是吕进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宏观的哲学方法论基础,而且还在具体的诗学问题和诗学观念中都有非常丰富的体现。除此之外,吕进这一棵开"双色花"的树同样有着充满智慧的辩证人生。  相似文献   

19.
软实力时代的民族文化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也就是以文化力量为中心的时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提升软实力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是中国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我们应积极提倡文化自强、文化自尊、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新的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维系、传承、积累和建设,以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从巴赫金复调诗学看,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中出现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以对话主义的文学史观,大胆展现了一幅复调的文学史图景,闪耀着新的人文精神的光芒,为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