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育课中的个性挫折是一种失意、消沉、悲观的情绪,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冬季体育教学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不仅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还要利用冬季体育课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郑佩蓉 《科技信息》2008,(30):267-267
本研究对几所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探讨了如何将心理健康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纳入体育课教学范畴,明确了职校体育课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的任务,按照健康第一的思想构建新的职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模式,使职校体育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完成学生健康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体育教学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对挫折教育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征进行了诠释和分析,然后对中学体育课实施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论述了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伟 《科技信息》2010,(11):235-235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的一个具体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集体行动.有众多道德和意志的行为表现,可以说比其它学科有更多的机会向学生进行实际教育。因此,体育课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教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发挥学科固有的优势,因时顺势使德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并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去;充分发挥体育课的有利条件,不断提高体育效果,使体育课与其它学科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5.
万才贵 《南昌高专学报》2004,19(4):105-105,107
大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恐惧心理有着六方面的主客观原因。要防止产生和消除学生体育课中的恐惧心理,需采取针对性、综合性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学习目的意义,产生“直接体育需求”,提高学习自觉性;实施科学的体育课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创造优美的体育环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身体练习的技能课,室外上课虽能享受大自然的色彩,却又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上好体育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这9年的体育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兴趣方面除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激发学习动机外,还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一、田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侵,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起。求知欲是推动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一种内心渴望,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  相似文献   

7.
体育新课程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个学习领域,这是心理健康成为了体育课的重要内容.而学校教育是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教育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特定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葛建生 《科技资讯》2013,(27):179-179
高校的体育教学除了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能力习惯,提高体育能力以外,还负担起到学生的心理教育.体育是一种特点的学科, 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我们要在体育课上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马洪兵 《科技信息》2008,(18):233-233
发挥体育课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其他课堂所不能代替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也要从单一的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角色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既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要从童年和青少年开始培养。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现在许多体育教师害怕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出事。减少了许多激烈、竞争、对抗性的练习。孩子经理的“磨难”太少,受的“苦”太少,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有限。许多中学生在参加高考的考场上晕到,而丧失了步人大学殿堂的机会,他们的身心接受挑战的能力、适应竞争能力太差。学校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同时还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的极其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足,特别是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不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为了使学生能重新走回课堂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和身体锻炼,有必要去探讨和研究中职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应注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应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育教学应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为高校体育的改革有了目标和方向,而长期以来,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体育教育体系,着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传授运行技术上,忽视了健身锻炼的教学内容,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致使教育效果不好,因此,建立以侵身锻炼为主的健身课程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99名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前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后,学生身体素质平均优于教学前,部分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目标的构成体系之一,在体育新课程改革深化落实过程中出现各种目标泛化现象,深入剖析其泛化的原因以及重塑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将有助于深化体育新课程落地生根.分析认为,导致体育教学目标泛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外教育思想的照搬移植、新课程改革的迎合求全、体育课程主体价值的虚化、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等,建议从树立正确课程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位指导思想;深刻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厘清体育新课程的内在目标体系;统筹把握体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合理分配与设计体育课时教学目标;坚持课程目标设置科学原则,协调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等方面,重塑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体育隐蔽课程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认识到了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性.通过体育隐蔽课程的教学,可间接培养学生的体育感受、端正体育态度、认识体育价值.体育隐蔽课程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积极向上和勇于奋斗的进取精神,并提升学生对体育显性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与自然、社会亲密接触,运用适当的体育教学手段,实现对参与者灵肉的双重历练,并通过汲取大自然的精神与力量,获知一定的社会知识与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适应力和生存力.认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心理健康,增强其环保意识.指出在生态环境窘迫的今天,通过高校课程设置积极引导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走入校园,不失为一种生态教育的积极做法.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同时享受运动乐趣应该是每一位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而快乐体育正是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使我们必须经过一定改革之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快乐体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合校后,新建综合性大学多校区运转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实际,以及普通大学公修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郑州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与实践.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办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按照“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三自主’选修课;身体特殊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开设体育课程;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群体活动的参与和浓厚的校园内外体育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能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学体育课程培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专项技能水平及培养体育参与兴趣等方面的实效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专项技能水平以及体育参与兴趣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是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与达成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阐述了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既是高校体育价值实现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素质结构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过程中要充分研究和分析相关的各种因素,从学生实际、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学环境等多个角度加以考察,形成结构合理、内涵明确、标准适宜的体育课程目标.在达成过程中,要努力使各种相关因素得到优化,力求产生最佳的综合效应,以保证体育课程目标圆满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