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花瓷以幽靓明净、素洁雅致、娇而不艳的独特风格独树一帜,青花在陶瓷领域中可谓独具特色。本文主要是讲述青花在陶瓷茶具上的广泛运用及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青白美,明净清新、雅俗共赏,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在中国传统陶瓷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花瓷之美除去器物美型、绘画题材的原因之外,青花分水工艺是青花瓷产生美之源泉,青花装饰纹饰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也归功于青花分水的功劳。青花绘画技师的手法与经验决定着分水表现形式,技艺娴熟者在一笔之中便可以分出不同程度的分水艺术效果。民国时期,青花分水技法达到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师层出不穷,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吸收青花传统优良分水技法的同时,摒除了落后守旧的青花规格,突破了青花瓷分水局限性,呈现出一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青花绘画创新风格,他的作品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本文以传统分水技法分析研究为背景,突出王步的分水创新风格、高超的绘制技巧、艺术修养及其作品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青花作为陶瓷的一种装饰,是陶瓷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之一,一直被誉为国瓷。她清丽、隽逸,千百年来不断地向世人展现其迷人的风采,处处给观者美的享受与启迪。本文阐述了青花瓷的文化特征和意蕴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现代青花山水装饰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有新文人、学院和新工笔三大风格流派,具有题材的多样化、技法的综合性和立意的主观性等鲜明特征,对于推动青花山水艺术继续向前发展具有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我国青花瓷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材料或是工艺水准均达到历史之最。写意花鸟作为中国画独立的一科,影响甚广,在明朝即有大量有关写意花鸟青花瓷制品,经由康熙年间青花提炼及绘画技术的精进,笔墨技法迅速被引入清代青花装饰中,在烧制的产品中占有相当比例。本文择取青花花鸟写意这一类,以清代青花瓷三个发展时期为主线,分析各个时期花鸟写意的装饰笔法及审美特征,并探讨了青花花鸟写意与同时代花鸟写意画的异同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笔者试图从青花装饰的釉色、构图布局、纹样表现、色彩处理、官窑与民窑各具特色这五个方面着手剖析明代青花瓷装饰的主要特征,阐述了明代青花瓷特有的艺术魅力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民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在工艺材料、装饰载体、装饰题材、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着重探析景德镇民窑青花装饰的题材,力求从题材内容的表现形式分析景德镇青花装饰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8.
与水墨画相同,青花瓷艺术设计的"料分五色"技法,与中国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莲荷是青花装饰中较为常见的纹饰之一,具有一定的暗寓和象征意义,其水墨式单色体系所表达的审美形式和艺术魅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I0009-I0009
詹火龙:1978年出生于江西都昌,江西省工艺美术师,主攻釉下青花、山水,尤善仿古康熙青花。其青花仿古瓷多件作品被省级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0.
青花是一门将传统绘画技艺结合陶瓷器型结构进行装饰的艺术。尽管青花瓷与中国写意画使用的材料不同,但是都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文章从艺术载体、空间、绘画技法以及青花瓷独特的烧成魅力等层面来解析中国写意画与写意青花两者之间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纯真质朴的民族文化审美——谈青花瓷艺术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科技信息》2009,(31):J0178-J0179
我国的青花目前可追溯到唐代,不过那时的工艺水平和技术不够成熟,尚处于雏形阶段,到了元代由于统治阶级对手工工匠的重视,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此时的青花瓷制作水平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青花瓷以其幽靓明净、素洁雅致,娇而不艳的独特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了东方中国的代表,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秦王作为明朝镇守边塞的藩王之一,拥有很高的地位。秦王府日常用瓷代表了明代宗室亲王一级的用瓷标准和等级。为了解秦王府日常用瓷的来源和制作水平,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收藏的明代秦王府"典膳所"青花瓷进行了科技分析:采用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对50片青花瓷残片的胎、釉、蓝彩部位分别进行了成分测试,根据对成分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并结合外形貌观察、显微结构分析,对这批样品的产地和制作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评判,发现这批样品全部为景德镇的民窑所生产,其胎质洁白细腻、釉层均匀莹润,唯青花发色较为多变、不够稳定,所使用的青料并非回青而是国产料。其整体制作水平与御窑产品虽有差别,但已经非常接近。该研究从一定程度了解了明代王府用瓷制度和明代晚期民窑的生产水平、产品体系,并为进一步研究明代青花瓷生产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民窑青花以其色泽莹澈明净,画风朴素淳厚,豪放自由的装饰风格向世人昭示着它的独特魅力和风采。它的装饰风格已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如服装、室外装饰等。探究它的装饰特色,对推动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花瓷画分三大主流:山水、花鸟、人物。三者既可合,又可分。花鸟画是花、草、虫、鱼、蔬果、鸟兽等为题材内容的绘画,它可分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两大类。学习陶瓷青花花鸟绘画和其它绘画的方法是一样的,一是观察自然,二是临摹好画,三是写生实物,四是再创作,这也就是"观"、"摹"、"写"、"化"四个阶段。一位成功的艺术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萍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25(3):13-13,128
青花瓷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术吸引力。青花装饰风格多样,在陶瓷青花课程教学中,是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让学生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16.
高温颜色釉陶瓷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当代高温颜色釉装饰打破了青花瓷和彩瓷局限,装饰手法上开放与独立,直逼陶瓷材质的审美属性,追求材料、语言、形式的统一,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开拓了陶瓷装饰审美新境界,展现陶瓷古老艺术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必将成为陶瓷发展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青花艺术瓷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技艺,在传统青花的基础上创造发展。在成型、料色、绘画、装饰手法上,都有了新的形式,制作技巧更丰富、艺术特色更鲜明。  相似文献   

18.
陶瓷作为见证中华文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艺术品之一,凝聚了人类智慧与文化诉求。我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陶瓷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东方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自印度佛教诞生以来,佛教文化逐渐传入我国与我国陶瓷生产的发展需要有着密切的关联,与佛教有关的图像、符号就成为传统陶瓷常见的创作题材,不仅丰富了陶瓷品种,也使传统陶瓷文化更加丰富多彩。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佛教题材在青花瓷上的运用可谓是艺术与文化的最佳组合,本文以佛教题材在青花瓷上的具体体现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佛教题材在青花瓷上呈现的种种妙处。  相似文献   

19.
山水题材运用于陶瓷装饰由来已久,数百年来,一代代陶瓷艺术家,历尽艰辛,孜孜以求,积累了不可多得的艺术创作经验,为后来人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借鉴。以描绘秀美山川河流为主要内容的山水画是国画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画种,通过陶瓷艺术创作者将其运用于陶瓷装饰中,不仅呈现出山水题材绘画的美感和陶瓷的材质美感,还让人领略到传统文化中山水文化的意蕴所在,因此山水题材运用于陶瓷装饰可谓相得益彰。笔者结合多年来创作山水题材陶瓷作品的实践,阐述山水题材陶瓷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20.
青花瓷位列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以实用性和观赏性受到中外陶瓷收藏家和爱好者的高度评价。青花瓷既妙趣天成,又巧夺天工,既具有雅的风格,又具有俗的特色。当代陶瓷设计和装饰的创新应走雅俗共赏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