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方式,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认为构建和完善"教体合一"、"体教结合"和"多元化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校"多级化"竞赛等方式,有利于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面和规模,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才率.只有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保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佟立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9(2):214-216
体教结合能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的优势,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体教结合的内涵、形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龙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154-157
如何发挥体育、教育两大国家人材培养系统的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体育人材培养规律的新体制,是体教结合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两者的结合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讨论、以寻求解决人才培养主要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宁波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中小学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阐述学校体育落实体教结合的重要意义和学校体育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中的重要意义,提出学校应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步成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足球一直处于世界足球运动的后列,中国足球的发展和崛起之路仍然处于争论和摸索之中。健全体质,改变传统培养模式,走体教结合之路,表面上是解决目前我国足球界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实质上将带动中国足球面貌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8.
佟远堂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和逻辑论证法对“体教研合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从分析目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我国体育后备人才未来发展规律出发,提出了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训”矛盾的设想,及加强运动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结合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时代机遇,分析当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学训融合限于表面、人才输送渠道受限、竞技赛事开展受限,并针对性地提出从育人角度强化学训融合、拓宽人才输送渠道、完善多层级竞赛体系等纾解路径.这些路径为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在金字塔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近几年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旨在推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尝试“体教结合”新思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我县竞体体育,为上级体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为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2.
徐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3):290-295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后备人才的培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根据目前上海市已开展的奥运项目的竞技地位、历史成绩、群众基础和市场化前景等方面的特点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市竞技项目可划分为全力保障项目群、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稳步推进项目群和有待开拓项目群;2)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三级训练"模式,逐步转向"以体校为主,以学校为补充,多元并举"的培养模式;3)传统培养模式单一、运动员人才浪费等困难等.并据此提出以下对策:1)全力保障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模式来培养;2)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学校化和社会化模式来培养;3)稳步推进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体校、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来培养;4)有待开拓项目群的后备人才培养必须调动体校、学校、社会和个人家庭的积极参与来实现.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教研合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远堂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161-16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和逻辑论证法对"体教研合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从分析目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我国体育后备人才未来发展规律出发,提出了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训"矛盾的设想,及加强运动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竞体育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福建省竞技田径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十一五"期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业余训练工作取得新进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牌的运动员全部来自各级体校,绝大多数的现役运动员也均来自体校;但是,要想保持世界领先位置,不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是很难得到持续发展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就业形势严峻,学历层次要求高,对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严格.体校传统的重训练而忽视文化学习的传统的训练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进行体教结合,才能使体校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建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17-19
培养大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江苏省少年业余体校25年来的实践说明它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具有投资效益好,成材率高的特点,是符合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和要求的,应该统一认识,进一步办好省少年业余体校。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6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强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5):89-92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地拓宽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对于整合体育资源、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当前"体教结合"运动员培养模式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国家的制度支撑不够、后备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高素质人才缺乏以及训练经费投入有限等.因此,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应当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提供制度支撑、改革现行人才选拔模式以及提供充足的人员经费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闫建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80-83
目的探讨教体结合模式下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个案研究方法分析高级中学体育生招生、学习、训练、管理经验;通过文献法把握了解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内涵。结果统一招生与优秀苗子重点选拔是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体育特长班的建立是落实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机制的前提;依据训练基础,因材施训是体育训练普及与提高的关键;改革高校体育生培养机制,是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结论高中阶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加强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以向高校输送优秀体育生源为目的,建立从招生、训练、学习、管理到输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些试点院校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人们的认可,但试办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通过对山西省9所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