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韩剧中,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许多人家都是席地而睡。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韩国人以前生活比较贫困,房子修得比较矮小,适合在地上睡觉。这当然是种玩笑话,当不得真,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睡床呢?  相似文献   

2.
在韩剧中,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许多人家都是席地而睡.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韩国人以前生活比较贫困,房子修得比较矮小,适合在地上睡觉.这当然是种玩笑话,当不得真,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睡床呢?  相似文献   

3.
正它们为何如此巨大又温顺?它们为何那么喜欢吃自己的粪便?它们身上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何方"神圣"?有这么一种会游泳的动物,它们的样子像河马,像驴,像狍子,还像超大型的豚鼠。这种动物的学名叫"水豚",是水豚属下仅存的两个物种之一。水豚生活在除智利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国家,是海狸、豚鼠和刺豚鼠等啮齿目动物的近亲,也是一种半水栖动物,在靠近水域的密林中生活,在一些稀树草原上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水豚看起来憨态可掬,它们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啮齿目动物:成年水豚的体长可达150厘米,肩高可达64厘米,  相似文献   

4.
我们时常看到,在舰艇和远洋船舶上,除了国旗和军旗以外,还悬挂着各种各样的彩旗,迎风飞舞,令人眼花缭乱,煞是好看。船上这些花花绿绿的彩旗,仅仅是为了美观和装饰吗?当然不是,这些彩旗能表达许许多多常用而重要的信息,是海上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已经成为内涵丰富、风靡全球的海军国际语言。这些海上通用的国际信号旗,又称为“万国旗”,它们的出现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寻路能力通常较差,倘若将你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即使离家不远,恐怕也会迷路。而对于许多动物来说,它们寻路的本领很强。它们为什么不会迷路呢?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其中的奥秘,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说法。惊人的寻路本领当秋风吹起之时,在加拿大刚度完夏天的刺歌雀就成群结队地飞往阿根廷,行程有4800~8000千米。它们是美洲迁徙路线最长的一种鸣鸟。它们中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幼鸟从未到过阿根廷,却不会因此而在长途飞行中迷路。它们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长途跋涉呢?原来,它们迁徙是为了能够躲避加拿大的寒冷冬季。当然,不光鸟类有长…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们发展出了许多可以帮助它们躲避伤害和疾病的行为。生活在坦桑尼亚西部的华同威人经常采摘一种植物的根茎,用来治疗寄生虫和其他肠道疾病,据说这种治疗方法是半个世纪前一个巫医在跟踪一只生病的豪猪时偶然发现的,他看到豪猪吃了这种植物后很快恢复了健康。有关动物自我疗伤、治病的传说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生物学家也早就观察到动物吃一些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植物的现象,他们怀疑动物们是为了治病而吃药。现在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动物们的确在为自己治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们发展出了许多可以帮助它们躲避伤害和疾病的行为。良好的卫生习惯你家里的狗或猫受伤后可能会用舌头不断舔自己的伤口。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不是这样做会让它们感到舒服一些呢?事实上,它们是在为自为了避免得病,狒狒往往在一个地方只睡一两个晚上,然后就迁往另一个地方睡觉,直到粪甲虫将粪便清除干净后才重新搬回来。它们还相互整己治病。哺乳动物的唾液里含有许多可以杀死病菌的化学物质。生活在野外的狼、猴子、黑猩猩、狮子、老虎和大猩猩受伤后也经常舔自己的伤口。甚至我们人类在手指被割破后也有舔伤口的习惯,这也许就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一种本能行为。为了避免得病,大...  相似文献   

7.
Mom,Racecar.WasitacaroracatIsaw?他怕不怕他?走不走?唱啊唱。还要不要还?这尽是些最平常的句子,是吗?再看仔细点,发现什么没有?把它们倒过来念怎么样?嘿!它们倒念顺念都一模一样,原来它们是回文。不仅文字、诗歌,就连数目字也会有回文,例如5,88,434,617000716,真是太多了。早在公元前300年,希腊诗人就首先记录了文字回文,而在几千年后,当今的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还在为数字回文忙得不可开交呢。专家们发现,如果把一个不是回文的数字倒过来,再加上这个数,结果总会得到一个回文数字。例如42倒过来是24,于是42+24=66,这是回文。如果加一次得…  相似文献   

8.
正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你是否还对这美食存有顾虑?小龙虾都长在污水里,重属超标?本文将为你一一分析那些有关小虾的传言。传言小龙虾就是龙虾?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学名是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种淡水虾。它和龙虾确实有亲缘关系,分类学上它们都属于十足目,龙虾是龙虾科、正螯虾科或拟螯虾科,而我们吃的小龙虾则是蝲  相似文献   

9.
我们人类感知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去了解和观察世界。那动物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呢?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上的动物有千千万,那么,在它们的活动中有没有行为准则呢? 这里,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一些问题:鼹鼠同时发现了一只甲虫和一条蚯蚓,它们都是活的,吃了前者,后者会逃走,究竟应该先捕食甲虫,还是先捕食蚯蚓?两只田鼠见了面,它们可以打上一架,可以和睦相处,也可以互不理睬、分道扬镳,它们又该怎样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呢?像这类需要作出决定的问题,在野生动物的生活中几乎比比皆是.它们是凭什么作出对自已有利的决定的呢?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类植物,它们除了像普通植物那样依靠来自土壤中的养分生存外,还具备某些特殊的本领,比如诱捕其他生物。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2月,北京顺义潮白河畔飞来了11只大鸟,个个1米多高,长长的脖子,黑色长而宽大的嘴,细长而暗红的腿,浑身洁白而翅膀大部分呈黑色。它们在浅水中觅食,在朔风中战栗。经专家鉴定,它们是国家一类保护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大型涉禽——东方白鹳。 鹳与鹤都是大型涉禽,但分类上属于不同的“目”,鹳形目鸟类包括鹭、鹮和鹳,均是在水泽觅食而营巢树上,鹳科鸟类共17种,国内常见的只有白鹳和黑鹳。 白鹳是一种性情安祥而机警的鸟,欧洲白鹳(嘴为红色)专门在人类的建筑物上筑巢,并受到人们的喜爱,谁家来了白鹳就被视为“福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史料记载:“1849年6月,俄罗斯基辅芝吉林地区出现蝗虫,鹳群以稠密的行列包围了布满蝗虫的农田,到7月,所有蝗虫便被消灭。”于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人习惯白天睡觉,晚上精神抖擞,这种规律是怎么形成的?生物钟到底存不存在,又是什么原理?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三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迈克尔·扬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此奖。那他们是如何发现这种奇妙生物规律的呢?今天,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科学家—杰弗里·霍尔。  相似文献   

14.
裸睡之益     
我国大多数人习惯穿睡衣或内衣睡觉,而脱衣而睡是一种享受,不少时尚人士正在纷纷效仿。在日本、美国,裸睡早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美国人,年龄由年轻人发展到老年人,都在裸睡中尝到了甜头。据保健专家介绍,裸睡还能祛痛呢,裸睡的时候身体自由度很大,肌肉能有效得到放松,还能有效地缓解白天因为紧张引起的疾病和疼痛。比如对肩颈腰痛、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7,(2):107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鸣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从进化的角度看,猴子与人类没有太大区别那么,猴子对音乐的喜好会不会也和人类相似呢?如果它们喜欢音乐,它们会喜欢哪一类音乐呢?  相似文献   

17.
动物的棉衣     
寒冷的冬天,人们可以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御寒,而那些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动物们又是如何抵御寒冷的呢?它们也会给自己加件棉衣吗?  相似文献   

18.
正和它们生活在海洋里的表亲不同,一直以来,淡水贻贝都被人们所忽视。现在,它们却因为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引起了生物学家的注意。这种神奇的生物到底有着怎样的独特生存本领呢?它们又面临怎样的生存危机呢?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身体由数以亿计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体内环境,它们对这些环境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它们是否感受到快乐或忧伤,是否感受到香味和声音呢?我们并不知晓细胞的独特感受。那么,谁知道细胞的感受呢?2012年诺贝尔化质相结合在一起。这种奇妙的结合可以激发细胞进行"思考",然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14,(5):65
<正>昆虫会不会睡觉?对于这个问题,回答是昆虫需要睡觉。和植物或微生物不同的是,昆虫有中枢神经系统,是睡眠的重要特征之一。昆虫的生理节律行为控制着昆虫的睡眠和苏醒。有些昆虫在夜间捕食。糖蛾幼虫就选择在夜间出来觅食,它们会在太阳下山后外出吃树叶,以躲避捕食者。床虱会在夜里趁它们的猎物(就是我们人类)熟睡之时享用美食。相反,在白天活动的昆虫和夜行昆虫有完全相反的生理节律,蜜蜂就是白天活动的昆虫,因为被采蜜的花朵在夜间会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