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阿魏酸与牛血清蛋白(BSA)在1∶1甲醇水体系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阿魏酸与BSA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根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阿魏酸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4.41nm.进一步考察金属离子对此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存在时,BSA荧光猝灭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2.
王玲  王姣  陈燕敏  唐晓丹 《河南科学》2019,37(5):736-739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与人血清蛋白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与蛋白反应生成不发荧光或弱荧光的复合物,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探讨了介质酸度及时间对猝灭强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了,建立了检测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标准曲线,并将该荧光猝灭法用于注射液中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溴甲酚紫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溴甲酚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溴甲酚紫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不同温度下溴甲酚紫与BSA,HSA的结合常数K,发现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反应焓变、熵变,确定了溴甲酚紫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溴甲酚紫与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证实了该反应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且阐明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氯酚红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人体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氯酚红(CP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氯酚红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不同温度下CPR与HSA的结合常数K,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CPR与HSA反应焓变、熵变,确定CPR与HSA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不同温度下CPR与HSA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证实该反应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且阐明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巴马亭与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对巴马亭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基于药物白蛋白荧光猝灭机理,得出了药物与白蛋白结合常数;根据能量转移理论,估算了巴马亭与白蛋白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6.
异烟肼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异烟肼(INH)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INH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通过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证明这种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INH和BSA形成了1∶1稳定复合物;考察不同温度和酸度下的猝灭作用,进一步证实其静态猝灭行为和疏水作用机制.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INH与BSA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的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两者的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红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红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在不同温度下求得了红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发现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热力学参数确定了红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主要为范德华力.又根据Frster理论,测得了红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能量转移效率,相互结合距离和结合位点.进一步证明了该反应是单一静态猝灭过程,阐述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冬凌草丁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确定冬凌草丁素对BSA荧光的猝灭主要是静态猝灭过程,依据所得结果测得不同温度下冬凌草丁素与BSA的结合常数、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9.
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苯酚红、甲酚红、氯酚红、溴酚红、甲酚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从荧光猝灭结果中求得不同温度下各种染料与BSA的结合常数K,发现染料取代基的引入使K值增大,且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染料与BSA反应焓变、熵变,确定染料与BSA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不同温度下该类染料与BSA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证实了该类反应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且阐明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手性药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通常表现出立体选择性。采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R-烯唑醇和S-烯唑醇与人血清蛋白(HSA)/牛血清蛋白(BSA)的结合差异。结果表明:血清蛋白与R-烯唑醇的结合能力强于S-烯唑醇;烯唑醇对血清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R-烯唑醇和S-烯唑醇与HSA相互作用的总能量分别为-26.4 kJ/mol和-23.6 kJ/mol,与BSA的对接能量分别为-27.6 kJ/mol和-23.3 kJ/mol,说明R-烯唑醇与血清蛋白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烯唑醇的立体选择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血根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结合特征.采用荧光光谱法,计算在不同温度下乙氧基血根碱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实验结果显示,在290K,300K,310K时乙氧基血根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81×10^5L·mol-1,7.784×10^4L·mol-1,2.397×10^5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13,0.979,1.071.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这表明血根碱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作用生成了无荧光效应的复合物,属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2.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苦杏仁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研究表明,苦杏仁苷通过静态机理猝灭了HSA的内源荧光.并计算得到苦杏仁苷与H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通过热力学数据,推断出苦杏仁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同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苦杏仁苷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还原型谷光苷肽为修饰剂,在水相中合成了稳定的核壳结构的 CdSe /ZnS 量子点.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CdSe /ZnS 量子点对 HSA 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28℃时猝灭常数为2.1×105 Lmol -1,结合常数为2.8×105,结合位点数为1.0,量子点与 HSA 的结合力为静电作用力,量子点对 HSA 的构型未改变.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吲哚美辛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吲哚美辛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 发现吲哚美辛对H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采用两种计算结合常数KA的方法, 并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探讨了温度对吲哚美辛与HSA结合反应的影响, 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 KA 与结合位点数n值. 进一步探讨了一些金属离子对吲哚美辛与HSA结合常数的影响. 根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抗凝血药物华发灵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初步确定华法灵钠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并计算了二者形成化合物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确定了华发灵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现华法灵钠的存在明显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并讨论了华发灵钠使人血清白蛋白构象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series of saturated, unsatu- rated fatty hydrocarbon and aryl substituted thiourea compou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successfully use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1―4]. N-n-amyl-N'-(sodium p-aminobenzenesulfonate) thiourea (APT) is one of these newly synthesized reagents. As a kind of drug, thiourea compounds exhibit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 ties such as antiviral and antifungal[5]. They can be used as insecticides, herbicides and plant-growth regula-…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cetylgliotoxin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has been studi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 Acetylgliotoxin quenches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HSA in a static quenching procedure. The binding of acetylgliotoxin to HSA causes a slight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HSA. The binding consta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s well as enthalpy change and entropy change,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relevant fluorescent data and Van’t Hoff equation. The hydrogen bond is a predominant intermolecular force for stabilizing the complex, which i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modeling study.  相似文献   

18.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咖啡因与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咖啡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主要是静态猝灭过程,而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则是动态猝灭过程.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咖啡因与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结合常数以及ΔH、ΔG和ΔS等热力学参数.由于咖啡因在荧光激发波长处有吸收,其猝灭行为中包含有"内滤光效应",因此我们对荧光实验数据进行了校正,结果显示"内滤光效应"使咖啡因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升高.另外,用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考察了咖啡因对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位点竞争实验表明咖啡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主要发生在siteⅠ(sub-domainⅡA)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吩噻嗪相互作用时的荧光淬灭及构象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吩噻嗪通过静态方式对HSA的荧光进行淬灭,并与HSA形成了复合物;吩噻嗪在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时未引起该蛋白质构象的变化.因此,吩噻嗪作为药物在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时,不会影响到人血清白蛋白这样的传输蛋白的正常生理功能.本研究对药理学和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