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我们追寻世界科技创新的轨迹,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最基本的经验之一就是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科技中心转移,经历了从18世纪的英国,到20世纪初的德国,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三次转移都是以重大科技创新驱动的。1830年,当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最爱去的城市中,上海居中国城市之首。近年来,上海高度关注青年科学家的成长,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政策支持对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排名不断上升,也使得上海青年科学家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6月3日,在2021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开展的《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显示:中国城市正在产生全球青年人才的虹吸效应,上海对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全球最强,青年科学家的创业动力全球最强。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技》2009,(5):22-22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与无锡太湖科技中心联合建设的我国首个外国专家创业园——中国无锡外国专家创业园,日前在无锡市滨湖区太湖科技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该创业园是我国首个为吸引外国专家来华创新创业而重点搭建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高校自主科技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对高校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创新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系列激励措施,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所需的良好环境,使得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同际学术交流的先锋力量。2020年10月18-19日在浙江温州召开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全球各国青年科学家搭建创新合作的平台,吸引他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与人才网络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和人才广泛交流,以更加系统、协同、务实的举措,为关乎人类福祉的公共事务提供解决方案,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同际学术交流的先锋力量。2020年10月18-19日在浙江温州召开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全球各国青年科学家搭建创新合作的平台,吸引他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与人才网络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和人才广泛交流,以更加系统、协同、务实的举措,为关乎人类福祉的公共事务提供解决方案,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产生新思想、取得新发现、创立新方法、运用新技术的劳动过程,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动力和源泉。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为此,应改革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青年创新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并努力营造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转变观念,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青年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一个转变   主要是被描述为由院所、高校为中心的技术主导型的创新体制向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主导型的创新体制的转变.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中心,北京的高等学府吸引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同时高校的设施也为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支撑.   ……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科技的未来在青年。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发挥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战略后备军作用,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从年龄、特征和范围3个维度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基于卢因行为模型等理论构建了人才成长要素的“三角模型”,认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受年龄、能力、动力形成的“内三角”以及(他)人、机构、环境形成的“外三角”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调研,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培育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典型经验模式的基础上,从优化科研资助模式、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角度提出了优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5,(6):89-92
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型,创业也在经历着不断的转型和变化,如今迎来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热潮,鼓励全民参与创新和创业,对创业和创新给与政策上的支持,而作为万众创新的关键性人物——青年领军人才,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该类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探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人才培养机制的不足,探讨青年领军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最终形成适应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机制,为今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我国建设世界创新强国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重要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科技创新中心的“雪花模型”;其次探索建立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科学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科技创新中心评价和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郭春雨  赵大刚  刘桂杰 《实验室科学》2013,16(4):152-154,158
创新思维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中心为学生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激发着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和勤于创新,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展望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船舶设计科技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以全球视野提出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必须采取科技创新全球视野系列举措,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施科技开放创新;构建世界科技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采取"非对称性"赶超战略,取得后发超越;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全球化,增强科技创新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分析表明,新时代习近平科技创新全球视野是引领和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推进国防和重工业发展”走向“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攻关力量从“研发机构”走向“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协同创新,战略体系从“单一拳”走向“组合拳”。面向未来,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新时代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5.
加强科技人才评价研究,有助于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综述了科技人才评价对象的研究现状,从专家定性评价法、定量指标评价法以及综合评价法3个方面对科技人才评价方法进行述评,重点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基于熵权的TOPSIS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科技人才评价常见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总结,展望了科技人才评价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形势与政策,提出今后应进一步细化评价对象分类研究,注重科技人才评价指标的价值导向和数字化技术在科技人才评价中的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代科技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科技管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深入分析和认识当代科技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于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大力推进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和谐社会,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是内外联动、互相呼应的问题。总结了科技强国的文化科技创新之路,分析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探讨了中国文化科技创新的现实路径。分析表明,文化需求与创意引导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创新。设计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整合与提升。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力求进一步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研深,将现实路径夯实。  相似文献   

18.
从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地方科技创新的开展现状、发展策略、优势及意义等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要发挥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为地方科技创新服务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海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展,我国的海洋科技管理组织架构及资助体系处在进一步调整与优化的关键期。世界范围内,英国海洋事业发展具有独特意义。本文选取英国研究与创新署、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国家海洋学中心、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了英国海洋科技组织架构和资助情况,总结了其建设发展的相关经验,并总结相关启示,一是做好海洋科技管理资助体系顶层设计,依法进行改革创新;二是建立海洋领域资深专家学者库,定期进行项目汇报,保证项目评审全过程的专业性和项目完成质量;三是促进市场化、多元化的对外合作发展模式;四是注重学科长期研究和海洋学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郭新和 《河南科学》2013,(10):1569-1575
对省级科学院的发展优势和定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在政府的支持下,省级科学院以爱国情怀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创新自信努力攀登科技高峰,以深化改革激活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以实施分类管理建立支撑驱动发展的组织架构,以学科调整抢占科技制高点,以凝练创新目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创新服务能力等支撑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