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定性和定量地对生物质成型燃料进行清洁生产评价,以平模和环模为成型设备的生物质一体化成型燃料生产系统为例,分析了生物质成型燃料工艺选择合理性、参数控制的有效性、生产稳定性、设备自动化程度、设备布置的合理性、公用工程节能要求等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指标,新鲜水耗系数、能耗系数、物耗系数、清洁能源消耗系数、资源有毒有害系数等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合格率、产品寿命、有害产品系数等产品指标.结果表明:生物质成型燃料符合国家政策、工艺选择合理,从源头上杜绝了污染物的产生,消除了末端治理的压力;同时该系统生产稳定、自动化程度高、设备布置合理、能耗低;生产系统的新鲜水耗系数几乎为零,物耗系数小、能耗系数小、清洁能源消耗系数小、资源有毒有害系数极低;同时,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一种合格、耐烧和十分清洁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稻草秸秆压缩研究及制粒机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秸秆是一种丰富的再生资源,但稻草秸秆属于粘弹性生物物料,自身密度小,不利于运输和储存,影响其深加工或二次开发利用.而秸秆压缩燃料由于具有很高的压缩比,方便运输和储存,同时改善了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性能,提高了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文章研究了稻草秸秆纤维物料的压缩特性、生物质成型机理及影响成型因素,总结出了一种较好的稻草秸秆压缩成型的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基于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设计了一种平模压缩制粒机械,并对不同粒度、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秸秆进行了压缩制粒成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制粒机械,能降低能耗、减少磨损,有着较高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闫石  任爱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6):4765-4768
以玉米秸秆、杨树锯末和梧桐树叶生物质为研究对象,经收集、破碎等预处理后,常温下装入成型模具进行成型实验。研究成型压力、含水率及原料粒径对生物质成型效果与成型成品物理特性的影响。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和使用,燃烧设备的研制以及合理选择燃烧设备的种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阐述了生物质研究现状,探讨了生物质能源致密成型技术。在不同压力下常温成型的一些物理机械特性指标及其主要因素包括:物料含水率,压力,颗粒种类,原料种类,黏结剂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通过本文提供的理论依据,为生物质块状燃料成型的设备设计,结构改进及工艺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压辊式环模生物质颗粒成型设备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差速对辊原理的生物质颗粒成型设备,把成型模嵌入到辊轮中,通过辊轮凸缘与凹槽的相互配合,将生物质原料压入成型模中压缩成型。经试验验证,该设备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符合要求,设备运行可靠,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6.
赵凤琴 《甘肃科技》2016,(22):147-148
介绍了优良生物质能源树种黄连木的生物与生态学特性,总结了繁育栽培技术,提出了合理化开发利用对策,为今后黄连木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对生物质能源树种储备及西部地区生态林建设做好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物质成型产业现存的成型能耗较高和产品质量不佳的问题,采用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的副产物生物沥青作为添加剂,按不同配比分别与樟木屑和杉木屑混合,制备成型燃料。考察生物沥青掺加量对木屑的成型能耗(挤压和推动能耗)和木屑成型燃料性质(密度、吸水性和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物料中生物沥青掺加量由0提高至20%时,挤压能耗依次降低,而推动能耗在0~5%处降低较为显著。木屑成型燃料的密度随着生物沥青掺加量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5%处取得最大值。成型燃料的吸水能力随着生物沥青掺加量的提高而持续降低。添加生物沥青能够降低成型燃料的着火温度,并扩大有效燃烧温度区间,从而提高成型燃料燃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燃料固化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生物质能源,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清洁等优点,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为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根据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产业化现状,对技术、设备、资源等影响产业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了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的各种工艺参数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是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综述了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围绕山东大学在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机理和主要装备系统,提出了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陈小江  张帆 《科技信息》2014,(8):137+141
详细阐述了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技术的原理以及工艺,分析对比了当前国内外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设备的优缺点,总结提出了未来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The 30 0kt aethyleneunitisthefirstmajorethyleneunitimportedfromabroad .Thesteamcrackers ,whichwereputonstreamin 1 976 ,werelicensedbyABB LummusofUSAandconstructedbythecontractorToyoEngineeringCompanyofJapan .BeijingYanshanPetrochemicalCompany(BYPC)carriedoutthefirstexpansionandrevampingofthisethyleneunitduringthe 1 992 - 1 994period ,andthecon structionofrevampprojectwascompletedinOctober 1 994 .Thisrevampprojectexpandedethylenecapacityfromtheori ginallevelof30 0kt ato 4 5 0kt awithits…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荫榆  雷占兰  郭磊  谢何融  陈才水 《江西科学》2006,24(6):529-533,544
对生物质能的使用价值,国内外利用状况及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方式进行介绍。目前的生物质转化方法有直接燃烧法、生物化学法(发酵和厌氧性消化),热化学转化法(气化、热解、液化和超临界萃取)、固体成型和生物柴油制取。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重点将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物质成型机选型及性能评价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和设计了面向这一问题的专家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生物质成型机总体性能的评价,为生物质成型机更好地推向市场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基于昆明市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信息化管理与监控系统,对高原地区同一公交线路上同步运行的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和纯柴油公交客车进行了运行数据采集,对运行车辆的油耗数据和故障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动力公交客车节油效果明显,平均百公里油耗较纯柴油公交客车降低了11.34%;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燃油经济性波动较大,受高原环境和驾驶员操作习惯影响明显;高原环境的差异性和技术条件的不成熟导致混合动力公交客车故障率明显高于纯柴油公交客车,且随运行时间增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微波热解具有反应速率快、易于控制、安全无污染等优点,但在制气方面存在产率不高、热值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物质能的全面与高效利用。简述了微波热解原理,梳理了微波辅助热解技术在提升产气产率及热值、高效脱除焦油、抑制污染物生成和降低系统能耗4个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评述了当前实验用焦油模型化合物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焦油在转化与脱除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清洁能源开发研究在2019年继续保持火热的发展劲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小分子催化转化研究为实现清洁能源融合发展,能源系统零排放持续发力;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突破不断,燃料电池技术逐渐完善以及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引入锂电池领域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本文评述了小分子催化转化,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及生物质能等能源技术在2019年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对目前清洁能源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前便携式AUV控制器大多以X86架构处理器为核心,体积大、集成度低、功耗高。本文依据AUV控制系统需求,设计了以ARM Cortex-A9系列I.MX6Q CPU为核心,集成电源、GPIO、串口扩展、网卡扩展、AD采集、CAN接口多个模块的电路为硬件平台,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运行环境的便携式AUV控制器。在硬件上对控制器进行了定制化设计,在软件上对各模块进行了Linux设备驱动设计与移植。经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有效地解决了AUV电子舱占用体积大,集成度低,功耗高的问题,而且性能可靠,为便携式AUV实现产品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燃料电池客车的能量管理策略对提高能量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某示范运行的燃料电池客车运行数据,使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对未来行驶车速进行预测,并应用凸优化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思想构建整车实时能量管理策略,同时比较了动力电池充放电两种状态下的等效氢耗量,与实车运行数据相比,有效地提高了整车的能量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