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学报》之前西方农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廓清<农学报>(1897年)之前综合性期刊中关于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传播脉络,清理西方农学在中国引进演变的轨迹.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考证和比较法,全面调查<农学报>之前晚清综合性期刊中涉及农学知识的文献.结果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西闻见录>和<万国公报>最早刊载了<推农务之会><英国农器><英国农政><农事要策>等文,后来以<格致汇编><时务报><知新报>3份期刊的农学报道最为集中.结论 西方传教士与中士所办综合性期刊对西方农学的报道,先于<农学报>59年即有单篇文章,后有"农事"专栏,并间接催生了之后<农学报>专业期刊的诞生,在中国农学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直农话报》传入的格致学及强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论证《北直农话报》的科技传播学价值。方法基于传播学原理的文献考证和历史分析方法。结果对直隶高等农业学堂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的科技传播学价值进行研究。侧重于其引入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等以及兴农强国思想。结论认为该刊经由日本引进西学,将中国传统农学置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并努力营造了一种恢复民族自信和兴农强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整理晚清体育科学在中国体育学校中的整体传播,分析期刊传播体育科学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近代中国体育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军队编练和新式学堂的体育教育;戊戌维新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力倡学校体育;体育文章和赛事报道首见于清光绪六年(1880)的<万国公报>,继见于<知新报>、<杭州白话报>、<广益丛报>、<教育杂志>等刊.<体育界>是最早的中文体育专业期刊.结论 西方体育引入中国学校教育和中文体育专业期刊的创办,是近代中国体育学科生成的社会化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科学>杂志在西方科学教育方面的传播贡献,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起源和发展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 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科学>1~15卷传播的科学教育文章篇目共计62篇,关于国外大学、科学教育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插图60余幅.从博硕士教育、大学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与留学教育等多层次全面传入西方科学教育体系;从师资培训、学生选科、教材编写、科学教学法、设备购建、实验室建设及其使用,科学实习、电化教育手段运用等要素全面传播西方科学教育体系.结论 <科学>及其主办者任鸿隽明确倡导和践行科学教育救国,首次较为系统地引入西方科学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教育、职工教育等,注入中国传统教育新的元素,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教育观,深刻影响了中国科学教育体制的基本架构,从而大大推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创刊于1915年的《观象丛报》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和气象学专业期刊,旨在传播和普及天文学和气象学知识.运用文献考证和分析方法,对《观象丛报》发表的与西方天文学有关的论文内容进行研究,指出其内容涉及天文学史、日月交食、行星运动、彗星、陨石以及天文教育等方面,这些论文对传播和普及西方天文学知识、促进我国近代天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晚清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整理晚清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传播的特殊途径,分析期刊传播无线电报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详细列出了晚清期刊中有关无线电报技术的文献,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作重点分析.以3份期刊为例,介绍早期在中国通过期刊传播的无线电报技术.<时务报>最早出现"无线电报"以及"电浪"(电磁波)一词;<知新报>最早报道传真电报知识;<东方杂志>较为深入地传播了无线电报技术的广泛应用.结论 晚清期刊传播无线电报技术完全不同于图书和报纸的传播渠道,这对信息交流、新闻事业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奠定了无线电技术专业期刊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知新报>的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科学思想传播的内容和意义.方法 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结果 <知新报>是清末维新派人士在澳门创办的重要言论报,也是注重科学技术宣传的阵地,它大量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特别是介绍了西方的元素周期表,飞机、汽车、三轮车的研制,印刷术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完善和改进,录音、扩音、电传的发明,以及节约能源、优生优育、解决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先进科学思想.结论 <知新报>是当时发行量最大、传播地区最广的中国报刊,其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科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祁寯藻的<马首农言>是中国北方传统农书的代表作之一,对耕作生产方式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农学思想.运用现代农学、生物学等基本原理对其农学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山西东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实行适合当地特定气候条件的轮作套种、土壤耕作、播种、中耕除草、治虫防病、施肥、收获及留种等耕作种植技术,采用因畜制宜、因时制宜的畜牧饲养管理技术,能够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在基础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实验技术、生产技术等层面,其传播主体、方式、途径、载体和效应上有不同的特点,所体现出的科学启迪、技术示范、技术溢出、技术载体等效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伟烈亚力在他与李善兰合译的<几何原本>、<代数学>和<代微积拾级>的序言里对几何学、代数学和微积分学的历史分别作了简介,它们是国外数学史知识在中国的最早介绍.文章参照今天的西方数学史有关著述,对其作了解释,并探讨其西方学术背景以及在晚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科学引证学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加强科学引证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出了“科学引证学”的概念;简要论述了科学引证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定位;指出了科学引证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内容,并阐述了对科学引证学研究原则和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国内软科学由热转冷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软科学研究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这些路径存在较大差异和根本的不足,总体上无法完整刻画中国软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严重制约我国当前软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重要的是,这很难让人相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能产生出公认的软科学分析框架,为中国软科学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出其内在根据就更成了问题。必须克服当前这些差异和不足,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软科学作进一步的深入界定和摸索,把公众的理解与我国当前软科学的实质工作统一起来,促进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人们对它褒贬不一。本文从信息科学、知识科学和系统科学几个角度对大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研究大数据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科学交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学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交流,是个体或组织之间借助于共同的符号系统相互传递并获取科学信息的过程或活动.科学交流对于科学发展具有衔接继承、激励启智、智力整合、造势辐射、聚才育人等功能.就世界范围而言,国家科学交流体系近年来呈现制度化、综合化、社会化、超域化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我国的国家科学交流体系,应当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并非彼此悬隔.科学的本质、科学的精神、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与人文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这成为我们认识科学、研究科学的新维度.科学教育要实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目标,必须关注到科学的人文维度.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的多视角全方位的反思,到现代思想家们对科学本质的系统考察,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辩证历程.100多年来,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深刻地变革社会面貌和观念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自身的形象和人们对它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对之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相互渗透和结合的趋势预示,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已不能赶上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新的全方位的研究.这种研究应当从哲学的高度把已有的成果熔于一体,描画出科学的全景观、整体观、系统观.  相似文献   

17.
采纳贝尔纳的科学传播理念,探讨了科学传播的内涵及其与科学普及的关系,认为科学普及应在科学传播事业中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科学学到科学社会学这一研究发展趋向。认为科学学最初的定位具有局限性,很难将系统的观点贯彻到底;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弥补这种局限性,而且也为科学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科学社会学不能取代科学学的研究,两者应该按照互相利用对方研究成果及组织联合研究的方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首先讨论了科学与伪科学在对待科学的态度,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本质区别,阐明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统一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并根据我国当前存在的种种伪科学表现,揭露了领略 虚拟性和欺骗性;  相似文献   

20.
要代信息科技向生物学,医学的渗透与融合,形成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生命信息科学通过对现代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及生命信息运动的特殊性,总结出关于一般信息科学的认识同代信息科学与生命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信息,都符合信息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