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全隔离型RS-232与RS-485串行通讯接口转换器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全隔离型接口转换器提高了在集散系统串行通信中的抗干扰能力,实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地线的隔离,增加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装备AUV的智能机制手分布式控制系统通信软、硬件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套接口的以太网通信技术、基于Win32我多线程串行通信编程技术、C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软、硬件实现及并行通信的软、硬件实现技术,并阐明了具体的通信软件的编程及硬件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3.
采用MAX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AX232芯片的使用,采用MAX232接口的通信电路,以及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点对点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采用MAX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MAX232芯片的使用,采用MAX232接口的通信电路,以及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点对点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TMS320C67ll在通信接口控制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TLl6C1550C实现TMS320C67ll的异步串行通信的新方案。该方案采用一片可编程的自动流量控制专用串行异步接口芯片(TLl6C550C)来扩展TMS320C67ll的串行异步接口,结合简单的寄存器配置程序来实现TMS320C67ll的高速异步串行通信。同时,给出应用电路实例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远距离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MAX487芯片设计完成了实用型RS-485通信接口,实现了RS-232 通信接口与RS-485通信接口的转换,其性能稳定可靠,同时介绍了使用计算机的RS-232串行通信口同MCS-51系列单片机进行远距离串行通信的软件及硬件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如何利用VisualBasic6.0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实现PC机与多台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使用RS-232接口进行串行通信的几个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8.
说明了异步串行通信(RS-232)的工作方式,探讨了查询和中断两种软件接口利弊,采用直接访问串行口硬件端口地址的方式,用C语言编写了串行通信查询和中断两种方式的接口程序.  相似文献   

9.
基于RTOS的USB设备端驱动程序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USB进行分析,研究并开发RTOS与USB的设备端驱动程序。采用V-model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所开发的设备端驱动程序顺利地通过USB设备端仿真器的测试,所得结果正确。USB作为一种新型的串行通信标准,统一了外设接口,提高了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如何利用Visual Basic 6.0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实现PC机与多台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使用RS-232接口进行串行通信的几个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群体传播学皆产生于此,而对日常生活中时尚现象的传播研究仍尚付阙如。本文将从传播的内涵及传播学发展的历史着手,探讨"时尚传播"作为传播学研究分支的理论基础与内涵,进而指出,时尚传播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门横跨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当下传播学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具有鲜明工科和艺术特色的武汉纺织大学既要融入传播学研究的"主流",更要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创设"时尚传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集群通信系统由模拟到数字、从窄带到宽带的发展过程,分别对比了已在国内广泛应用的4种窄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和2种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性能,并分析了它们各自在不同环境中的优势。详细地分析了一种典型的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基于TD-LTE(time-division long-term evolution)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所应用的正交频分复用、多入多出、时分双工以及混合自动重传等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并介绍了目前对基于TD-LTE的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它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石油专网通信、高速铁路通信以及城市应急通信等情况下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总结,并展望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韦联桂 《山西科技》2012,(3):48-49,51
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离不开沟通。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是高校管理与决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试图在梳理国内外关于管理沟通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与概括目前我国高校在管理沟通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借以为研究我国高校有效管理与沟通的深度和广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合作过程中的二人沟通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需要互相合作情况下的一般的二人沟通模型.模型将整个沟通的过程分为8个步骤,引入交叉熵来度量两人谈话的和谐程度,在和谐度量的基础上引入了沟通模型的2个理论假设.在建立了二人沟通模型的过程、和谐函数度量、理论假设之后,研究了各种不同情景沟通的策略.运用过程化和数量化的方法,模型为研究沟通过程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沟通障碍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以往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言语交际因素,忽略了非言语交际因素的重要性。根据理工科院校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大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中应重视一些非言语交际因素,主要为:时间语言、空间距离、肢体语言和副语言。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知识通信研究产生的背景,着重对Agent、Agent通信、Agent精神层及Agent通信本体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构建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如何科学构建我国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体系的问题,一是三峡交通文化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二是三峡交通文化的主要内容的问题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影响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时延的因素众多,针对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传输时延不确定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定量研究了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传输时延不确定性问题,这是在分析影响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时延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网络仿真的分析方法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民俗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而又普遍的人类文化行为。把民俗节日视作文化传播文本,运用现代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受传者、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民俗节日的文化传播特性,有助于民族传播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从哲学、知识管理学、网络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知识交流研究的理论基础.该理论的研究有利于下一步对知识交流模式和规律的研究,为知识交流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