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楼宇现场控制器的节能原理。楼宇现场控制器能够对于不同使用性质的分时段采暖用户,在采暖的不同时段(白天满足采暖室内计算温度的要求,夜间维持防冻温度要求),实时采集室外温度、楼宇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及基准房间的室内温度,通过在各楼宇前供回水管线上安装的电动三通调节阀,实现根据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回水温度信号控制电动阀开度调节楼宇的供、回水流量。这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保证用户的供热量满足采暖需要。楼宇现场控制器是一种节能产品。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人体热舒适与辐射换热之间的关系,对具有不同外围护结构房间的热舒适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我国现行规范对于室内采暖设计温度的规定偏低,不能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同时指出室内采暖空调设计温度应考虑外围护结构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分析结果为室内采暖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室外空气温度对采暖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和热舒适的影响,利用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指标(PMV),分析计算了相同热舒适条件下,由于辐射热损失的不同导致的舒适性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达到和北京地区室内空气温度18.0℃时相同的热舒适度,广州地区的室内空气温度为17.2℃.因此,广州地区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可以比北京降低约0.8℃.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蒸发冷却用室外设计计算参数,根据目前国内外对蒸发冷却气象参数的研究及现有规范中对空调和通风室外气象参数的规定,综合考虑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用现有气象参数数据库中的逐时气象参数对蒸发冷却夏季室外设计计算参数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以位于干燥地区、中等湿度地区、高湿度地区的3个代表城市为例,通过3种确定方法得到了代表城市的蒸发冷却用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5.
结合拉萨地区气象数据和民居建筑模型,建立多空间太阳能建筑热平衡方程,分析内外墙体传热系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多空间太阳能建筑墙体热工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辅助房间温度处于舒适区间的同时,将室内有限的热能尽可能多地分配到主要房间,达到持续提高主要房间温度,兼顾辅助房间温度的目的。当主要房间温度需要达到某一值时,可利用拟合出的函数表达式计算出其相对应的内外墙传热系数。以本文模式c为例,当起居室室内温度设定为14℃,厨房温度为8℃时,其对应的外墙传热系数为0.33 W/(m~2·K),内墙传热系数为1.25 W/(m~2·K),该方法可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乡村建筑的墙体热工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室内温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引入了多元自适应样条回归模型。使用多元自适应样条算法对室外因素(室外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时间)、不同材料墙体、窗户朝向以及不同楼层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室外因素中对室内温度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室外温度,其影响系数为0.405;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93时,其保温性越差,对室内温度影响越大,其影响系数为0.530;西向、东向、顶层和底层的房间保温性最差,对室内温度影响最大,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706、0.423、0.610、0.580。对室内温度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电地热运行过程中,为了对室内温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引入了多元自适应样条回归模型。使用多元自适应样条算法对室外因素(室外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时间)、不同材料墙体、窗户朝向以及不同楼层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结果表明:室外因素中对室内温度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室外温度,其影响系数为0.405;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93时,其保温性越差,对室内温度影响越大,其影响系数为0.530;西向、东向、顶层和底层的房间保温性和隔热性最差,对室内温度影响最大,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706、0.423、0.610、0.580。可见对室内温度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搭建大进深房间模型,测试冬季非空调工况下室内热环境,分析了室外气温和室内得热量对房间进深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热惯性使围护结构温度变化和室内温度变化相对于室外气温变化有明显衰减,围护结构传热量与人体模型散热量基本相等,房间得热与失热基本平衡;在人体模型散热形成的热羽流作用下,室内高度方向有明显的温度分层,但在外围护结构冷表面和人体模型热表面的共同作用下,室内同一高度不同进深处的温度分布并未呈现外低内高的简单规律;在不同室外温度和人体模型散热量时,沿房间进深方向不同位置离地面0.2~1.4m高度的平均温度有相似的分布规律,离外墙3.0m处温度最低,4.2m处温度最高,内外区分界线离外墙3.0~3.6m.  相似文献   

9.
采用天津地区典型年气象参数、季节主导风向和平均风速,综合考虑围护结构传热、日射得热和室内热源散热,数值模拟了天津地区一栋办公建筑过渡季节风压自然通风下的室内热环境,得出室内温度与房间单位面积稳态得热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通过实验测试该建筑内、外环境,发现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在线性上有所偏离,最大线性偏离度为6.7%,对应于相同的室内温度,单位面积得热量值高于理论计算结果.最后分析了产生线性偏离和数值偏差的原因,论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燃气辐射取暖器在民用房屋中使用时,必须考虑排烟问题和房间温度不均匀性问题。作者研究了一种“V”形燃气辐射器,它工作时烟气通往室外,而且采暖房间内可以获得较为均匀的温度分布。文中介绍了“V”形燃气辐射器的构造,并对使用这种辐射器的采暖房间进行了热分析计算。通过结构尺寸的变化,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采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空调房间室内环境参数对室外气象参数瞬时变化的动态响应,采用CFD中的标准k-ε模型对兰州地区某办公室在考虑非稳定传热情况下的室内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浓度场进行数值分析,获得了顶送风/下回风和侧送风/下回风两种通风模式下室内流场、温度场及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的太阳辐射通过激励室内自然对流换热过程对室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迁移特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同一送风模式下,16:00时室内的污染物浓度较8:00时均匀,而8:00时的污染物浓度平均水平较高;在同一送风参数下,采用顶送风方式时更有利于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混合通风建筑内人员的空调使用行为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对夏热冬冷地区以老年人为主的住宅空调系统及室内环境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收集了气象参数、空调使用率、开启时间、室内的设定温度等数据. 分析表明:夏季和冬季在客厅、餐厅以及主卧开启空调的时间均有所不同. 在夏季,客厅与餐厅的设定温度较为集中,主要为26~28 ℃,主卧的室内设定温度主要为25~29 ℃,三者设定温度的峰值均在27.5 ℃左右;在冬季,各房间的室内设定温度相差不大,频率最高的温度为20.5 ℃. 夏季住宅内老年人日间室外耐受温度约为31 ℃,夜间约为26 ℃;而冬季住宅内老年人日间室外耐受温度约为12 ℃,夜间耐受温度约为8 ℃. 同时建立了空调开启率与环境温度之间的逻辑回归模型、空调开启时间以及室内温度正态分布模型,为研究混合通风住宅建筑空调使用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太原市1961—2001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计算了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并从科学角度提出了节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居住建筑最小窗面积及窗墙比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居住建筑对室内光环境要求的特点,以标量采光系数为依据,提出确定居住建筑最小窗面积及窗墙面积比的方法,该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室内光环境的4大因素,即室外光气修、房间大小、室外遮挡和室内表面对光的吸收,利用该方法对我国各光气候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旧规范所规定的采暖居住建筑北向房间窗墙面积比(0.2)确实偏小,这与实践中人们会无意识地加大北向窗墙面积比的事实相符,通过对6栋T形住宅的采光进行问卷调查,将统计结果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说明该方法的合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得出住宅建筑室内可接受热环境的气候适应性通风调控方法,根据适应性模型理论,以aPMV模型为基础,结合重庆地区的调研结果分析得出住宅建筑室内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基于状态空间法对重庆地区住宅建筑常用的通风调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包括不同换气次数和分时段设置通风对室内温度的作用分析,从房间温度整体分布角度提出了重庆地区通风技术的分月调控方法;结合室外温湿度等参数的温湿图,具体分析了通风调控对室外气候参数的调控有效区域,得到各月通风调控方法的气候适应性区域。提出的基于室内热舒适适应性模型的可接受热环境的通风调控策略有利于建筑的热工设计和寻求设备的经济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变室温供暖房间动态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某房间围护结构、散热器、温控阀的数学模型,基于房间热平衡理论联立各模型求解,得出设定条件下室内温度、散热器流量、散热量及外墙各层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室外温受在10℃温差范围内波动时,外保温外墙的保温层内侧温度受室外温度影响很小,散热器温控阀调节流量对室内温度影响不大,室内温度还受墙体蓄热和放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室内火灾双层区域模拟中需考虑到压力的变化,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导了室内气体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常微分控制方程组.该方程组刚性,可采用吉尔算法求解.在选用Heskestad羽流公式的基础上,计算了某单室火灾在房间平面面积与机械排烟量分别为49m2,0.3m3/s;49m2,0.4m3/s;100m2,0.3m3/s;100m2,0.4m3/s四种工况下室内与室外压差、烟层高度、上层烟气温度、下层空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室外压差随时间变化迅速;Heskestad与Mcaffrey羽流模型在算例中具有较好相似性;烟层的下降与上层烟气温度的升高较多地受到房间平面面积的影响,而受顶部排烟量的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乡村建筑室内热舒适和降低能源消耗,以我国宁夏中卫乡村民居为例,应用测试和问卷的研究方法,评估了当地民居冬季室内外热环境、室内采暖用能情况,分析了居民对不同功能房间的热舒适需求特性,探究了差异化的冬季室内舒适温度.结果表明,当地乡村民居室内热环境差、采暖能耗高,居民对室内热舒适的满意度低,但该地区具有发展太阳能建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北方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供暖能耗总量巨大的问题,挖掘其中的节能潜力.方法对北方某城市2015—2016年采暖季采暖能耗进行了调研和实测,从供暖参数、间歇运行以及气候补偿3个方面对实际供暖的节能措施和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低温采暖情况下,该地区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能耗接近于节能50%的水平;末寒期间歇运行时,热水停供期间室内温度下降不超过2℃.结论散热器低温采暖以及末寒期间歇运行在该地区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采暖能耗;采用气候补偿措施可以使供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做出有效的调整,增强热网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建筑采暖问题一直是困扰暖通工程师的一个难题,我国近年来采用的燃气辐射采暖以节能、舒适、卫生等优点成为大空间采暖的理想选择,辐射采暖是以电磁波的方式将热量直接照射在需要采暖的人体、地面、墙壁或物体上,而室内垂直方向的温度基本相等,所以能减少房间的热损失和燃料的消耗,还可以提高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减少人体散热损失,人员感觉比较舒适。这种采暖方式很容易达到室内温度分区,以满足不同地区对温度的特殊要求。文章拟就燃气辐射采暖系统进行分析,并重点对其节能特性进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