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汪亮 《杭州科技》2011,(3):48-50
"十二五"时期,"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等,是贯穿杭州科技创新工作的主线,对于推进杭州科技发展和科技强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对于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一)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重大创新部署:1.扎实推进"绍兴城北科创大走廊"建设。统筹"三区"政策、人才、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以高铁新区建设为增长极,以"一区五园"的绍兴国家级高新园区为主平台,以科技特色小镇为支点,加快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大企业集团研发中心在大走廊内集聚,促进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2.统筹推进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加快诸暨、嵊新两大组团创新平台协同发  相似文献   

3.
曲靖市的品牌战略应企业品牌建设和城市品牌建设并重,并在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应重点围绕烟草及配套产业、能源、化工、矿冶、汽车和机械制造、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六大支柱产业来进行,打造企业自主知名品牌;在城市品牌建设方面,要着力打造"现代工业强市"、"珠江源大城市"、"十佳宜居城市"、"美食文化城市"四大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4.
《合肥科技》2007,(9):3-4
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在视察合肥“大建设”时指出:科学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是核心。慈溪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以《决定》形式作出了强化创新驱动的战略部署。下步,将围绕《决定》,从平台、项目、人才、环境等四个方面深化科技工作,推动慈溪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一、抓好大平台建设,提供强大服务支撑重点建设"一区、两园、三中心",打造贯穿"研究开发、转移转化、孵化加速、产业育成"的创新链条。"一区",是指科技教育园区;"两园",是指市新兴产业集群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分园、市留学生创业园;"三中心",是指市科技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落实省、市发展数字经济重大战略部署,萧山区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城市数字化"为抓手,以"1+4+X"产业平台为主阵地,重点打造以"四大产业新城、两大产业基地、八个特色小镇、六个产业社区"为重点的"4286"产业载体建设,开启"三化融合"新征程,不断提升数字产业比重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揽子的科技创新政策,正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市科技局围绕市委"565"总体谋划确定的"双轮驱动"战略、科教兴市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省科学技术厅与市人民政府第二次厅市工作会商议题,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宜长兴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宜宾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东 《今日科技》2002,(3):22-23
台州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把台州建设成为繁荣、文明、优美的现代化港口大城市的宏伟目标,并明确指出:台州市要实现第二次腾飞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大工业,开发大港口,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的设想。笔者认为,要实现宏观目标,经济结构调整是关键,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前提,产业结构的调整又必须以产品结构的调整为基础,而产品结构的调整依托于台州技术平台的建立。这个技术平台有赖于政府及其产业部门政策环境的营造,依赖于具有创新能力人才队伍的建设,依赖于政府科技投入及其风…  相似文献   

9.
刘敏 《广东科技》2012,(22):59-61
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实力同样是位居全国省市前列。特别是近年来,上海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坚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惠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市已建成92个重点实验室,涉及产业基本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特约主编:文成县科技局局长吴昌银主编观点: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全面实施创新强县战略,以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科技富民强镇、科技富民强村项目为重要抓手,发挥网上技术市场平台作用和科技特派员人才优势,着力推进科技强工、科技兴农、科技惠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7月,杭州市委全会专题研究信息经济发展,明确把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作为"一号工程",提出建设"六大中心"的发展目标。两年多来,杭州坚持以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发展方向,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杭州市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等政策举措,全力推进平台建设、主体培育、项目招引、要素保障、生态优化等工作,信息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效。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城市边缘区蕴涵着未来城市的发展希望,是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地。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的近域推进,边缘区在承接中心城区工业、居住及商业等职能扩散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社会及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边缘区现存问题和症结,在借鉴相关西方国家大城市边缘区发展中运用的"规划与管治融合"、"图底反转"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当今南京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模型,并期望给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21,(1):36-38
聚才造城,布局战略性产业平台 一是形成"12310"创新矩阵.建设好一个高新区(省级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启动建设两大双高生态园(桐乡前沿材料产业生态园和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高起点规划三大科技城(凤凰湖科技城、乌镇国际创新区和高铁产业新城),推进10个创新"园中园"建设(欧美湾谷科创园、乌镇院士智慧谷、...  相似文献   

14.
产城融合是指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的模式。近年来,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经济增长的排头兵、城市新区建设的样板和人才培养的特区"的目标定位,抓住滇中产业新区和滇中城市群建设这一发展机遇,在推进珠江源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产城融合走一条以业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人全面融合的发展之路,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上海确定重点推进九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后,作为上海创新资源和服务的集大成者,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平台与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进行"无缝"对接,真正成为上海城市转型、科学发展的公共助推器?为此,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小到网站主页设计、大到整体推进布局的一系列探索,据记者获悉,平台管理中心最新的动作,是针对九大领域每个产业推出相应专题,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资源集散池"。本期"研发平台"栏目,将结合权威人士对当前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的分析和判断,关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如何助力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探寻平台与产业发展之间"相生相荣"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本期关键词     
《今日科技》2011,(1):1
大发展大提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目标,坚持"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大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改善民生"三大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县(市)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总结分析了桐城市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建设主题,在产业创新发展、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政策环境完善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研究和剖析了桐城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桐城市创新型县(市)建设乃至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追赶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对陕西的发展提出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当前,我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构建以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为引领的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体系,围绕"两大基地建设"产业部署创新、围绕创新培育产业,推进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四大平台"建  相似文献   

19.
正椒江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干部大会、区九届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深入贯彻"两抓"年工作部署,以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为主线,重点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和数字经济提升两大工程,加强产业集群培育,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2019年上半年,椒江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06.64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7.29亿元,同比增长3.4%;上半年,工业性投资增速为61.9%。  相似文献   

20.
低碳产业、低碳博物馆、绿色经济……从2008年初首次推出“低碳城市“试点至今,一项项节能减排的项目在我国各大城市启动。仅仅一年时间,全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