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引言 《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描写曹操行刺董卓未成,逃亡到他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晚上,曹操听见后堂有人说话:“缚而杀之,何如?”曹操在亡命中,思想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时时都在防备别人的告发和官府的搜捕,所以一听见这话就以为吕氏一家人要害他,思忖:“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于是杀尽吕氏一家。直到后来看到一只绑着待宰的猪,才知误杀了。这个例子清楚地说明语境同语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过去的学者,尤其是那些与社会学的研究有紧  相似文献   

2.
一、“枭雄”小考 后人论曹操刘备,常有“奸雄”、“枭雄”之称谓。“枭雄”一词,历来有贬有褒。如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操豹狼野心,潜包祸谋,……除灭忠正,专为枭雄。”此处之贬义甚明,故《辞源》、《辞海》释之为“凶狠专横”。考陈琳作此檄时,正在冀州袁绍处,檄文列数曹操罪状上及曹氏三代:“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倌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曾批驳过对曹操的传统评价。他说:“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曹操说:“汉未,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  相似文献   

4.
<正> 论及三国用人方略,一般都称道曹操“唯才是举”和刘备“三顾茅庐”,而很少提到孙权“知人善任”。早在孙策临终时就对孙权作了高度的评价:“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由于孙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使内部很不稳定的吴国统治维持了较长的时间。王夫之说过:“蜀汉之义正,魏之势强,吴介其间,皆不敌也,而角立不相上下,吴有人焉,足与诸葛颉颃,魏得士虽多,无有及之者也。”他由此得出“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挟天子以令诸侯”看曹操的战略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曹操统一了北方,但随着统一进程的继续,曹操在战略上出现了失误:赤壁之战惨败,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导致了曹操没有实现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6.
曹操多次下达求贤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主张,震古烁今,学界一般认为这是曹操的用人标准,实际上,有才只是曹操用人的基本条件,唯我是用,唯我是从才是曹操用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武帝纪》着力张扬曹操的治武功和卓越才能,而两晋南朝的小说和野史却毫无讳言曹操的缺点,将曹操写成了放纵不拘、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反面人物,这一贬曹倾向的形成对后世写三国故事和曹操的艺作品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45年来,对曹操在社会史方面表现的评价可分为总评、曹操与汉政权、曹操的军事行为,经济措施、个人品质五个方面,对曹操思想的研究可划分为曹操的主导思想,人才思想,军事思想,神仙思想四个方面,建国以来,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内对曹操的研究皆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失误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以三大战役为分界点,把整个故事划为四个板块,而这四个板块的连接则是由小说中的“小人物”来完成的,我们在这里称之为“过渡”人物。这些人物不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整部小说浑然一体,显示出一种严整而流畅的艺术结构之美,也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王粲论     
一在建安七子中,王粲(177—217)至少有四个引人注意的特点:一是年龄最小,孔融比他大二十多岁,不折不扣长一辈,其余五子也都比他年长。二是出身最高贵,其先世在东汉历任高官,地位显赫,为其余诸子所不及。三是其余五子都是曹操罗致而来,唯有王粲是自己送上门去的。曹植在《王仲宣诔》中说:“我公奋钺,耀威南楚。荆人或违,陈戎讲武。君乃发义,算我师旅。高尚霸功,投身帝宇”,这是合于实际的。四是王粲投奔曹操以后,在各个方面跟曹操跟得很紧,不仅与时时托病休息的徐干、一度被曹操关押起来的刘桢二人大异其趣,就是跟阮瑀、陈琳二位相比,也显得更加热衷,巧于迎合。王粲为曹操歌功颂德  相似文献   

11.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他“博览群书,特好兵书……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孙盛《异国杂语》),就其注《孙子》十三篇而言.他是首创作注者,并为十二家注中最好的一家。他在《孙子注》中去“烦富”正“旨要”,对孙武某些军事原则作了发挥和补充,表现出了他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 (一) 曹操分析了战争中的许多矛盾现象,如众寡、强弱、攻守、进退、奇正等,看到了有些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提出“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观点。这就是说,在战争中必须考虑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有利条件,提高胜利的信心;在顺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危害的存在,消除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分析曹操的诗歌用韵,发现共诗韵部间界不分明,有跨部押韵的现象,在声调上亦有上平入三声混押,相同韵尾的入 也有通人“同用”“独用”与上古、中古音系相比,也是从其合不从其分。因此,用韵宽是曹操诗歌的显特点,其原因是受汉魏人开放的化心态,曹操本人锐意革新、无所顾忌的性格和当时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少年曹操之迷少年时代或弱冠以前的曹操是一片空白,而在这片空白中,又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迷,历千年而未悟。《三国志·武帝纪》说他“不治行业”。注引《曹瞒传》说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似乎少年曹操,但知游手好闲。这带来了许多问题,既然少年时代的曹操“不治行业”、“游荡无度”,那么,他何以能“博览群书?”(注引孙盛《异同杂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有无数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不过,要问在所有三国故事中最令人惊悚的是哪个,你肯定会说:没有什么比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痛更恐怖的故事了……  相似文献   

15.
浅析曹操     
曹操,自古在文人墨客中的形象一直不好。《三国演义》中的大反派"奸雄",戏曲中的大白脸"奸贼"。然而鲁迅先生却说他是英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解放后,郭沫诺写的一出话剧《蔡文姬》在戏剧界首度为曹操翻案,剧中的曹操雄才伟略,后有京剧《曹操与杨修》公正地树立了曹操的形象。笔者在此文中,从"政治方面、军事方面、个人情操方面、人性方面"浅析了曹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一位有雄才伟略的大英雄。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阳刚之气,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浪漫情怀的时代。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其中雄才大略的曹操,就是当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论曹操的人才学思想李世萼曹操尚刑名,也提倡“通脱”。他的人才学思想,则是一种反时俗传统的“异端”思想,不仅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即使现在也还有可资借鉴之处。下面谈一谈曹操一些重要的人才学思想。重才的思想及其背景在曹操的诗文里,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譬如,...  相似文献   

17.
我在这里讲述的,是400年前一部中国文学名著中所描绘的澳门,而且,故事就发生在“大三巴牌坊”前。澳门回归一年多,人们对澳门的风俗民情、历史文化越来越熟悉了。在作为澳门象征的“大三巴牌坊”前的台阶上,澳门小朋友的一曲“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让听者无不动容……我在这里讲述的,是400年前一部中国文学名著中所描绘的澳门。而且,故事就发生在“大三巴牌坊”前。  相似文献   

18.
曹操诗作的创作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在于“气吞山河的壮志”、“大悲大壮的情怀”、“阔大雄奇的意境” ,这些充分体现了曹操诗歌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9.
<正> 曹操,无论是在历史上,或是在《三国演义》中(以下简称《演义》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陈寿著《三国志》颂历史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后学罗贯中”《演义》里的曹操,却长期以来被憎恨、鞭笞,批操文章屡见不鲜。《演道》曹操落得个骂名,究竟是谁造成的?有同志说是作者。笔者觉得此见地值得探  相似文献   

20.
为何说曹操,曹操就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宇 《青年科学》2010,(7):56-57
人们常常有这种经历:有时正在谈论或者你刚刚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出现了。于是,我们就感叹: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