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多段塞等渗阻调驱复杂渗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复杂地质条件的约束,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水驱油过程中各渗流通道阻力差异大,流体容易沿渗流阻力小的高渗透率通道流动,这就造成储层波及范围小、动用程度低. 为了控制渗流场各渗流通道的阻力,尽可能使各渗流通道阻力相同,提出了多段塞等渗阻调控驱油方法. 根据质量传输流体力学、物质平衡原理和各级化学驱段塞特征建立了等渗阻调驱复杂渗流数学模型,简化后通过积分变换求出一维多层分析解. 结合实验验证和理论计算压力特征分析发现等渗阻调驱能够大幅扩大波及体积,降低含水率,动用低渗透层原油,从而大幅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砂土夹层的阻水减渗机制及合理埋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设置砂层将起到阻水减渗的作用,使大部分土壤水分滞留在砂层在上的细质土层中,这是近年来提出的较为有前途的建筑减渗防渗措施。从物理角度和土壤能量观点分析了砂层在土壤中的阻水减渗性;同时从建筑防渗角度对砂层最优埋深作了分析,给出了表层土壤的水分分布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为膏剂法快速渗硼工艺的研究成果,在提高渗硼速度、降低渗剂成本和寻求一种具有优良密封性能的保护涂层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地改进渗剂中的活化剂能大大地提高渗硼速度;在将渗剂中 B_3C 量降到10~20%的情况下能得到满意的渗硼效果,从而大大降低渗剂成本;在900~930℃处理30分钟就能获得具有实用厚度的渗层。工厂实际使用结果表明:用该法对容易产生变形的轴类零件进行渗硼强化,可提高寿命2~5倍。文中还对增强渗剂活性,提高渗速及获得良好保护层的途径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藏压裂液渗吸排油规律,评价渗吸阶段原油微观动用特征,选取典型的互层状页岩和厚层状页岩岩心样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室内高温高压渗吸模拟装置,开展页岩油藏压裂液渗吸排油室内动态模拟实验,定量评价页岩油藏压后渗吸阶段,不同尺度孔喉的压裂液渗吸速度、渗吸采收率及原油微观动用特征。结果表明,页岩油藏压裂液渗吸过程可分为高速渗吸阶段和稳定渗吸阶段,渗吸作用前6 h是高效渗吸阶段,此时的渗吸速率最高可以达到3.08%/h;互层状页岩储层的较小孔喉的渗吸速率及渗吸采收率显著高于较大孔喉,较小孔喉对渗吸采收率的贡献程度可达到81.18%;厚层状页岩压裂液在不同尺度孔喉中的渗吸采收率接近。在页岩油藏压裂阶段,页岩储层渗透率和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压裂液渗吸效果的主要控制因素,相关成果及认识可为页岩油藏压裂方案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论述有限长同心导体双筒终端边缘效应的高阻环补偿原理,并指出高阻环膜厚均匀性是获得有效补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将水泥稀浆潜入河床淤积砂土的方式,构造室内河床淤积砂土的3种不同模拟入渗试验,揭示了不同水泥潜入方式对河床淤积砂土的阻渗作用和减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稀浆的3种不同潜入方式,对河床淤积砂土均有一定的阻渗作用和减渗效果;在新开偏砂性土渠或河道中,3种潜入方式减渗效果为:延时12h供水同时供水即时供水;延时12h供水潜入方式的减渗效果较稳定,减渗率可达30%左右;在已有蓄水土渠中,比较适合采用同时供水鼓气潜入水泥的方式,减渗效果可达10%以上;加大水泥添加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泥在砂土基质中的潜入量,但添加量对减渗效果的增强贡献有限。研究结果可以为削减地表污染物通过地面水入渗进入地下水环境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20钢表面双辉渗镀TiC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源极结构,运用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在20钢表面实现了Ti,C二元同时共渗并获得表面渗镀层.对渗镀层进行了微观组织、形貌、成分、物相和硬度的检测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渗镀层厚约21μm,表面呈颗粒状分布,主要由TiC陶瓷相构成,其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结合力为42N;源极钛靶与工件的极间距对渗镀层厚度及表面硬度值的影响较大,极间距在12~16mm时渗镀效果佳,该条件下所形成的渗镀层表面硬度较基体提高了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厚膜压力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厚膜工艺制造压力传感器。研究了厚膜是民阻浆料的是电阻率与压阻系数的关系,承压基片选用ZrO2-Y2O33mol%增韬Al2O3陶瓷,大大地提高了压力感器的性能,对承压片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氩气等离子处理为优化工艺,通过其对ZnO阻变薄膜中氧空位缺陷的影响,来改进ZnO薄膜阻变特性。等离子处理范围减小和处理时间延长有助于阻变特性的稳定,以及阻变工作电压的降低。为了降低阻变工作电压及抑制随机性,最终确定的等离子处理条件是时间不超过45 min,处理范围介于0.8 mm×0.8 mm和0.9 mm×0.9 mm之间。主要的阻变工作电压均在3 V以下,适合低功耗器件应用。并结合处理条件和表面粗糙度等测试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抑制渗硼层的脆性和解决渗钒层薄的问题,本文对硼钒共渗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初步试验探讨,结果表明,硼钒共渗层的相结构为V_c+Fe_2B,具有渗层厚(120μm)、显微硬度高(HV_(0.1)1590—2027)、脆性小和耐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从原水预处理、反渗透装置运行参数管理、膜低压冲洗、化学清洗及设备停动保护等方面,论述了反渗透除盐设备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2001~2003年在贵州中部Karst地区进行稻田节水灌溉技术试验和推广,试验区和示范区粳稻增产594kg hm2,节水3300m3 hm2,灌溉水分生产率(粳稻)平均为2 09kg m3,杂稻平均为2 42kg m3,分别是常规灌溉的1 23倍和1 21倍。经系统分析,得出Karst中部地区稻田节水高产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生态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温度、土壤通气性、杂草生长及病虫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矿质营养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及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O的排放变化及其综合效应,提出今后应加强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杂草及病虫害的防治策略、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水肥耦合效应等稻田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增大。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耦合,设定4大类情景,即现状保持型、农业节水型,南水北调(SNWDP)型和综合发展型(S1~S4),模拟华北平原2009~2028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种情景下总需水量呈增长趋势,到2028年,S1~S4下华北平原总需水量分别为595.7、543.1、596.9及544.3亿m~3,相应的缺水指数分别为0.509 5、0.429 1、0.251 4及0.177 1;(2)农业节水措施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结合,才会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的恢复、缺水程度的缓解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3)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缺水的问题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但可以通过采用南水北调与节水措施相结合来缓解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调查郴州资兴市稻田性皮炎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其病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体检方式对资兴市当地稻田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及当地家庭饲养禽畜情况进行现场典型调查。结果本次皮炎暴发在下田作业人群中罹患率为86.1%,皮炎都是因在田间作业所致,与性别、年龄等无关。稻田中椎实螺与膀胱螺数量明显增多。田间作业人员在接触稻田水后到皮肤瘙痒间隔时间从数分钟至1天,疾病发生有自限性。结论资兴市本次皮炎暴发为稻田性皮炎,罹患率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筑给水设计的节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缺乏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导节水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近期国家制定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节约用水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介绍了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技术措施,并就建筑给水设计中的节水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同时指出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的重要性。公众节水意识的提高,对实现节约用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蒸渗测坑对水稻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2个重要生育期进行水位调控试验,研究单个生育阶段旱涝交替胁迫及2个生育阶段连续旱涝交替胁迫的稻田地表水、地下水总磷(TP)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地表水、地下水TP质量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先旱后涝处理地表水的平均TP质量浓度比先涝后旱处理地表水TP质量浓度高,且P释放量下降速率快;地下水各处理受涝阶段的平均TP质量浓度比受旱阶段高,旱涝急转后TP质量浓度显著增加;与单个生育期进行旱涝交替胁迫处理相比,连续2个生育期进行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时抽穗开花期TP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相似,但地表水平均TP质量浓度偏低,地下水平均TP质量浓度偏高。  相似文献   

18.
淹水稻田抽穗开花期氮磷变化及最佳排水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蒸渗仪试验,研究了淹水稻田在水稻抽穗开花期不同渗漏水平下稻田水氮磷的变化特性,建立了基于减污的多目标模型.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开花期淹水条件下,整个淹水期间地表水和地下水TP和NH3-N质量浓度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NO3--N质量浓度则相反;渗漏强度的大小对抽穗开花期稻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TP,NH3-N以及NO3--N的质量浓度影响不显著;在淹水条件下,水稻抽穗开花期在低渗漏水平时,宜在控水第4天进行地表排水.  相似文献   

19.
太湖地区水稻节水灌溉与氮素淋失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有效的农田氮素水体污染防治途径。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湿润灌溉)情况下渗漏水中总氮浓度、氮素渗漏量、氮素渗漏损失代价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渗漏水中3种形态的氮素(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以硝态氮为主,铵态氮和有机氮占的比例较低;和常规灌溉相比,相同施氮处理(264.75kg/hm^2)采用节水灌溉时稻谷增产4.1%,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3%、氮素渗漏量下降8.9kg/hm^2,水稻节水灌溉是当前降低太湖地区水体氮素污染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节水要贯穿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建立节水型工业、农业和城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刊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简称《纲要》)实施以来,在纲要的推动下,我国节水型社会的发展态势、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对策与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