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探讨了徽州戏曲中的体育元素;研究显示:徽州戏曲在其形成、发展与完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体育元素。体育元素作为徽州戏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它形成了徽戏独特的舞台艺术特色,表现了徽戏独特的剧情要求,发展与完善了徽州戏曲。徽戏中包含典型的体育元素有:角色行当中的体育元素,武打技巧表演中的体育元素,歌舞伎艺中的体育元素。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以毛笔为首。徽笔,因产于徽州(今黄山市)而得名,又名"汪伯立笔",以古徽州吕大渊、汪伯立与新黄山杨文等制笔大师为代表,以独特的制作技艺制作而成。徽笔既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几百年来一直是书画艺  相似文献   

3.
徽雕包括砖雕、石雕、木雕,也被称为徽州三雕。徽雕的形成是整个徽州地区多种条件因缘和合的历史过程:徽雕的形成有赖于徽商的经济实力,还有赖于徽州地区精湛的雕刻技艺的支撑。徽雕附属于徽州建筑,既是建筑与装饰组成部分,也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徽文化,因此可以视为极具代表性的徽文化符号。徽雕艺术既有三雕自身的艺术特色,也有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整体艺术表现力。徽州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徽雕既可以单独发展,也可以结合徽派建筑的现代复兴而得到整体传承。然而,传承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依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相似文献   

4.
正婺源徽剧,亦称"徽戏",属于皖南徽剧的一个流派,流行于江西省婺源及周边的浮梁、乐平、鄱阳等地。其以弋阳腔、老吹腔、高拨子为底子,吸收目连戏之高腔、下江调,并融入赣东北地方戏曲——饶河戏的弹腔即赣剧南词及婺源民间小调,逐渐  相似文献   

5.
徽州村落具有1 000多年历史,结构与布局稳定成为研究热点。研究采用了容易部署的WSN技术,对徽州民居、村落环境的常年微液滴(雾等)分布、温度、湿度与光强进行数据采集,结合霉变指数的算法,发现徽州民居的天井结构与无天井结构的徽式民居,具有明显的防范高湿度与过饱和水汽环境的能力,有效遏制了微液滴对民居与人群密集(村落)的侵入。实验数据认为有天井结构的徽式民居可以在高(饱和)湿度环境中,室内常年保持低湿度环境(无饱和水汽),使得村落中液滴密度只有村外的17%。通过霉变指数拟合,对比徽州民居风格与现代民居风格建筑与布局环境,进一步支持老式民居霉变指数远小于现代风格民居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徽州碑刻是徽州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真实的原始记录,是徽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手原始资料。针对当前徽州碑刻资源因为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而日渐消亡的现象,提出通过建立徽州碑刻资源特色数据库,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分散于徽州田野之中的碑刻资源,并加以数字化处理,不仅能够永久保存徽州碑刻资源,而且能够进一步加以利用和传承,同时还是与其他已建成的徽州文化遗存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同步和共享。分析了徽州碑刻资源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选择和关键技术,以期为其他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莹  潘国泰 《工程与建设》2010,24(2):169-171
徽州文化历史悠久,古徽州形成了独有的徽文化.为了更好的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安徽馆的设计理念定位在"无徽不成镇"上.展示他们在安徽城市的成长与更新演变过程中的文化底蕴、思想智慧等方面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成就和推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分别从城市之源、文化之美、智慧之光、和谐城市四个部分进行展示,更好的融人世博会:"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的副主题.  相似文献   

8.
徽州雕刻作为一种极具传统艺术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是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中重要的装饰元素。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徽式家具雕刻的布局、题材、形式及意义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功用学与人机工程学的视角对现代家具设计中对徽式雕刻的承袭与创新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当前主要的现代徽式雕刻工艺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现代中式家具设计在民俗装饰应用方面研究的缺失做一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徽州民居建造工艺技术探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相对封闭独立的具有优良人文、山水景观的区域,其徽文化“新安文化”灿烂辉煌,商贾遍中国,文化促进了商业发展,商业给徽州注入了雄厚财源。加之“徽骆驼”的吃苦精神,成就了具有特色的山水田园水墨画卷——徽派建筑,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文章从徽州民居建造型式、手法、基本要求入手,分析徽州民居的功能性、适用性、经济性及地方材料的合理利用,建筑物与自然界的有机结合。意在对徽派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方面有所作用,引起部门社会对徽派建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商帮之一,它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退于清末。徽商以其雄厚的财力,独特的经营方式,贾而好儒的理念,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良好的商业道德,不仅创造了名噪一时的经商业绩,实现了"无徽不成镇"的局面,而且兴盛了绚丽的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个案研究与区域研究是观察、透视、了解 并接近中国传统社会变迁的重要步骤.在地理 空间上,婺源紧紧依临徽州府其他各县,是徽 州乃至整个江南区域社会中极具特色的县份, 极具个案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文为戏"并不是韩愈大张旗鼓宣扬的文学主张,而是他在批评与反批评中逐渐认识到其价值并加以正面辩护的。韩愈的"以文为戏"与西方"游戏"论是有较大的区别,其底色是戏谑与嘲讽,是"不平则鸣"论的补充。尽管"以文为戏"与韩愈嗜戏的禀性气质有关,但其实质应该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逸出古代文化生产体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黎国韬先生《参军戏与胡乐考》和《参军戏与胡乐补论》提出的参军戏源于胡乐,脚色参军与钟馗形象及祆教有关等观点进行辨析,认为黎先生所举证据并不能证明参军戏源于胡乐。陈旸《乐书》"唐胡部……戏有参军、婆罗门"意思为参军戏属于唐代独立乐部"胡部",而不属于少数民族音乐泛称的"胡乐"。脚色参军的"绿衣秉简"为官员打扮,而钟馗的"绿袍"是在戏中扮鬼神时的打扮,"简"也是官员的道具,二者服饰相似并非因为有继承关系,所以脚色参军与钟馗形象和祆教也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鲜明的特色占据戏曲舞台的一方天地,其将黄梅戏民歌体进行了变异,在传统黄梅戏音乐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歌曲体的创作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黄梅戏的程式化,但确实又为黄梅戏艺术发展探索出又一条道路,值得中国戏曲音乐改革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村落中"人"的流失,致使徽州古村落面临徽州文化艺术的没落、徽派建筑人文价值的消退与多元化产业开发滞后的困境.文章分析其成因,基于人本思考,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字的视角,分析研究了徽州建筑中与文字有关的设计理念和物化的视觉造型。汉字的结构形态和徽州古民居的布局均采用了叠加、对称、重复和穿插避就的表现手法,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徽州的很多建筑装饰图案与文字有关,有的直接将文字含义处理成具有生命特征的物象,有的是通过添加、嵌入和重复手法设计成图形化文字。在徽州楹联上也有创意文字的身影,用简洁独特的手法传达深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黄梅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4):129-132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其鲜明的特色占据了戏曲舞台的一方天地,它在沿袭黄梅戏基本美学特征的同时,又将其进行了变化与拓展,即“柔”中带“刚”、“俗”中见“雅”、“嗲”而不“腻”、“杂”而可“融”,这种美学上的创新使该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即传统唱段较少、过于依赖舞关等非音乐因素等。该戏的成功与不足为中国戏曲音乐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与历史过程比较等方法,对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板凳龙表演内容、文化变迁等方面展开研究,进而探讨徽州板凳龙的文化变迁对徽州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徽州板凳龙表演内容由"制龙""接龙""游龙""舞龙""拆龙"五部分组成,徽州板凳龙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发生不可逆的文化变迁,徽州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要倡导保护与创新的理念,明确徽州民俗体育发展思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与科学开发;加大宣传力度,与旅游业实现优势互补;鼓励民众广泛参与,积极走进校园。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当年徽商落脚的重要码头.穿过人群,透过车流,仰望许多门楼,我们能窥见"徽商"留下的踪迹.大富贵酒楼坐落在老城厢西侧中华路上,创建于清光绪7年(1881年),是迄今沪上历史最久的徽帮菜馆."中华老字号"的牌匾高高地悬挂在酒店的醒目处,经理说,尽管是徽菜馆,但酒店里已没有一个安徽人了,但菜谱上的菜名还是典型的安徽风味:徽州鳝糊、毛峰虾仁、古井乳鸽、葡萄鱼等等.  相似文献   

20.
浅析徽州古民居生态设计的系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徽州古民居讲究人的居住空间和生态环境,符合现代建筑提出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该文从生态节能的角度来系统的分析徽州古民居的生态观和节能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