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世纪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巨匠福柯,基于对文艺复兴、古典时期、现代时期的惩罚史的谱系学考察,提出了微观权力技术学的概念。福柯的微观权力技术学是以主体自由为前提,具有隐蔽性、生成性、对抗性的力量策略。“知识——权力——身体”的内在逻辑揭示出现代权力运作的原理。通过对现代规训机制外在结构的展示,揭示权力技术学的实践体系,遍布于整个社会体系的微观权力构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宏观权力网络。福柯的权力技术观具有非本质主义、非历史主义、批判性、实践性的特征,对于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在微观社会领域的实践效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打开了一个关注民生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2.
对于福柯来说,"权力"是一个尚未规定的推论,它本质上不是压迫性的,而是生产性力量,从监狱的诞生过程中发现了现代社会的知识—权力共生关系,认为人类在知识结构中追求统一规律的过程与在权力结构中追求行为规范化的过程是同步的,而身体在二者之间具有桥架作用,整个现代社会的组织系统就是建立在这个共生结构的基础上。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社会批判色彩的分析是惊世骇俗的,对于我们认识权力的复杂性以及深入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现代理论的突出代表,福柯在理论界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权力观无疑是他理论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福柯权利思想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谱系学"时期的权利观,阐释他的权利观。福柯指出权力来源的多元化,无中心性以及分散性,用微观权力学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宏观权力学。他还进一步运用生命权力的两种技术,即规训权力和调节权力,来体现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监视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福柯把法律、统治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福柯的法律思想实质即法权思想,他以统治机制为切入口,以其智慧性的弥散性理解与反刍性思维方式揭示出法律的“统治权模式”必然谱系式地为法律的“统治模式”所取代的历史规律,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时性角度入手,分析了福柯主体之思的三个阶段性发展:第一阶段(1970年以前)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时期,在这一时期福柯发现大写的主体在本质上是一种话语的建构,"人"的历史并不长,并即将消亡。第二阶段(1970~1976年)是福柯的权力谱系学时期,在这一阶段福柯转向了对现代个体的生存考察,并发现了个体背后所隐藏的支配的力量——权力与知识的共谋。第三阶段(1976年以后)则是福柯伦理谱系学时期,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的设想,为被规训的个体如何实现一种有个人风格的生存提供了一条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通过福柯把法律、统治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福柯的法律思想实质即法权思想,他以统治机制为切入口,以其智慧性的弥散性理解与反刍性思维方式揭示出法律的“统治权模式”必然谱系式地为法律的“统治模式”所取代的历史规律,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白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结构中,权力问题是理解黑人主体性的一个关键因子。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解读《看不见的人》中的权力关系,以揭示微观权力如何通过规训黑人的身体和灵魂,塑造关于白人至上和黑人低劣的种族话语,这种话语继而演变为一种支配意识形态,成为黑人身份认同的羁绊;黑人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抵抗成为黑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在抵抗中,黑人复苏了自我意识,重塑了主体的独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殷海光和福柯思想作了一个简要的比较。主要从"自由和主体"、"权力和反抗"以及"启蒙和批判精神"等几个方面对这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体系作一简单梳理,找出他们思想体系中某些思想观念的相似之处,以及由于不同思想文化背景的影响所造成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9.
罗兰.巴特的著名论文《作者之死》文字不多,但其思想来源却十分复杂:哲学界反理性思想尤其是福柯的"人之死"理论、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理论和拉康的主体观、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等都为"作者之死"理论的提出准备了条件。和福柯、拉康在哲学界高倡"人之死"、"主体死了"相呼应,巴特把矛头指向权力结构在文学批评领域的体现者——作者身上。他宣布了"作者之死",在话语领域中争取实现自己的乌托邦理想。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新潮小说流脉的整体性研究过程中,权力关系模式是一个不可放过的切入角度。文本中任何一组构成能够通过社会关系进行联系的人物都不可避免地落入福柯阐发的"权力关系"系统当中,如父子关系与同事关系。新潮作家为我们揭发了一元化价值认同状态下,权力的微妙运作以及对于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并以此体现出其确切存在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格林布拉特的批评实践中,体现了对福柯"权力关系"理论的运用,对阐释人类学"厚描"方法的借鉴,以及对"社会能量"流通方式的关注。"社会能量"概念的提出,是力求避免新历史主义的批评实践陷入"权力的宏大叙事"。格林布拉特善于从各种非文学文本记录入手,寻找其与文学文本相互"厚描"的结合点,从而生发出关于剧本所处权力关系的独到见解。他依据福柯的理论提出的"即兴创造"概念,勾勒出权力关系从颠覆到巩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现代高校管理占有性思维范式倾向严重,缺乏批判性与创造性,过于关注自我利益与世俗生活。高校批判精神的缺席、行政权力殖民学术权力以及培养模式"单向度"等问题突出。对这一困境的分析,可以为我国现代高校管理的发展与未来走向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高扬批判精神,尊重学术自由,规范行政权力,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探讨美国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阐述该小说对福柯的权力理论中权力是关系、是网络、是场,权力是压抑的环境的化身,权力是运转着的等的体现,并通过小说中女性描写的分析来反映福柯的权力理论中的话语与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知识考古学,福柯谱系学提出了起源分析和微观权力分析的新方法。这两种谱系学方法都坚持反主体的认识论立场,这种创新将研究从纯粹话语领域引向非话语实践领域,从而为更深入地理解现代社会运行的机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在福柯提出的"权力空间"概念的基础上,以及在比尔·西列尔、朱利安妮·汉森等发明的"空间句法"指导下,分析了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基层行政司法机构--衙署建筑空间在"权力"的影响下是如何"运作"的,以期人们对现代行政、司法建筑的权力空间表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构主义以激进的研究姿态,解构"标准科学观",以揭示科学的世俗化特征,表明科学是修辞的产物、权力的象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社会建构主义使科学实践中认识主体的力量主题化,但却消除了科学实践中客体的力量.尽管其初衷是为科学提供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框架,而不是在本质上批判科学,但社会建构主义打开了那些想从政治意识形态上批判科学的社会学大门.  相似文献   

17.
在福柯规训权力理论视角下解读<红字>中规训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及主人公对规训权力的反抗,进一步反映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霍桑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心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韩少功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其中《女女女》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且这篇小说对其思想的全面展开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小说中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法国思想家福柯对于现代理性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因此,本文从文本出发,以城市和农村两个空间作为切入点,结合福柯的理论,分析《女女女》中作者对于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国家权力为加强对基层社会资源的控制,不断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整合,而实行地方自治则是当时通常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在此背景下,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国家权力在山西进行创制新"村制"探索,并最终走上了乡村社会体制变革的道路。由此,国家权力不仅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的直接控制,也正式以国家行政管理系统替代了乡村社会原有的权力组织。由此可知,当时国家政策不仅在有计划地改造基层社会,且已成功介入了乡村社会的秩序再构、权威重塑等领域的具体操作过程。通过对民国时期以山西"村制"为主要内容的具体考察,可以揭示民国时期中国乡村社会自治思潮兴衰的主要特征及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福柯发展的权力概念,总结了福柯提出的“权力”概念同传统的“权力”概念在权力的本质、作用以及权力与知识的关系方面的不同,讨论了福柯论述的网络性质的、具有生产性的以及同知识密不可分的权力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