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议由来已久.1982年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遭遇失败,加尔铁里政府下台,阿根廷恢复民主制度,开始谋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岛主权争议.马岛主权争议具有双方争夺资源能源等深层次原因,马岛问题及马岛战争对阿根廷内外政策乃至拉美局势等产生深远影响,阿根廷政府推动解决马岛问题的主要做法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持续了两个多月的英阿马岛之战,以武器装备占优势并得到美国支持的英国重占马岛而告一段落。这场战争使双方损失惨重,并对两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军事上的得手,加强了因执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而声望下降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执政的保守党的地位;反对党工党则因在马岛问题上曾与政府持异议,一时失去了与保守党分庭抗礼的声势和力量。阿根廷的失利,引起阿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马岛失陷  相似文献   

3.
英阿两国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交战了两个半月.停火后,阿根廷宣称它决不放弃马岛主权,英国则断然拒绝重开谈判.在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始而穿梭调停,继而支英反阿,力图插手马岛.所有这一切,固然同主权归属、战略考虑乃至国际声誉等等有关,但除此以外,据说也与马岛的丰富石油资源有关.阿根廷早在1907年就已在陆地开采石油.几十年来,在英、美石油公司的参与下,阿根廷钻探了22,000个井,其中生产井17,000个,居拉美首位和世界前列.1981年  相似文献   

4.
1982年12月,在阿根廷被称为“多事之月”,爆发了一场政治风暴,出现了1976年军人执政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马岛一战败于英国,阿根廷人的民族自尊心受了伤害。因此,各阶层群众原先为收复马岛主权而激发起来的民族激情,转为对军政府的不满。近来,阿根廷广大群众连续举行大规模的反政府集会和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5.
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疆土辽阔,资源丰富,被称为“沉睡的巨人”。在地理上,它是全世界中纬度大陆东岸仅有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在历史上,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发现了这个地区和南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称为麦哲伦海峡);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在1832年开始考察南美大陆和附近岛屿期间,也考察了巴塔哥尼亚高原和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自阿根廷同英国在马岛交战以来,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战争主要是指使用现代化武器和现代技术与学术进行的战争。它既可能是核战争,也可能是常规战争;既可能是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或北约与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大规模战争,也可能是大国侵略中、小国家的或中、小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七十年代以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和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虽不完全是典型的现代化战争,却都已具备一  相似文献   

7.
孔繁 《世界博览》2012,(8):24-25
正军政府与老牌殖民国的战斗阿根廷本来希望借马岛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结果却让英国重建了自信。4月2日是英国和阿根廷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战争爆发30周年纪念日,两国各自举行纪念活动悼念阵亡士兵。在阿根廷南部城市乌斯怀亚,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  相似文献   

8.
地名的学问     
我们每天阅读报刊杂志,经常会接触许多外国地名。许多国际事件,例如“滑铁卢之战”、“慕尼黑协定”、“马岛之战”、“阿萨姆邦动乱”都是以地名命名的。  相似文献   

9.
去年四月,阿根廷在马岛之战中使用法国制造的“超军旗”战斗机和“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法国航空工业的名声大振。其实,早在1967年中东“六·五”战争中,以色列的法制“幻影”飞机,在同埃及的苏制“米格”机的空战中就已大显身手了。法国能生产出比较先进的飞机和导弹,绝非偶然,而是几十年苦心经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马岛今昔     
英国和阿根廷在1982年为了一块面积12000平方公里的小岛而在南大西洋展开了一场大战,这就是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这场震撼世界的战争已过去了9年,尽管岛上依然弥漫着浓厚的军事气氛,但人们还是明显地发现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岛正以跨世纪的步伐向前发展。战前马岛几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岛上除养羊和出口羊毛外,没有任何经济活动。人们生活在没有柏油马路,没有机场,没有电影、电视和  相似文献   

11.
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英阿争端从4月2日开始,持续已一个多月。南大西洋的紧张局势有增无减,战云越来越浓。继4月27日英军登陆南乔治亚岛之后,5月1日英国飞机又轰炸了马岛机场,双方在海上和空中展开了战斗。英军试图在马岛登陆遭到阿军的激烈抵抗。双方战舰、飞机和人员均有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英阿冲突以来一直以“不偏不倚”的调解人面目出现的美国,于4月30日宣布对阿根廷停售武器和实行经济制裁,并决定向英军提供支援,从而抛弃了所谓“中立”的面貌。美国政府的这种转变反映了它的真正立场和困境。美国原打算趁调解之机,以达到插手南大西洋事务、扩大自己的势力与影响的目的。然而,美国提出的由美、英、阿三国共管而不肯定阿根廷主权的解决方案遭到了阿的拒绝。在诱劝无效之  相似文献   

12.
阿英两国交恶多年后,关系开始解冻,但马岛主权问题仍是个悬案。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岛战争断绝七年外交关系后,最近两国关系开始解冻。10月19日,阿英两国经过谈判.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签署并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恢复领事和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十二年前两国兵戎相见,今日又生龃龉;「嘴仗」不断,动手尚不现实。今年8月22日,阿根廷通过新宪法,重申对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拥有主权;英国随即宣布扩大马岛渔业保护区,坚持对马岛拥有主权的立场。两国在马岛主权问题上互不相让,致使争端再起,并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阿根廷谴责英军占领南乔治亚岛。29日,阿宣布在本土和马岛等二百海里海域的所有英国舰船和飞机将被认为是敌对的。30日,英对马岛全面封锁。5月1日,英军攻击马岛,阿军还击。3日,英军击沉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4日,阿军击沉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7日,英宣布把海空封锁禁区扩大到离阿海岸12海里处。9、10日英军对马岛发动二次攻击,阿军抗击,英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45周年,5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将访问中国。几乎在同一时段,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的协商会议将首次在中国召开。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靠近南极的国家,也是《南极条约》创始成员国之一。阿根廷还是《南极条约》秘书处所在地,在南极政治和南极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南极大国"。鉴于南极对于阿根廷的重要性,同时南极问题又与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下简称马岛)的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国高调纪念此战之胜利,阿根廷收复马岛主权的努力依然长路漫漫。30年前往事再起涟漪今年是那场硝烟远去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30周年。自去年底以来,英国方面高调纪念此战之胜利,并做出一连串挑衅性的动作,使这一尘封的历史事件时过30年后又激起层层涟漪。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17.
曹廷 《世界知识》2023,(7):48-50
<正>近期,阿根廷和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主权问题再起争端。3月初,阿根廷外长卡菲耶罗宣布,本国政府决定终止两国2016年签订的关于合作开发马岛的“福拉多里-邓肯协定”,提议与英国重启主权问题谈判,并将遵循联合国大会和联大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的指导方针开展相关工作。英国对此表示失望并拒绝谈判。在当前全球大国博弈加剧、局部冲突不断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英阿马岛争端发生后,阿根廷曾要求“美洲国家组织”开会,并要求援引《美洲国家互助条约》的有关条款,对英国采取集体制裁措施。美洲国家组织是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美洲国家互助条约》又是怎么回事?十九世纪末,正是美国垄断资本迅猛发展的时期,它力图把整个美洲作为其势力范围和市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美洲国家  相似文献   

19.
淑华 《青年科学》2010,(7):46-46
反舰导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问世以来,在海战中身手不凡。1982年6月12日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发射岸基飞鱼反舰导弹击中英国“格拉摩根”号导弹驱逐舰,还用机载飞鱼反舰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相似文献   

20.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动用了大量现代化武器,出现了不少新的作战方式。各国军事专家们都在注意和研究这场战争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一些军事专家和舆论界人士已把这场海空大战称为“电子计算机之战”、“导弹之战”、“新式武器的试验场”,甚至叫做“视频游戏”。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表明现代常规战争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英国特混舰队的一位军官说过这样一段活:“忘掉那种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