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封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是封建社会中社会生产和社会变革的主体。封建庄园在历史上曾是大多数封建国家的封建主统治农民的主要领域。所以,研究封建庄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对阐明整个封建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6世纪的中国农民有两种生活方式:传统型的小农经济深受赋役剥削,贫困破产至流离失所,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严重的流民问题;商业化的农业经济则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导致了生产集约化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农村雇佣劳动力,产生了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3.
墨子被公认为是平民阶层的代表,他的主要思想皆以平民利益为出发点。在对待构成平民阶层主体的农民和被视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农业生产方面,墨子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观点和主张。通过对其政治、经济、宗教、伦理等思想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墨子的农业思想主要包括重农和爱农两个方面。其中,强调农业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和重视统一思想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其重农思想的体现。而提倡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以减轻农民负担、呼吁减少影响农民生产的活动以保障农时和重视保护农民的政治利益则是其爱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09,(9):4-4
<正>8月25日,万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为了推进农业科  相似文献   

5.
在封建时期,中国与西欧的城市在功能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城市经济由政府王导,官营经济占主体地位,其功能基本上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奢侈消费品,城市通过征收封建地租、赋税等方式对农村进行剥削.西欧的城市经济则完全掌握在私人手中,它不仅为封建主提供奢侈品,同时也为一般市民和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城市通过商品渗透的方式从农村榨取财富.在政治方面,中国的城市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堡垒,是对广大农村进行统治的据点,是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西欧的城市则不断进行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破坏封建庄园经济,催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6.
韶关地处粤北山区,森林覆盖率70.8%,具有丰富的农、林业资源,农业和林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为了保护韶关的告态环境,确保农业、林业生产增收,提倡改用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来取代化学农药,是保护现有生物资源以及发展韶关农业和林业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7.
两宋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候,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复杂,农民革命斗争猛烈地冲击和扫荡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农民英雄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建立农民革命政权,以代替反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国家。《水浒》宣扬的所谓农民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对历史的歪曲和捏造。下面我们简单谈一下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同时的方腊起义和比宋江起义晚七、八年的南宋初年的钟相、  相似文献   

8.
毕其红 《科技信息》2010,(23):359-359,349
村镇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民生工作和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更是关系到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由前期进入后期的重要历史阶段。研究一下这个时期主要的生产劳动者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生活状况,无疑对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民阶级的内部构成农民阶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的农民,其地位、属性、要求和作用是很不相同的。同一时期的农民,其政治地位、经济生活和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主制经济与西欧封建领主经济相比,在地权表现形式和封建依附关系上有着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商品经济有过发达,地主制经济是不完全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分别以不同的量存在于地主制经济的各种成分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入世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我们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加快实施农业创新战略,通过创新全面改造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种植模式、基础设施、技术服务体系,乃至创新农民的生产观念,以形成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创新农业产业运作模式 我国农业迎接入世挑战的必由之路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当务之急是选择优化好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由于农  相似文献   

12.
海宁农技校办学七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寻求多种途径,以学生为载体,学生家庭为基地,上挂下联进行技术辐射和咨询服务活动,既培养了一代新型农民,又多渠道拓宽了农民致富的门路,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本文就农技校为“农”服务的办学途径问题谈点认识。 一、以“学农”教学为中心,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直接为农服务 农业科学技术对发展农村经济起的促进作用,愈来愈明显,不少农民把子女送到农技校读书,是满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到农业科技发家致富的。因此学校除了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生立志扎根农村外,还必须在专业上以“学农”教学为中心,让他们掌握“实际、实用、实效”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本领,做到“人读书、家致富”。具体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不能就“农”谈“农”要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入世对中国“三农”(农业、农民与农村)的影响,就“农”谈“农”显然不行。第一,应将这一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国内外市场构架和制度安排、组织创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地主政权,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了极大的干预。这种干预,持续时间之长,深入领域之广,以及影响之深远,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少见的,可说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封建地主政权,是适应地主经济的需要而出现的。反转过来,它忠实地为地主经济服务,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干预。这种干预集中表现在下列诸方面:在生产领  相似文献   

15.
传统向现代转化中民本、民权、民生关系探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政治思想中,民本与民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封建社会里,不仅民本被纳入封建秩序发生了变异,而且民生思想被边缘化了。近代以来,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冲击下,民本逐渐与民权相贯通,民生也作为一个与民权相关联的命题而突出起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与传统命题创新结合起来,这样民本就转化为执政为民,民权转化为人民当家做主,民生转化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第三讲封建社会通过这一讲的学习,认识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关系基本上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经济比奴隶社会前进了一步:要着重认识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的残酷性:深入领会封建社会中,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综合经营专业和其它农类专业一样,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但该专业有关生态农业的思想和求综合开发农业资源的意愿仍不失为发展农业和农村职教的卓识。问题在于如何根据农村社会的变革,使其更臻完善,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农综经专业在新形势下滑坡的原因和办学的指导思想作些探讨。 一、滑坡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引起农综经专业滑坡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办学指导思想未能及时跟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息化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为农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农民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拓展市场需求、改善民生,对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05年以来,连续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信息化给予了高度关注。当前,以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高原,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动乱,到隋又实现了统一。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声了世家豪族地主势力和孔孟之道,使土地集中于豪族地主手中的状况有所改变;唐初,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顺应历史的发展,采取了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各种措施,进一步打击了旧有的豪门地主,社会生产得到了发展,建立  相似文献   

20.
武陵地区改土归流后,大量汉民的迁入改变了该地区的民族构成,也改变了社会结构。这时的农民对于生产的安排与土司时期是不一样的,土司时期是封建领主经济时期,农事安排的主动权在土司阶层;与清末(1840年后)时期也是不一样的,清末因整个国家处于内忧外患境地,国内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为国内和国外帝国主义的矛盾淹没;这一时期,农民的农业生产安排主要体现在农田、种植品种、农事活动中巫术等的安排和宗族组织在农事活动中的渗透上。本文利用经济人类学理论,解释了农民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安排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