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学文  韩江  叶强 《科技信息》2013,(21):25-25,2
《果蔬贮藏运销学》主要研究果品、蔬菜贮藏和运输、市场与营销等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本文就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果蔬贮藏运销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林果采后处理人才,改进《果蔬贮藏运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不断落实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成才。以服务学习为方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应运而生,贫困大学生通过服务学习的方法形成了包含志愿服务精神、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公民责任感等六个方面的素质能力,促进了政治认同、推动创新创业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电影《喜福会》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再现了中美语境中女性的自我认同,并运用直观细腻的表达手法展现了女性在进行自我认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描写了近一个世纪内女性地位和心理的变与不变,异质文化下女性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并且以独特的电影语言表现女性自我认同的进行,展示了母女几代人在文化变迁中经历的伤痛和觉醒。这一女性自我认同的主题,在主体性认同、文化认同、性别认同三个方面得到相当精彩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网络舆论参与的主体,并逐渐成为网络舆论新的语言传播载体的传播者、创造者和使用者。了解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语言的应用特点,分析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语言的自我认同关系,探究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语言的文化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走近大学生的网络思想世界,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把握校园网络文化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郭巧懿 《科技信息》2012,(6):194-194
谚语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通过对谚语的学习和比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传统文化。本文以谚语为切入点,对中英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中国大学生们更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准确地掌握英语语言,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于目前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象征对比调查,分析大学生认同的美国文化象征及其汉语翻译情况,以及大学生认同的中国文化及其英语翻译情况,了解文科大学生和理工科大学生在选取中国文化象征和美国文化象征上的差异。调查表明大学生能准确地表达美国文化象征及其汉语翻译,而表达中国文化象征及其英语翻译时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为和地位,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相关题材和信息,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以及教师提高中国文化素养等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使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冯掬琳 《科技信息》2010,(24):I0156-I0157
电影《律政俏佳人》是一部优秀英文原版作品。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文化修养,对大学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侯福龙 《世界博览》2009,(20):13-13
何以说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被认同为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印记。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多元社会,不同文化之间彼此冲击着、影响着。因此,在多元化的文化氖围里如何获得自我、社会认同,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的两位研究人员陆益龙、邢朝国在《文化多元化与社会认同》一文中探究了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息息相关,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从跨文化意识的含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着手,分析教师和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对相关课程设置以及怎样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四四  陶柯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49-751,755
贯彻落实中华多民族文学理念对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政治意义。藏族和回族大学生是藏区高校的主要民族学生。《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加强藏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刻不容缓。应注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从重视藏、回等少数民族当代汉语书写、选用和主动创作藏、回等民族对中华文明历史贡献的文学作品和应用最新的有关藏回汉文化互动的科研成果来解析课文三方面来调整。  相似文献   

11.
衔接理论是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对语篇分析及英语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论学习》是英国语言大师培根的一篇随笔,语言精炼,含义深邃.本文试图通过对衔接理论的回顾来探讨《论学习》中衔接手段的运用以及所达到的连贯效果,以期发现衔接理论对谋篇和语篇分析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衔接理论的应用和对整个语篇的把握和理解.进一步提高我们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漠视乃至敌视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的现象,首先阐述了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的必要性,阐明了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继而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对英美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文化认同感的建立对英语学习会产生哪些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想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学习其文化。本文结合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英语文化教育等方面,简要讨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英语文化导入的意义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青年自组织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层组织,它对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对高校青年自组织文化认同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高校青年自组织与文化认同的内涵,进而论述了高校青年自组织文化认同的维度,最后剖析了高校青年自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娄金华 《科技信息》2011,(15):J0015-J0015
英语教育不是纯粹的语言学习,它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智力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校园英语文化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高校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合理利用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大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丰富真实的课程资源,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拓展大学生学习和利用英语的渠道,是英语教学深入开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志云 《科技信息》2009,(19):185-186
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重视语言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讲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的了解的现状及原因.介绍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学习和使用一门外语,必须同时学习和适应这门外语所赖以存在的文化以及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文化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如果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一无所知,很难想象他能精通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违反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则,就可能导至交际的失败。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今天,文化习得问题也就成了外语教学界一个重要的讨论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积累文化背景知识,与单纯开设有关《概况》或《文化背景知识》课程同样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主要载体,社区文化的优劣、大学生利用社区的方法和程度、虚拟社区功能与现实社区功能的差异,都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并对其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本文从虚拟社区文化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的现状,并对基于虚拟社区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分析,提出了虚拟社区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文化与语言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从狭义上讲,文化是一种生活力式.是一个民族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一整套行为模式、生活态度、风俗习惯及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以新疆"三史"、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为载体,对新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教育,并增强广大各民族学生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的一门课程。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突出独特性;利用新疆各地区民族以及旅游文化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方面亦根具民汉差距、文理差别等突出教学的统一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