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徂徕先生石介是北宋著名学者,他重建思想世界秩序的热情和学术创新意识,“忠忘其身”、“笃于自信”的人生价值观念,成为后世知识分子宝贵的精神财富。石介热衷教育和学术,对当时和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刚正激切,同时也不乏诗人般的热情,颇具齐鲁礼仪之邦的古道热肠。在传统文人政治体系中,石介担任了道德守望者的角色,《庆历圣德诗》在文人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石介的学术抱负和美政理想相辅相成,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余靖从“和”的政治理念出发,阐述“和”而“两存其好”的外交思想,维护了国家主权尊严和国家利益,缓和了北宋与西夏、契丹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化解了北宋面临的危机,对维护北宋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宋初期,柳开、石介、王禹偁等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他们提出了鲜明的文学理论并积极从事文学批评或文学创作实践活动,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道”的提倡是他们共同的主张,使北宋初期诗学理论中弥漫着浓厚的儒学思想,为程朱理学的兴起和儒家诗教原则的成熟准备了丰厚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4.
伍联群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4):15-18,41
石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极斥佛老,扫荡西昆文风,掀起了北宋儒学复兴和文风改革的浪潮。在文学史上,石介以文名世,其诗不显。石介的诗歌现存一百余首,内容多书写其道德情怀,诗风质朴劲实,表现了和西昆体华丽典雅诗风迥然相异的价值取向。石介的诗歌创作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同声相应,是对当时西昆诗风的一种反动,开启了宋诗新的审美取向,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法律思想主体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目的在于挽回明朝中叶的腐败统治,他主张教化,认为教化是长治久安的上策;但同时也重视刑罚,认为刑罚是改革风俗必备手段.在特殊的历史形势下,他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虽有诸多变通之处,但这种变通没有脱离正统法律思想的轨道,他思想目的与宗旨在于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能够重新振兴.“德治”与“法治”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争论,从春秋战国以后从未中断过,正统法律思想中的“德刑并用、礼法结合”在王阳明个人的法律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对当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实践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北宋初期著名学者胡瑗与孙复、石介“同读书泰山,十年不归”之说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认为此说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乃是后人的讹传。  相似文献   

7.
宋代经济立法中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宋代经济立法及北宋经济变革的考量,从宋代经济立法中各种制度的“民生”规定,以及北宋主要变革家的经济法律思想中的“民生”思想两个方面,论述宋代经济立法中的“民生”思想,认为宋代立法中的民生思想,有其进步性,是我们民族智慧的体现,我们今天则更应该以民生作为立法执法的基础,通过社会的综合调整,形成真正的民生观念。  相似文献   

8.
隋炀帝为适应多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混一戎夏”的思想,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无隔夷夏”的民族政策,形成了以德化为主、优待边民的民族工作方针,取得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积极效果,对后世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宿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歌创作极富特色的诗人,被清人视为“西昆后进”.胡宿天圣二年(1024)登上政坛、文坛,治平四年(1067)去世,这四十余年间正是北宋诗坛处在新旧诗风转换时期,因此,胡宿无论是诗风还是诗学思想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一面.在诗学思想方面,胡宿除主张华实并重外,已有“平淡”之论,是北宋诗坛较早提出“平淡”诗论的诗人,同时,他还赋予“平淡”如古乐一样平和雅正的意义,这与他诗文中多次提到的“正始之音”所包含的“雅正”含义一致;另外,与此相应,他还推动了“清”这一美学范畴在宋代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后期昆体诗人在对西昆体接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学观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着,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