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华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就开始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政策,屡遭失败后,又实行联华反苏以至在扩大对华接触中利用经济手段对中国实行种种压力的政策。美国对华政策的种种变化其目的就在于保住并发展其在世界格局中的霸权地位。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然而,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关系的变化,美中之间的关系也必将在矛盾和摩擦中逐渐得到协调、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1937年至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美国对华政策长达35年的历史误区产生的几个主要阶段以及1942年-1945年美国对华政策转折期的“两条路线”斗争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观察中美关系,总是容易被纷繁变化的现实所干扰。从奥巴马政府刚上任时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的蜜月期,到近年来中美在南海单挑式的军事力量展示,再到随着美国大选、台湾领导人换届、朝鲜核政策等因素的进一步变化,中美关系接下来的走势愈加晦昧不清。面对快速变化的现实,对中美关系的判断有两种常见的理论:一种是钟摆论。它较乐观地把中美关系看作一个周期循环,好不到  相似文献   

4.
弗罗斯特的诗歌名篇《一条未走的路》有多处布满矛盾的文本叙述,但评论界却较少给予关注。诗人采用悖论这一叙述形式,表现了人生在面临抉择时候的矛盾性思想。探究诗歌中的矛盾叙述形式和思想,一方面可以揭示出诗人对人生思考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可看出诗人对悖论诗歌语言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派和对华接触派之间,开始了一场时起时伏的对华政策大辩论。这场大辩论开始阶段围绕着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展开,后来焦点转向美国对华到底是该实行遏制政策还是实行接触政策。1996年我们在台湾海峡举行军事演习之后,美国对华新鹰派气焰上升,主张对华遏制的呼声增高。尽管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前后,共和、民主两党在对华关系上勉强达成脆弱共识,但对华强硬派近  相似文献   

6.
朝鲜半岛对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冷战结束后,半岛有关各方积极寻求半岛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发展。如果留意一下近几年来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经贸往来的话,我们会发现双方的经贸交流表现出一条上升的曲线。  相似文献   

7.
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来考察对外政策,是建构主义所创设的新的外交政策分析路径。从身份政治的视角审视,在小布什执政的八年间,美国对华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防范和遏制的政策,这主要是基于对双方角色身份的认知;中期的政策则转变为以接触与合作为主,主要是由于双方社会互动的展开和集体认同的建构;后期赋予了中国"利益相关者"的新定位,加强了与中国的沟通与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双方集体认同的内化。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着重论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中国通”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问题。指出:以史迪威事件为界限,前期,“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是一致的,即“扶蒋抗日”。但后期,美国对华政策则为“扶蒋反共”,而“中国通”却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从而与美国对华政策存在一定的分歧和矛盾,最终成为所谓“丢失中国”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杨伯江 《世界知识》2014,(21):70-70
<正>安全领域的合作历来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过去20年来,从民主党克林顿政府以奈倡议推动美日同盟再定义、结束漂流状态,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996年)、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到共和党小布什政府借力小泉内阁遂行国际反恐战争,推动日本增强在亚太及世界安全事务中的作用,都是这种合作的表现。民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关系中存在着矛盾和分歧,但在经济和安全等领域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利益主要以经济利益为主。国家的对外政策的根本依据就就是国家利益。为了更好的维护和获取美国的国家利益,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具有遏制和接触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2.
150年前,英国以清政府“禁烟”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几年后,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英法以自己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逼迫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美国也是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帝国主义国家,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华政策呢?笔者认为,在它玩弄反动的两面派手法,推行的却是比较隐蔽的侵略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得出了微扰论中能量各阶近似与波函数各阶近似之间的一般关系,其规律是:求得波函数的一阶近似,就可求得能量的二阶与三阶近似,更高阶的近似也有类似的结果.这条规律在简并与非简并情况下都成立.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中出现了以赫尔利为首和以谢伟思为代表的两种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双方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一是对国共两党的认识及其态度;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对象问题;三是如何实现中国统一。这场争论虽然对中国抗战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两种不同主张的实质是完全相同的,即从美国战略利益出发,保持其在战时及战后对中国的控制,实现其控制中国、独占中国的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战后选择了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国共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自相矛盾的对华政策,这对战后的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柳燕 《科技信息》2012,(4):136-136
达.芬奇的问题给数学带来了思索与研究,贝努里和莱布尼兹解决了他的问题,并将其理论广泛地应用于实际中。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曲线弯曲识别方法在弯曲划分结果上与人眼感受不相符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空间认知规律的曲线弯曲识别方法.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综合运用视觉思维、抽象思维,对曲线弯曲识别过程及曲线弯曲的本质属性进行科学的认知分析,设计了自适应的曲线弯曲识别方法,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认知规律为指导的曲线弯曲识别方法,准确地揭示了曲线弯曲的4个共性,明确了曲线弯曲识别的基本流程,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曲线弯曲在数量与质量上均与人眼感受保持很好的一致性.该研究突破了传统单纯以几何形态为指导的弯曲识别思路,研究成果初步实现了基于知识指导的曲线弯曲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著名的中国和日本问题专家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先生今年86岁了。他是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的前主任,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此后学术贡献卓著,也为增进美国与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做了很多实际工作。2000年,70岁的傅高义从哈佛大学正式退休。他的两部最重要的著作《日本第一》(1979)、《邓小平时代》(2012)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3年获颁世界中国学贡  相似文献   

19.
桐油作为中国特产,在中国种植和使用已有千年历史。随着桐油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一种国际商品后,桐油的用途不断地被发掘出来,它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更是被广泛运用于军备方面,这使中国的桐油贸易如日中天,桐油成为了国民政府重要的经济物资和创汇来源。在桐油贸易中,美国占有重要的份额,桐油对美国的经济和军备影响较大。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用桐油打开了美国对华援助的大门,改变了美国对华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强烈的进攻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仍然奉行冷战思维,鼓吹"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奉行强硬的"遏制政策"。他们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操纵媒体引导舆论、控制国会影响立法等手段,影响克林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新保守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