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对现代法理型权威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司法信任。利用CGSS2017数据,揭示了媒体使用对我国公民司法信任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公民的司法信任水平较高。新媒体使用不仅对公民的司法信任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而且会通过抑制公民的社会公平感间接地削弱司法信任;传统媒体使用对公民的司法信任则没有明显的影响。社会公平感在公民的新媒体使用和司法信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公民的传统媒体使用和司法信任之间则不起中介作用。因此,在新媒体话语日趋强势、功能日益突出的信息化时代,相关管理机构必须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鼓励、引导新媒体使用恰当的媒体语言,在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框架内开展有利于塑造司法信任的客观、真实的报道和积极、健康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推进并实现社会信任模式的现代转型,提升全社会普遍信任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现代公民社会的欠发达和不成熟,执政信任方面仍存有较多不足,因而目前我国社会信任存有一些突出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信任模式现代转型的基本路径:应以发展公民社会为基础工程,以提升执政信任为关键环节,持续提升社会整体信任度。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对深化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得法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明确依宪治国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同时保证在国家、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从而更全面地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严格的诉讼主体资格,这样就会产生几个不良的影响:损害人民的可期待利益,而人民无法获得司法的救济,这与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精神不相符合;行政机关有机会通过违法获得个人利益而不受到司法和人民的直接监督,这与依法治国的方略相违背;更为严重的是它会动摇人民对法律的信任,人们会认为法律不是他们自己的法律,从而无法在内心形成对法律的信仰,而这种信仰将决定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和成败。为此,我国应该在行政诉讼法中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尤其应当大胆地将公民个人规定为诉讼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5.
电子参与是电子治理的核心运行机制,是实现从电子政务到电子治理转变的关键因素,而公民信任是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包括隐私、安全性、政治效能感、互动性、信息透明化和数字鸿沟六个方面,我国的电子参与明显不足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增强公民信任感,增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张瑛 《科技与经济》2008,21(6):59-6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它维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产物,公平与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但过分的公平会引起效率的损失。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率分析,得出制度特征决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具有较强的效率性,从而也有利于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法治乡村建设是深化农村社会改革的基本保障,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的传统因素影响了法治乡村的建设速度,乡村治理水平的不均衡阻碍了法治乡村建设的发展进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法治国迫切需要解决农村依法治村这一社会性矛盾,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涉农领域立法,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强化乡村司法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律文化品质;积极推进城乡依法治理,加强农村“数字法治”网络智慧型司法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认为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即个体通过教育可以实现自身的向上流动,进而引领社会的整体流动。在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个体获得的教育程度与其阶层背景密切相关。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教育中的“马太效应”问题,就会阻碍我国的社会流动。提出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规范高等教育收费,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坚持利益获得原则,促进个性化教育过程平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小额纠纷。对于这类纠纷,当事人能否较方便地诉诸法院,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自己的权利,已成为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国有必要构建小额诉讼程序,以充分保障公民诉讼权,实现司法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0.
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政府应有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这一伦理底线。教育公平是相对的、动态的公平。它一方面要求社会平等对待其成员,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对所有人平等开放;另一方面要求以人的全面和最高发展为目的,注意个体差异,发展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