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北魏刁雍造船地点考辨及其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书·刁雍传》是一篇有关北魏时期宁夏地区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刁雍于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任薄骨律镇将(即今宁夏北部地区军政长官,薄骨律镇治所在今黄河青铜峡以北),至兴光二年(公元455年)离任,共11年时间。太平真君五年、七年、九年,刁雍三次向太武帝上表,分别陈述修高渠、运屯谷、筑仓城的计划方案,反映了  相似文献   

2.
<正> 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生年不详,约在西汉末期,卒于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关于温序的情况,《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如下记载:“仕州从事。建武二年(公元26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英俊大人,间以策谋。戍见序奇之,上疏荐焉。于是征为侍御史,迁武陵都尉,病免官。六年(公元30年),拜谒者,迁护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今甘肃省陇西附近),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威  相似文献   

3.
从郑州出发,一路高速,两小时左右到洛阳。城东12公里有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官建的第一家寺庙,地位极高,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疑为佛身,遂遣使西域拜求佛法。这是西天取经的雏形。三年后,使者同印度高僧用白马驮载着佛经、佛像返回洛阳,明帝  相似文献   

4.
<正>1.裴秀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制图学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他在制图理论、制图实践方面贡献卓越,与欧洲的托勒密是世界古代制图史上遥相辉映的"两颗明星"。2.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裴秀出生在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一个官宦之家。他自幼好学,很有见地。许多宾客拜见裴秀的叔父后,还会再与裴秀交谈。  相似文献   

5.
林硕 《世界知识》2022,(7):63-65
<正>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 3年),班超率3 6名部属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豪气,在鄯善击溃匈奴使节,取得“通西域”的关键胜利。永元三年(91年),班超被朝廷委任为西域都护之后,决定遣使西行赴“大秦”,也就是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6.
《开禧德安守城录》一书,是南宋开禧二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公元1206—1207年)王允初保卫德安府城安陆的实录,是珍贵的宋、金军事史上第一手资料。王允初(1154—1214)字元父(亦作元甫),两浙东路温州永嘉县人。淳熙八年进士。开禧元年冬,任京西南略(今湖北省北部)德安府(今安陆县一带)通判,是这次保卫  相似文献   

7.
汉魏六朝已有汉地西域诗,隋代数量增加.唐代朝域扩展,中原与边域和周边通商增多,西域都护府都督府与"入幕制度"使诸多官僚将帅文人邀功西域,边地生活和战事成为唐诗的重要内容.边塞西域诗多描写赴边将士之悲壮、离别、思乡与戍边战事之雄浑并形成流派;汉地西域诗涉略边域风貌、风物、技艺、信仰等,尤其于元明都城.清代西域诗亦多戍屯和风情类,较唐代之内容与数量愈多.其风土风习勾连西域文化蕴涵与源流.诗词、绘塑是文化认知的浓缩、透视与情感抒怀,民俗、信仰、艺术、竞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要素、载体、镜像.笔者以汉地诗钩沉佐证西域文化于汉地的传入、留存、衍生,所涉汉地西域诗,略汉代及清季,重现古代至晚近尤其中古中国社会之西域文化事象.如走索(走绳、绳技)、杆技("都卢"、缘杆、寻橦),西域音乐(曲式、乐器、乐舞),马球(击鞠、打毬),马术(仪仗立马、蹀马之戏、走马走车),张灯风俗;狮子狮舞(模拟狮舞、舞狮),西域佛教(贝页经、佛赞、译师、佛寺),西派摔跤,葡萄与葡萄酒等,且考其内陆欧亚或大西域(及近东)渊源.这些文化元素,成为现今汉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亦启示,承载文化的除文字包括诗以外,尚有技艺竞技、信仰习俗及其家传族传、壁画雕筑塑像诸记录方式;追寻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西域部分,不应忽略文献正史外的美学载体与民间成分.  相似文献   

8.
<正>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开一代风气的史学大师。他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一生著述很多,在史学方面有《新唐书》(与宋祁合著)、《新五代史》、《集古录》等,其中尤以《新五代史》最著名,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 王粲字仲宣,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一七七年)生于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终年四十。 《登楼赋》是王粲在荆州时登当阳城楼所作。它抒发了作者登楼远眺时兴起的乡关之情,乱离之感,倾诉了怀才不遇和渴望太平,希图建功立业的心情。风格沉郁悲凉,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沈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又叫沈存中,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法家代表人物。他生活在北宋中期即公元1031——1095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8年(33岁)取进士;治平元年(34岁),授扬州司理参军;治平三年,因他熟悉天文,提为司天监,一直到1079年基本上在北宋王朝的中央政府任职。在此期间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  相似文献   

11.
试论韩愈     
一韩愈字退之,生于唐代宗大■三年,即公元七六八年。祖籍昌黎(在今河北通县东),出生地则为河内修武东北三十里之南阳,居人呼其地为韩庄,又叫韩村(在今河南修武县境内)。祖叡素,朝散大夫,桂州都督府长史,事蹟无考。父仲卿,以文名,尝为武昌令,“姦吏束手,豪宗侧目,……居未二载,户口三倍”(见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波斯大食人曾到洱海地区和南诏大理国从事贸易外事的多种活动;但史籍记载不多,需要进一步探讨.自从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军的三次西征,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波斯及阿拉伯人,被迫随军来到我国后,由于忽必烈对大理的用兵,西域回回人在洱海地区及滇西一带的遗留,就成为云南回族先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关于元代西域回回人进入洱海地区,以及它和大理的关系可分三个方面予以叙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上,王粲(字仲宣)这个名字不是很陌生的。他生于公元一七七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卒于公元二一七年(汉献帝建安二二年),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王粲自幼聪颖,十四岁时就受到当时的大文学家蔡邕的赏识。《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王粲“少在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相迎。”这在王粲的确是可引以自豪的。  相似文献   

14.
甘英遗憾     
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的东部地区)。甘英的使团来到今伊拉克境内的条支海滨,安息西界人说到海上航行的艰难:“前方海域广阔,往来者如果逢顺风,要三个月方能通过。若风向不理想,也有延迟至于两年之久的,因此入海者都不得不携带三年口粮。海  相似文献   

15.
贵州山灵水秀,气候宜人,千百年来不但养育着千百万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而且哺育出一大批本地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清平孙应鳌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原籍江苏如皋,先祖孙华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调任贵州龙里卫总旗,后升副千户,驻清平(今凯里市炉山区),于是后代落籍贵州清平,父孙衣曾任云南保山知县。淮海先生自幼聪颖绝伦,幼年从著名的学者周慎轩先生学儒学,19岁开始接受“心学”的影响,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王阳明的学生徐樾  相似文献   

1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二期发表了王丽珠的《巍山南诏遗址》一文。 一千多年前,存在于我国西南边疆的南诏政权,从始祖细奴逻于唐太宗贞观23年即位(公元649年),到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大长和国建立,历时二百五十三年,传十三世。其中,在皮逻间兼并五诏,迁都太和城(今大理县太和村)以前的八十九年,南诏都在今云南巍山回族自治县境内。这段时间,南诏生产力逐渐发展,领土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17.
<正>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的西部疆域。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55年9月1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议案,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  相似文献   

18.
北极巴罗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冷暖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Barrow)地区(70°20′N,156°40′W)湖泊钻孔花粉记录,~(210)Pb 和~(137)Cs 测定以及多项环境代用指标测试(有机质含量、总 C 和总 N 含量、CaCO_3),揭示了小冰期以来 Barrow 地区曾发生3次暖期(公元1540~1600年,公元1660~1730年和公元1880~1992年)和3次冷期(公元1440~1520年,公元1610~1650年和公元1750~1850年)。这些冷暖事件与格陵兰世纪营和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对比发现,虽然在高频变化上,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但重大冷暖事件都曾出现。  相似文献   

19.
韦庄存世的三峡诗文共两篇,其《谒巫山庙》之巫山当在湖北,与今之三峡无涉;其《峡程记》为其任职前蜀之时,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六月亲下三峡之作。  相似文献   

20.
赤壁之战是我国东汉末年的一次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孙刘联军以三万两千人战胜曹操二十余万大军,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战争故址在今何处?史界争论不休.作者根据史籍记载和实地考察,就五说辨证,确认黄冈,首次指明赤壁之战实为两次:第一次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周瑜率联军火烧赤壁,大破曹军.这次战争故址在今湖北黄冈;第二次赤壁之战发生在同年十二月,刘备之军火烧曹船,逼曹走华容道北归.这次战争故址在今湖北汉川赤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