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然而此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招生选拔方式、学生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制约,协同创新计划的兴起及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将有利于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建立纵横贯通的课程体系是世界领导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未来走向。为更好地实现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2016年东京工业大学开启了新一轮教育改革,重构了本硕博纵横贯通的楔形课程体系,即在贯通本硕博教育的同时,又在每一教育阶段内提供多种类型的综合内容。具体而言,在纵向层面,东京工业大学通过打破学院与学部界限、以学分制取代学年制、构建四分之一学制等措施,实现工程人才本硕博教育的贯通衔接;在横向层面,东京工业大学将专业教育、教养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不同教育内容的无缝衔接。客观而论,东京工业大学的楔形课程体系是基于工程人才发展规律而建立的,与世界工程教育、世界领导型工程人才培养理念相契合。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是:构建专业发展指导体系,允许工程人才自主设定培养方案;建立灵活性与严格性兼具的学分制,增强工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向上延伸通识教育,树立弹性学制理念,以调节通专、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建立工程人才国民意识教育和国际教育课程,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3.
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具体定位,并以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支撑点,对构建本学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具体方案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核电人才校企联合"3+1"培养模式。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构、人才培养保障条件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等方面探索应用型核电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探讨了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吴杰 《甘肃科技》2009,25(24):163-164,88
论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素质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因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从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市场导向、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等诸多方面,探索了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并由此制定了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培养传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模式构建为出发点,详细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重能力的培养方案,以便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广播电视行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当然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也同样需要有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人文精神的教育,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人才培养的价值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道德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梅  任建平  陆卫忠 《科技信息》2011,(31):13-13,165
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专业模块化培养和工程实践是该培养模式的核心。提出了动态调整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