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馆是民国时期科学教育浪潮中由国民政府主导建立的一种民众教育机构。在三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诸多成效,对民国时期的科学教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且对现今的民众科学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以民国时期科学馆的发展脉络和科学活动为主线,对其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同时也对其科学活动的价值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史蒂芬.霍金作为当代杰出的理论科学家,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从他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也展现出了当代科学中重要的科学思想。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史蒂芬.霍金在整个科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科学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科学建模有两种典型的观点,一是"系统派生观",二是"零碎借贷观"。前者认为,科学表征模型可以在原理模型(即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系统派生出来;后者强调科学家的科学建模活动实际上是从各种理论中选取所需要的部分进行创造性构造的过程。从以往的争论来看,这两种观点似乎各有侧重,不分胜负。但本文试图结合科学建模的案例论证,后者完全可以替代前者,不仅因为它比前者更符合科学家实际的建模活动,解释前者无法解释的现象,而且可以容纳理论派生模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论失败的科学革命--兼评科恩的科学革命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史上,我们习惯上把"革命"指称那些已经成功的科学活动.从哲学角度讲"成功"可以理解为:科学发明者或发现者的主观预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相统一.反之,失败就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相背离.失败的科学革命固然令人扼腕叹息,然而,失败是认识发展总链条上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对失败的科学革命进行哲理上的类型化分析、原因之探究,进而从失败中发现成功的机制,无疑有着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0):96-101
在前提性知识的研究中,俄苏学者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方学者大多注重功能研究不同的是,俄苏学者提出了"科学理论的理想和规范"概念并对此给予了结构学分析。科学思维方式概念的提出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从内容上看,科学思维方式与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性质及表达知识的主要形式的内部范畴结构特征的揭示联系在一起;从表现形式上看,科学思维方式被认为是科学历史上某一时期指导科学活动的主要方法的"运营者";从特征上看,科学思维方式往往与特定时期的科学观念表现出某种一致性。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对科学发展的统一性和历史完整性给出很好的说明,有助于科学哲学从"社会学故事"中回到其初衷——对科学的语言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社是近代中国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综合性学术社团,它团聚了数千名学术精英,参与并促成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生与发展。综括起来,它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有三大贡献:第一,不仅率先揭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导,而且致力于宣扬什么是科学、科学方法、科学研究与科学精神,区分科学与技术的差别,填补了自鸦片战争后引进西方科学以来中国科学发展的空白,丰富了国人对科学的全面认知。第二,在学术社团组织的创设发展、科研机构的创建、学术评议与奖励机制的创立、名词术语的审定与学术交流系统的建设及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等科学体制化方面有垂范和引领作用。第三,自觉地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积极发挥自身的知识积累优势,介入具体的国家建设事业,并在"科学建国"的讨论中,促成了国家科学战略的初现。  相似文献   

7.
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基本界定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间科学爱好者”是一个在科学共同体之外从事所谓科学活动的特殊群体,与“业余科学爱好者”相比。其最大特征是不能与科学共同体进行正常的交流。大规模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存在是某种社会问题的反映,它与1980年前后的社会氛围有关,与大众语境和大众传媒对科学活动的误读有关,也与其自身偏执的心理倾向有关。对此问题的研究,既有利于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又可以为科学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序幕的"科学救国"思潮,在甲午战争之后让位于"改良"与"革命"的"政治救国"浪潮。民国建立后,在实业建国和"政治并不能救国"的影响下,"科学救国"思潮再次勃兴,并促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涨之际,"科学不能救国"的声音出现,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西文化论争中,科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二是在政治革命实践如火如荼影响下,政治革命再次取代科学成为救国的工具;第三,随着中国科学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变动,国人逐渐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救国工具,它自身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本质是扩展人类知识视野,科学终于完成了从救国工具向追求真理的学术事业转变,回归科学本身。"科学救国"思潮在近代中国的演化,展现了学术与政治的一种关系:如果不是因为学术本身而是其他因素诸如外敌入侵或意识形态等外在力量使学术成为某种工具,那么,一旦这种外在因素与条件不存在了,学术作为工具的作用也就消失,最终恢复其本身的面目,其发展也就步入正轨。但吊诡的是,学术在中国大多时候总是作为一种工具被利用,不能显现其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和分析医学在古典和现代两个时期在中国和西方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得出中西方对人体和疾病的认知在古典时期是一致的,据此论证医学是普遍的,而非区域性的。在近代科学革命之后,由于不同的发展背景和要求,医学在中西方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对于医学的认识,尤其是当前对中西医的认识,应考虑其所处的历史时期。这样,可以避免常见的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错位比较。此外,在衡量一个学科或理论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时,也应考虑"科学"的历史阶段性。这样,才能合理地讨论"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STS视野中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关于科学涵义的理解逐渐形成了知识维、活动维、社会维、文化维等四个结构性向度。这四个向度有着依次的"出场"顺序,体现了科学自身变化发展的特殊历史性。科学的这种历史性又折射着古今科学不同的发生学范式:古代的博物学范式,近代的数理范式,当代的STS范式。STS作为当代的科学形态具有后向综合性,它以极其凝练的方式概要式地集纳了科学不同进程的典型特征,从而形成一种现实的"真科学"的存在形态和视野,从时代高度审视着既有的全部科学。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实践哲学的目的 是要重新建立正确的、完整的科学形象,并不是单纯的排斥"理论优位"的传统科学哲学.但是目前为止其所关注的几乎全是"发现的语境"中外部的科学实践活动,没有涉及到个体大脑内部的认知活动.科学理解的语境理论弥补了这一空缺,通过对科学理解的本质、标准、方法等的界定,让我们重新审视科学理解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经验论是女性主义对科学批判的女性主义认识论形式之一.它继承了传统经验论的一些观点,同时又对其进行改造.它将科学批判的目标指向了"坏科学",对主流科学进行修正.在知识的构想中,女性主义经验论强调通过妇女运动努力实现"好科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阿克顿勋爵的这句名言,在当代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差不多已经成为标志政治正确性的基本共识。然而在科学占据现代社会话语霸权的今天,如果说技术活动需要外部力量的监督和干预,已经成为常识的话;那么对于科学活动是否需要监督和权力制衡,却远远没有达成共识,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和讨论。从当代科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现代民主体制的基本精神出发,我们认为科学共同体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的决定,应该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审查;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知识应与其他文化传统平等地、自由地开展竞争…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2):111-114
设计是人类的理性活动,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征之一。今天设计与科学高度融合,科学知识已经成为设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设计本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将"设计"彻底"科学化"的构想行不通。尽管科学方法论对于设计方法论有借鉴作用,但设计方法论仍是与科学方法论不同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04-108
西方科学哲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传播,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上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基本把握了西方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与前沿动态之后,国内学者试图注入中国特色的元素,实现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国化",它是抽象真理具体化、情境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要形成中国特色或中国化的科学哲学,国内科学哲学界有必要加强中国哲学史学研究,从中获取思想资源;科学哲学研究主体的科学素养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了解需进一步提高;应形成既和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具有内在一致性又不同于西方的具有"特殊性"的科学哲学研究方式;摒弃对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简单的"路径依赖"与"等距离追赶",重视哲学研究中比较方法的运用。从研究主体而言,应尽早培育出一批拥有理论自信、具备足够自然科学知识积淀,且长于内在性哲学分析而又敢于"独立门户"的科学哲学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16.
本书题名为<科学创造方法论--关于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探讨>①,至少标示了以下几个要点:其一,这部书属于科学技术哲学,且主要是科学技术哲学中有关科学方法论的范畴;其二,在科学方法论方面,这部书所侧重的是科学创造这一视角,而并非一般意义的科学方法论探讨;其三,在关于科学创造的方法论探讨中,这部书乃是以"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这两个方面为其探讨的支点,或者说,它既是关于科学创造方法问题的方法论探讨,也是关于科学创造主体的创造力研究问题的方法论探讨.而将以上三点概括起来看则表明,这部书所研究或所探讨的内容,应属于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创造哲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科学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支文化力量。反科学传统的不同变种很少反对第一种意义上的科学,他们的矛头主要指向作为文化的科学。理性主义科学哲学实质上采取了一种“科学家的视角”,它不自称为科学实际上却是科学在文化上的同盟。科学知识社会学则采取了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科学,它自称为科学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实质上属于文化上的反科学阵营。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论科学理论基础的虚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理论基础具有虚构特征,这种观点对于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活动都有一启发性,本文根据爱因斯坦的有关论述和科学创造活动,分析了这种观点的含义,考察了这种观点的科学认识基础,探讨了这种观点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涉深刻又多元,科学技术的传播活动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回溯历史,科学技术的传播活动的理论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密不可分,经历了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三个阶段。当前,科学传播面临着全新的局面:警惕科学思想分离了知识进展与实践行动;城市化进程分离了人类与自然;个体差异造成价值观念的不一致并因此造成信任危机。当代语境下的科学传播应着力建构科学共同体和公众双方参与、互相理解的"参与科学模型",增加科学传播的历史维度,并推动建立科学传播的标准体系。探索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是推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良性发展与互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9):121-127
科学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基石,科学大概念的引入源于对当前科学教育陷入学科间割裂化与学科内碎片化状态,并同时降低对科学原则与科学精神教育要求的困境反思。科学大概念是基于科学事实基础的,但同时又超越科学事实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以及科学观念抽象概括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观念性认识。研究通过HPS与学习进阶视角对科学大概念进行结构考察,认为科学大概念应包含知识体系、哲学观念与方法原则三个部分,并指出科学大概念可以作为科学教材编写的逻辑基础以及科学教师教学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