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俞冰 《江西科学》2007,25(2):187-189
建立金耳多糖注射剂中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简称DNS法)对注射剂中多糖进行含量测定,样品经DNS试剂显色后于499 nm处测定吸收度,在此波长处溶液的吸光度与葡萄糖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72 0.7016C,r=0.9996(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1.9%。DNS法用于测定多糖含量简单易行、快速可靠,可用于该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南瓜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一种能够准确测定南瓜多糖含量的方法.采用间接碘量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同一批样品南瓜多糖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间接碘量法测定南瓜多糖的含量平均为43.61%,其中总糖为53.14%,单糖为9.53%.总糖和单糖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和101.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3%和0.77%,重现性良好.间接碘量法不仅能测出总糖含量,并且也能对单糖含量有较好评价.该方法准确,简便,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海芋用去离子水煮提,乙醇沉淀,Sevage法去蛋白,并经凝胶柱层析精制,获得均一的海芋多糖;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海芋中多糖的含量;凝胶层析法测定海芋多糖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海芋多糖的单糖组成;红外光谱测定糖残基的连接方式.结果表明海芋中多糖质量分数为0.74%,海芋多糖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 400,主要由葡萄糖(97.3%)通过β-糖苷键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4.
羊栖菜多糖提取与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水提醇沉方法提取羊栖菜粗多糖,纯化后测定羊栖菜中多糖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显色法在490 nm处测定其含量.羊栖菜中多糖含量达53.4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7%.该方法实验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探讨建立金耳环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从金耳环药材中提取并分离出粗多糖,经除杂、脱蛋白、脱色及脱脂纯化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金耳环精制多糖得率为1.5790%,多糖质量分数为99.95%,RSD为0.70%.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金耳环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3种不同的柱前衍生化方法分别对海藻多糖的水解产物进行前处理,并用GC-MS法分析该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比较可知,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法的效果最佳.应用该前处理方法对海带、亨氏马尾藻、孔石莼、刺松藻、小石花菜、龙须菜和蜈蚣藻等7种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可知,以上海藻多糖均含有半乳糖,大多数含有木糖,且海带、亨氏马尾藻和蜈蚣藻多糖含有岩藻糖.  相似文献   

7.
蕨麻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及其单糖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a-淀粉酶法脱淀粉、链酶蛋白酶和Sevag法联合除蛋白,得到蕨麻多糖.对提取的蕨麻多糖进行了总糖含量及糖醛酸含量的测定.粗多糖(P1)总糖含量为41.8%,糖醛酸含量为11.1%.脱淀粉脱蛋白多糖(P2)总糖含量为39.4%,糖醛酸含量为35.9%.经纸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该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说明蕨麻多糖为酸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8.
南澳海域七种海藻的多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的柱前衍生化方法分别对海藻多糖的水解产物进行前处理,并用GC-MS法分析该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比较可知,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法的效果最佳.应用该前处理方法对海带、亨氏马尾藻、孔石莼、刺松藻、小石花菜、龙须菜和蜈蚣藻等7种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可知,以上海藻多糖均含有半乳糖,大多数含有木糖,且海带、亨氏马尾藻和蜈蚣藻多糖含有岩藻糖.  相似文献   

9.
怀地黄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红霞  许闵  孟江  杨云 《河南科学》2002,20(2):144-146
采用苯酚 硫酸比色法对怀地黄的中性多糖进行含量测定 ,测定波长 483nm ,多糖换算因子f=2 .332 ,测得多糖含量为 6 .5 9%。  相似文献   

10.
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了生菜中多糖的含量,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测定波长、苯酚及硫酸的用量等因素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9.770 51C+0.003 3(r=0.998 6)求出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生菜中多糖的含量为70.21 mg/g,平均回收率为9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准确度高.该法可为蔬菜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相似文献   

12.
人参多糖铁的制备及一般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参多糖加入少量柠檬酸三钠,70℃不停搅拌同时滴加 FeCl_8和 NaOH 溶液,控制 PH 在8.0—8.5之间,反应液经离心、醇析、醇洗、脱水等步骤制得深棕红色粉末,即为人参多糖铁。通过化学组成分析、琼脂糖凝胶(4B)柱层析、电镜观察、穆斯堡尔谱测定等手段对制备结果及产物的一般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人参多糖易与 FeOOH 微粒络合,络合后水溶性增强。络合产物性质稳定,其水溶液为亲水胶体,胶体颗粒星球形,平均直径约25nm。人参多糖铁与右旋糖酐铁、铁蛋白等相似,均含三价高自旋处于八面体座的聚合态铁核。  相似文献   

13.
二叶葎用沸水抽提,三氟乙酸—正丁醉除蛋白,乙醇沉淀得二叶葎多糖粗品.比粗品进一步通过 CTAB 和 DEAE -纤维素柱层析纯化.其主要成份用 Sephadex G—150分子筛、纸层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琼脂糖电泳均证明是均一的.用 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法测得分子量是79000.纯多糖糖含量以葡萄糖为标准是69%,以半乳糖为标准是156%,以糖原为标准是70.4%.糖醛酸含量是74%.体内试验表明二叶葎多糖对移植 S—130肉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鲍鱼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鲍鱼多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对固液比、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的研究,确立各因素工艺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当固液比为1:40、温摩为80℃、提取时间为3h时,得到了较好的提取率.在选择的最佳的工艺参数下,提取的鲍鱼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74.89%,鲍鱼(干)中多糖含量为9.23%.  相似文献   

15.
竹荪子实体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蛋白酶法和Sevag法相结合去蛋白,再通过DEAE-SephadexA-25和SephadexG-200柱层析纯化,得到竹荪多糖(简称Dd)纯品。经凝胶过滤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表明,Dd多糖为均一的物质。Dd经紫外扫描,无核酸和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IR-400扫描表明有典型多糖吸收峰,Dd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6000。  相似文献   

16.
铜绿微囊藻对UV-B的适应及其种内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UV-B辐照下培养铜绿微囊藻的3个单细胞纯种株系(FACHB905,FACHB85,FACHB69),结果发现:UV-B辐射下藻细胞数目和叶绿素a含量下降,而细胞干重和胞内外多糖含量上升,水溶性和脂溶性色素的吸收光谱改变;铜绿微囊藻对UV-B的适应存在种内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海带多糖中蛋白质去除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4种方法对海带多糖进行了脱蛋白研究,并比较了脱蛋白效果与多糖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四种方法脱蛋白效果优劣顺序依次为蛋白酶解法、三氯乙酸沉淀法、鞣酸沉淀法和Sevag法.脱蛋白过程中使蛋白质沉淀的机理可能是造成多糖损失的主要原因,蛋白酶解法脱蛋白效果最好且多糖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金耳水溶性多糖的部分化学性质及抑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耳子实体经热水抽提,反复经Sevag法脱蛋白,获得金耳多糖,Sepharose 4B分级分离呈现双峰(A和B)。其峰A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10^5 ̄10^6之间。峰A组分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呈现单一谱带,为一纯多糖。利用硅胶G薄板层析技术,确定峰A组分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组成。利用人肺腺癌裸小鼠模型LAX-83对金耳多糖全组分进行抑瘤试验,结果表明有明显抑瘤疗效。  相似文献   

19.
章采用有机溶剂脱脂、沸水浸提、乙醇沉淀及Sevag法脱蛋白得杏多糖粗提物.用紫外扫描、苯酚-硫酸法对杏多糖粗提物进行定性、定量,紫外扫描结果显示,杏多糖粗提物在220hm波长处出现多糖的特征吸收峰.苯酚-硫酸法测得粗提物中多糖百分含量为70.34%,粗多糖得率为21.08%.此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猴头发酵菌丝多糖的分离、提取、纯化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猴头菌 (H ericunm erinaceus)发酵菌丝中提取胞内水溶性粗多糖 ,经酶法和 Sevag法脱蛋白 ,乙醇分级后得到四个级分 :HPA,HPB,HPC,HPD,其中 HPA和 HPB经检验为均一组分。组成分析表明二者均为葡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