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机理,给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计算温差及温度应力计算的方法;并对温度监测、施工措施进行了探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某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裂缝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机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计算温差及温度应力计算给出了较简便的方法;并对温度监测、施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某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裂缝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机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计算温差及温度应力计算给出了较简便的方法;并对温度监测、施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某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裂缝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仇文辉  刘国贤  王贵堂 《甘肃科技》2010,26(22):142-143,185
通过对大体积预拌混凝土和大体积普通混凝土水化热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施工前对大体积预拌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趋势、内部峰值温度和温度应力进行预测的方法,并对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更好的大体积预拌混凝土的温控防裂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和温度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途径,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计算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张花高速澧水大桥索塔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根据热传导和有限元基本原理,应用MIDAS软件建立了澧水大桥索塔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模型.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温控方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温度监测,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信息化施工,为混凝土冷却水通水和保温保湿养护等温控措施提供了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索塔基础未出现温度裂缝,达到了预期目标.工程实践表明本文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和流程有效,可供桥梁索塔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比较大,水泥在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出较大的水化热,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加以注意和控制,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从而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危及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因此,对混凝土温度裂缝加以研究和控制是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和影响裂缝发展的各种因素,研究了温度裂缝控制的措施,参照了已有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计算及预测方法,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有效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施工实践,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描述,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计算,详细介绍了冷却管降温措施,总结出大体积混凝土冷却管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是目前一重点难题,通过研究相关文献,整理了关于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以及采用的施工方案.以唐山市丰润区朱庄子王庄子回迁安置房建工程为例,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可模拟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以及应力的变化情况,利用其他辅助软件计算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的方案.以某房建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为例,研究其施工过程应用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的效果,证明该施工方案有着显著的成效,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的数量,优化施工环节进而降低施工成本,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某广场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承台浇筑施工为研究对象,对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现场监控,并根据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成因理论,对大体积混凝土底板进行了温控指标的计算。通过对混凝土温度监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均表明只用薄膜覆盖养护不能满足大体积混凝土不裂的质量要求,应按测温指引即时调整保温覆盖措施,实施精准养护,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异形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控制问题,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时跟踪监测分析与研究.其研究成果:承台混凝土浇注每层测点温度曲线规律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后经历一个升温期后在冷却水管的作用下开始降温;承台混凝土浇注每层内表温差的变化都基本一致,而且随着气温的变化而上下起伏,且幅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铁车站叠合墙的开裂渗水问题,为提高混凝土抗渗防裂性能,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首先,基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对混凝土配合比中多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并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级配进行优化.然后,选择绝热温升最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掺入混凝土外加剂DHZ复合液,经混凝土和易性试验,确定外加剂最佳掺量,得到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最后,开展混凝土性能试验与地铁车站叠合墙裂缝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经配合比优化并掺入DHZ复合液的混凝土能够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抗渗防裂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施工期通冷却水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早期水化热,是成熟的冷却方法,闸墩结构中应用较少.本文结合白沙水库溢洪道闸墩结构中的冷却水管降温方案的设计,通过对水管冷却的热工计算,分析冷却水管冷却的降温幅度,对比相同施工环境条件下是否采用冷却水管的实际温度变化过程,表明水管冷却在泄洪闸闸墩施工期温度控制中使用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度峰值,对闸墩结构的防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新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叙述了司法部办公楼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技术,并叙述了混凝土工程量大且较厚、人防基础底板、梁配筋粗大且密集等难点,及其所应用的控制措施,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果良好,受到业主和监理的称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工程获得2 0 0 8年度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A A 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和北京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  相似文献   

15.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坝陵河大桥东锚碇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技术,浅析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采用掺加高效缓凝减水剂与粉煤灰双掺技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同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制定详尽的施工温控方案。通过现场温度数据实时监控结果指导冷却循环降温及覆盖保温养护工作,做到信息化施工,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确保了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新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叙述了司法部办公楼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技术,并叙述了混凝土工程量大且较厚、人防基础底板、梁配筋粗大且密集等难点,及其所应用的控制措施,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果良好,受到业主和监理的称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工程获得2008年度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和北京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  相似文献   

17.
The assessment of magnesium sulphate attack on concretes containing rice husk ash (RHA, 20wt% of the cementitious materials) with various average particle sizes was investigated. The total cementitious materials were 390 kg and the water-to-binder ratio (W/B) was 0.53 for all mixtures. Specimens were initially cured in water for 7 d and then immersed in the 3wt% magnesium sulphate solution for up to 111 d of exposure. The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drying-wetting cycles to accelerate sulphate attack. In addition to the visual monitoring of the specimens, the concrete specimens were subsequently tested for compressive strength, dynamic modulus of elasticity, and length and mass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mens exposed to sulphate attack exhibit higher strength and dynamic modulus than those kept in water. The length change is negligible and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normal swelling of concrete. On the other hand, concretes suffers mass loss and surface spalling and softening; the fine RHA-concrete results in a better resistance. For the accelerated sulphate attack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mass change and visual monitoring are recommended for assessing the deterioration degre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to resist sulphate atta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