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采用催化电解氧化与SBR联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催化电解氧化的最佳操作奈件为:电流密度5A/dm^2;ρcl-5000ms/L;ρSnCl2 50mg/L;极板间距0.5cm;单位体积的垃圾渗滤液所使用的极板面积500cm^2/L;电极材料采用PbO2-IrO2-TiO2/Tj(三元电极SPR).SBR法处理催化电解氧化出水较理想的操作条件为:溶解氧2-4mg/L;曝气时间5h;沉淀30min;温度20-30℃;pH值6.5-8.0.出水各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COD达到90%以上,NH3-N达到99%,TN达到95%以上,色度达到99%,重金属离子含量低于0.001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灰预处理+厌氧/好氧一级生物处理+缺氧/好氧二级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并在二级生物处理系统中投加硅藻土形成生物硅藻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投加硅藻土,可提高二级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浓度,降低污泥有机负荷,从而达到较好的NH3-N去除效果.经本组合工艺处理,NH3-N去除率达到97%左右,出水NH3-N浓度为15mg/L左右.  相似文献   

3.
利用Fenton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间歇反应器和单因子逐一变化法,对影响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滤液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发现,在pH值为3、[Fe^2+]0=4mmol/L和[Fe^2+]0:[H2O2]0=1:16的最佳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经过4~13h处理,其COD可降至初始值的61%~56%,BOD5/COD值明显增大,滤液的生物可降解性提高;滤液的Fenton氧化过程服从两段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活性炭和涂膜炭为填充电极的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电解奈件为:电流密度57.1mA/cm^2,曝气量0.2m^3/h,Fe(Ⅱ)投加量1.0mmol/L,初始pH为4.0.在此条件下电解180min后,COD、氨氮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80.8%、55.2%和98.6%,BOD5/COD由0.125提高至0.486由GC—MS分析结果可知,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中芳烃、烷烃、羧酸和酯类等有机物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能有效处理垃圾渗滤液.  相似文献   

5.
A~2/O法与混凝法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2/O法与混凝法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经过A2/O法生化处理,CODCr从5 900~7 600mg/L降到1 000 mg/L左右;NH3-N浓度从1 740~1 850 mg/L降到未检出水平.对沉淀池出水进行混凝处理研究,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CODCr去除率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絮凝剂投加浓度,即聚丙烯酰胺浓度为2 mg/L,聚合氯化铝浓度为1 000~1 200 mg/L,出水的CODCr为435 mg/L.  相似文献   

6.
中原油田是一个多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杂断块油田,部分区块储层中黏土特别是膨胀性黏土含量高,对注入水水质的要求较高.本文对阳离子聚合物与聚合铝复配处理中原油田采油污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聚合铝浓度为50mg/L时,阳离子聚合物的分子量、加入浓度、污水的pH值、污水温度等对处理效果影响大,当阳离子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为120万、加入浓度3~5mg/L、污水的pH值为6.5~8.5、污水温度在45℃时,中原油田采油一厂采油污水中悬浮物、油的含量分别由处理前的165mg/L,118mg/L降低到1.2mg/L及5.0mg/L,滤膜系数达到35。  相似文献   

7.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城市垃圾进行卫生填埋时,垃圾腐化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水和以外来水份形成的沁出液体,其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很大。通过分析调查得知:在填埋过程中渗滤液的成分极不稳定。NH-N浓度变化大可以从低于100mg/L上升到5000mg/L BOD等有机物却呈下降趋势,针对不同时期的渗滤液的不同成分的特点,并结合当今国内外对垃圾渗滤液的最新处理工艺,设计使用曝气吹脱法对氨氮等进行处理,厌氧好氧相结合的方法对渗滤液的COD、BOD等进行处理。本设计的工艺改良方法更适合南方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的处理。氨氮的去除率能够达到45%,BOD5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0%,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国家生活垃圾渗滤液的二级排放标准,并且该工艺能够降低处理成本,降低基建费用。  相似文献   

8.
以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种子为试材.诺丽子叶和下胚轴均能单独由细胞分裂素BA0.7~2.0mg/L谤导不定芽发生,不定芽可直接从外植体发生,也可从愈伤组织发生,添加生长素NAA0.05~0.1mg/L则完全抑制不定芽发生,同时强烈促进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发生.茎段在BA0.5~5.0mg/L或ZT 1.5mg/L或KN 1.5mg/L时均能通过腋芽萌发和不定芽发生而增殖.芽梢在NAA 0.1mg/L、IBA 0.1mg/L或IAA 0.1mg/L均有根群发生,但NAA 0.1mg/L诱导生根时切口愈伤组织较多,部分不定根由愈伤组织发生,而IAA 0.1mg/L诱导生根时根群欠发达,以IBA 0.1mg/L为最佳.试管苗移植到泥炭上10d后即可在全光照下生长.  相似文献   

9.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考察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保证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ASBR)两级系统处理氨氮为(2 000±100)mg/L、COD为(2 200±200)mg/L的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试验研究.短程硝化SBR运行了100d,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了95%以上.ASBR采用进水逐步加大渗滤液掺入比例的方式进行驯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掺入比例的增大,进水可降解COD增加到150 mg/L左右时,ASBR的氮负荷速率从1.20 kg/(m3·d)降到了0.28 kg/(m3·d),氮去除速率从1.10 kg/(m3·d)下降到了0.19 kg/(m3·d),表明系统趋于崩溃.当ASBR进水可降解COD再次降低到50 mg/L左右时,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得到了恢复,最大的氮负荷速率和氮去除速率分别达到了1.55和1.20 kg/(m3·d).定量PCR试验表明,当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得到恢复后,厌氧氨氧化菌占全细菌的比例达到了试验期间的最大值1.94%.  相似文献   

10.
以野大麦成熟胚为外植体,接种于MS 2,4-D2.0mg/L KT0.2mg/L NAA0.5mg/L Su3%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培养基MS 2,4-D2.0mg/L KT0.2mg/L NAA1.0mg/L Su3%上进行继代培养,每次继代时间为20天左右;再用MS KT2.0mg/L NAA0.2mg/L Su1.5%进行分化,分化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针对垃圾渗滤液COD、NH3-N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本文采用了微电解法和混凝法预处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研究不同工艺处理条件下,该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及NH3-N的去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电解/混凝/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特别是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具有很好的效果.当原水COD高达9 160 mg/L,NH3-N高达3 000 mg/L,经该工艺处理后COD低于60 mg/L,NH3-N低于15 mg/L,均可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氨氮、COD、难降解物质浓度高等特点,开发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P)脱氮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一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技术,研究了不向单元的作用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其COD、BODs、NH3-N、E260(紫外260nm处吸光度,代表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29/5、87.2%、75.3%。  相似文献   

13.
用Fe2+/O3对垃圾填埋场后期渗滤液的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微孔扩散式接触反应器对Fe2 催化臭氧化预处理垃圾填埋场后期渗滤液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Fe2 ,对臭氧氧化渗滤液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 r)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当臭氧流量为8.89 mg/m in、Fe2 添加量为10 mg/L,经90 m in处理后,模拟废水的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5/CODC r)可由初始的0.17提高至0.35,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渗滤液的色度、浊度、腐殖酸和悬浮物(SS)也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型脱氮工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过程中亚硝氮难以稳定生成的难题,设计水解酸化+UASB+好氧氧化的处理工艺,应用于实际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为610~1900 mg/L,C/N比为1.8~3.5时,在进水量为100 m3/d,回流比为2:1,pH值为7.5~8.0,DO为2....  相似文献   

15.
填埋层空气状况对渗滤液中氮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渗滤液回灌厌氧填埋层可以有效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但却对氨氮去除无效 ;而且由于有机物降解的加速 ,使回灌后渗滤液中氨氮的质量浓度比常规垃圾填埋场更高 ,从而导致渗滤液必须再经过复杂的物化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 .为此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了垃圾层中空气状况对回灌渗滤液出水中氮成分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只要向填埋层供给少量空气 ,就可有效降低渗滤液中氨氮的质量浓度 ,从而减轻渗滤液后续处理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从生活污水中分离得到了一种自养氨氧化菌富集培养物,其中的唯一的自养氨氧化菌为Nitrosomonas nitrosa SN-6,其16S rDNA序列和amoA基因序列均与N. nitrosa Nm90高度相似(Identity达100%).该文研究了高温对该富集培养物在培养基和垃圾渗滤液中代谢与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游离亚硝酸浓度和盐度对其脱氨效果的影响及该菌对污染地表水的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富集培养物的最高耐受温度不低于43 ℃,最大亚硝氮积累速率可达129 mg·L-1·d-1;在培养基中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40 ℃(代时低至6.1 h),在垃圾渗滤液中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 ℃(代时低至5.9 h);该富集培养物脱氨活性的半数抑制盐度略高于1%,半数抑制游离亚硝酸浓度约为0.095 mg·L-1;仅需3 d即可使污染地表水中的氨氮从5~23 mg·L-1降至不超过1.5 mg·L-1.结果表明,SN-6不但适于高温高氨水体,也适于中温低氨水体脱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组合工艺"A/O-混凝-BDD"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优化各段工艺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各工艺最佳运行条件:A/O工艺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7 d,回流比为3.5;混凝剂工艺氯化铁为混凝剂,pH=5.5,添加量为0.4 g/L;BDD工艺电流密度为60 m A/cm~2,电极面积/反应体积为4 m~(-1)。最佳工艺条件下进、出水COD_(Cr)平均浓度分别为13375和60 mg/L,去除率为99.5%;进、出水TOC平均浓度分别为6893和12 mg/L,去除率为99.8%。进、出水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889和0 mg/L,去除率为100.0%。A/O、混凝和BDD对COD_(Cr)去除贡献分别为59.0%,32.9%和7.6%,对TOC去除贡献分别为50.5%,46.1%和13.2%,对氨氮去除贡献分别为84.3%,2.5%和3.2%。  相似文献   

18.
以去除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的CODCr和腐殖酸相对含量(UV254)为研究内容,对Fenton技术应用及其工艺技术条件优化进行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快速Fenton工艺优化条件为:初始pH值为4.0,H2O2投加量为1500 mg/L,Fe2+投加量为500 mg/L,静置时间120 min,CODCr由处理前的652 mg/L降到处理后的300.06 mg/L,去除率达53.99%;2)光催化Fenton氧化优化条件为:初始pH值为4.0,H2O2投加量为1000 mg/L,紫外灯功率为72 W,反应时间为120 min,CODCr由处理前的300.06 mg/L降到处理后的86.4mg/L,去除率达71.18%。说明,该工艺对处理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是有效的,可进行大规模的中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