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首先计算了LiNbO3:Cr3+,Mg2+晶体中Cr3+(Ⅰ)离子的光谱精细结构,并重点分析了Cr3+(Ⅰ)离子的零场分裂和R线(2E→4A2跃迁)分裂.然后,根据LiNbO3:Cr3+,Mg2+晶体的EPR谱和吸收光谱,进一步研究了Cr3+(Ⅰ)和Cr3+(Ⅱ)离子的占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Cr3+(Ⅱ)离子应占Nb5+位,同时沿着C3轴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13±0.001nm,对于该占位,Cr3+(Ⅱ)离子的零场分裂以及2E、4T2态的能量均与实验值符合;对于Cr3+(Ⅰ)离子,存在着两种可能占位,即占Nb5+位和Li+位,并且都沿着C3轴向八面体中心移动约0.049nm,它们的零场分裂值和2E态分裂都能与实验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研究了3d3组态在MgTiO3:Cr3+晶体中的零场分裂参量D.结果表明:Cr3+(1)占位可以解释为Cr3+Mg-Ti4+Ti,同时Cr3+沿着C3轴远离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5±0.01;Cr3+(2)占位为Cr3+Mg-Mg2+Ti,Cr3+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9±0.01,这与前人用微扰公式得到的结果一致.本文同时还指出Cr3+(1)占位的另一种解释,即Mg2+Mg-Cr3+Ti,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75±0.01  相似文献   

3.
Mn^2+离子在LiNbO3晶体中的占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晶场叠加模型和应用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6S态离子在三角晶场中的零场分裂参量D、a-F。研究表明,LiNbO3:Mn^2+晶体中Mn^2+离子占Li^+位,并且在Congruent LiNbO3晶体中Mn^2+沿C3轴向八面体中心移动约0.1A。本文结论与ENDOR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4.
用晶体场理论研究了LiTaO3:Fe^3+(Mn^2+)的EPR参量D和掺杂晶体局域结构间的内在联系,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结果表明,LiTaO3:Mn^2+局域结构的畸变程度大于LiTaO3:Fe^3+。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掺有一定量锑离子的α-Fe2O3,超微粉料.TG-DTA、XRD及SEM等分析表明,掺锑量(Sb/Fe原子比)小于0.2时,材料仍保持α-Fe2O3的晶体结构,但其晶化温度随Sb含量的增加向高温区移动;在低温段纯α-Fe2O3的晶粒生长活化能(Q=10.3kJ/mol)远小于Sb/Fe=0.1(Q=35.3kJ/mol)粉料的活化能;Sb5+取代α-Fe2O3晶粒中Fe3+格位与在450℃下长期工作粉料颗粒不易长大,是造成掺锑α-Fe2O3元件电阻降低一个多数量级及气敏性能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推导了3d5离子在Oh对称强场图象下包括Trees和Racah修正的全晶体场和自旋-轨道作用矩阵,并将该矩阵应用于KMgF3:Mn2+和KZnF3:Mn2+.计算结果支持用吸收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测量数据确定局部结构,也支持一个近似等价的SCF-MO模型计算.另外,作为一种予测,由CsCaF3:Mn2+的光谱算得电子顺磁共振参量为a=4.47×104cm-1.  相似文献   

7.
通过稀土五硼酸盐LaGdMgB5O10中掺杂离子Ce3+、Mn2+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测定,发现Mn2+离子呈现622nm发射峰和592nm发射峰。根据相应的发射峰的激发光谱,结合晶体场理论分析,前者来源于Mn2+离子的跃迁;后者来源于Mn2+离子的跃迁。并初步探讨了双峰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Fe^3+和Mn^2+离子的SCF-d轨道理论,通过分析杂质离子引起晶体中局域结构的变化,研究了晶体CaO和YAG中掺杂Fe^3+和Mn^2+离子的零场分鲜明立方分量α和三角分量,合理地解决了在同一种晶体中掺杂Fe^3+离子的零场分裂比Mn^2+离子的大,有时甚至大1个数量级的疑惑。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3dn离子d电子e轨道和t2轨道的径向部分在晶体中以不同的方式畸变,及由于中心离子d电子与配体p电子相互混合而引起的配体旋轨耦合作用,对EPR参量D因子和g位移Δg∥(=g∥-gs),Δg⊥(=g⊥-ts)的贡献,用一种基于离子簇方法的模型,计算了ZnO∶V3+及CdS∶V3+晶体的零场分裂D因子和g位移Δg∥,Δg⊥,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型蓝色光致发光材料Ca8Mg(SiO4)4Cl2:Ce(3+),并对其进行了光谱测试.分析了Ce(3+)在Ca8Mg(SiO4)4Cl2晶体中应占据的晶体学格位.测试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Ca8Mg(SiO4)4Cl2:Ce(3+)的发射光谱为一峰位在410nm~425nm之间的宽谱带,经分析确认作为发光中心的Ce(3+)占据Ca8Mg(SiO4)4Cl2晶体中多面体八配位的Ca(Ⅱ)格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以Al6Si2O13为基质,掺杂Tb3+,Ce3+的发光材料.经XRD结构分析表明,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其晶胞参数为a=0.7595nm,b=0.7756nm,c=0.2882nm.测定了发光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从溶胶向凝胶及凝胶向发光体的转变过程.通过实验确定了材料的最佳组成.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谱和偏振吸收光谱对产于美国犹他州的红绿柱石的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柱石的深红色与Mn3+,Fe3+有关.顺磁共振谱中只出现3根Fe3+线,没有Mn2+的超精细结构线,表明Mn不是以Mn2+的形式存在.偏振吸收谱图中出现490,530nm(垂直C轴)和560nm(平行C轴)宽吸收带,前两者归因于Mn3+的自旋允许跃迁,后者与交换耦合离子对Mn3+→Fe3+相互作用有关.Mn3+,Fe3+等高价态离子的存在反映了红绿柱石形成于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组成的为(Zn,Mg)2(Si,Ge)O4:Mn^2+的绿色荧光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有较强的532nm发射。低浓度镁能增强532nm发射,高浓度镁却能抑制532nm发射,而增强631nm红光发射。探讨了Mn^2+的发光性质与基质的晶体结构及组成的关系,计算了Mn^2+离子能级和晶体场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Ni2+离子在LiNbO3晶体中的占位.采用完全对角化哈密顿矩阵方法,计算了Ni2+:LiNbO3的零场分裂和光谱结构,计算值与实验观测值一致.研究表明,Ni2+离子占Li+位并且沿C3轴向氧八面体中心移动约0.22  相似文献   

15.
α-Fe_2O_3超微粉磁特性的Raman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磁测量和Ram an 光谱方法研究了尺寸和Co2+ 包附对αFe2O3超微粉Morin 相变温度TM 的影响⒚随着样品尺寸的减小, TM 逐渐下降⒚Co2+ 包附可使150nm 的αFe2O3超微粉的TM 从191K 降至77K 以下⒚Ram an 光谱测量显示αFe2O3的光学声子频率随样品尺寸的减小而移向低频方向,暗示Fe3+ 磁性离子与配位氧离子的键合减弱⒚此外还观察到声子谱因粒度减小和表面包附而发生了宽化⒚表明小粒子晶体中的原子间距不是单值,而是呈现某种分布⒚单离子各向异性能和磁性离子位能估算表明Fe3+ 和O2- 的距离因Co2+ 包附而增大,使单离子各向异性能减弱,导致Morin 相变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磁控溅射,将磁电阻材料La0.67Ca0.33MnO3与金属Ag,Fe等材料相结合,制成了多层膜,测得了三层膜“La0.67Ca0.33MnO3/Ag/Fe”的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7.
3-甲基-4-硝基吡啶-1-氧(POM)与3,5-二硝基苯甲酸(3,5-DNBA)的复合型晶体从乙醇与丙酮的混合溶液中培养获得,其组成为1:1,己被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实验所证实;其熔点由DSC热分析测得,为122.6℃。该晶体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单胞参数为:a=0.9553(2)nm,b=0.5775(4)nm,c=2.7962(4)nm,β=99.03(1)°,v=1.524(1)nm3,z=4,Dc=1.60g/cm3,λ(Mokα)=0.071073nm,μ=1.29cm-1,F(000)=752,最终R=0.051,Rw=0.165[w=1/σ2(F)],其中1802个可观察衍射点参与结构计算,复合型分子中存在一个氢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计算了掺入三价Fe^3+离子和Li^+杂质后,晶体RbCdF3和CsCdF3中的Fe^3+-Liu^+缺陷中心的零场分裂参量,微扰计算进行到第六阶。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平阴地区中元古界地层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l;富集As、Sb、Bi、Ga;REE总量低,Ce负异常,HREE相对富集;δ30Si变化范围为-0.1‰~0.4‰,δ18O变化范围为+13.6‰~+20.1‰,具有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Al-Fe-Mn和Fe-Mn-(Ni+Co+Cu)三角图上均属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岩MnO/TiO2比值、δCe值和δ30Si值分析表明本区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在深海环境下沉积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LnMgB5O(10):Mn(2+)(Ln=La,Gd,Y,Ce)体系中稀土离子对Mn(2+)的双重谱的影响.从理论上计算了Mn(2+)的离子能级和配位场参数,论述了双重谱的成因,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