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2(CO)8与前配体PRS2)2(R=C6H4Cph,C6H4OEt)反应,合成得到含前配体劈开的S与SPR分子片的新颖六核钴羰合簇Co6(μ3-S)2(CO)14(μ4-η^2-SPC6H4Oph)(I)和Co6(μ3-S)2(CO)14(μ4-η^2-SPC6H4OEt)(Ⅱ),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HNMR〈^31PNMR和MS表征,该类簇合物有一个与四个金属原子相联的罕见的联硫磷  相似文献   

2.
电刷镀耐磨减摩复合镀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的Ni-Co-ZrO2复合镀层具有耐磨损,抗高温氧化及镀层光亮致密的特点,Ni-Co-MoS2,Ni-Co-石墨及Ni-Co-PTFE复合镀层具有摩擦系数小,镀层致密光滑以及与其体金属结合强度高的特点,初步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其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5 种苯丙氨酸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Mn(Sal- Phe)、Fe(Sal- Phe) 、Co(Sal- phe) 、Ni(Sal- Phe)、Cu(Sal- Phe),对配合物进行了热重- 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金属含量(ICP) ,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过渡金属苯丙氨酸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5种本丙氨酸希夫碱地渡金属配合物Mn(Sal-Phe)、Fe(Sal-Phe)、Co(Sal-Phe)、Ni(Sal-Phe)、Cu(Sal-Phe)对配合物进行了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金属含量(ICP)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a)-Fe-TM-Si-B(TM=Co,Si,Mo,Nb)合金从1.5K到300K的磁化强度及室温穆斯堡尔谱,得到了成里温度Tc、饱和磁化强度σs(0)、自旋波颈度常数D及平均超精细场等。结果表明,(a)对于Fe83Si5B12,当Nb,Mo与Si,Co取代Fe后,Fe-(Nb,Mo)-Si-B的磁性质不同于Fe-(Si,Co)-Si-B;(b)a-Fe-(Mo,Nb,Cr,W,  相似文献   

6.
模拟硬质合金Co基胶结相的成分制备了二元Co-W、Co-C固溶体的三元Co-W-C固溶体模拟合金,探讨了固溶成分影响比矫顽磁力HSC的规律。结果表明,W和C的固溶可分别提高和降低其HSC,影响程度随固溶度增加而加剧。由于C对HSC的影响较W更为强烈,导致Co-W-C固溶体模拟合金的HSC低于纯Co。  相似文献   

7.
用区熔,电迁移和区熔—电迁移联合法提纯金属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工业纯电解钕分别进行了区熔提纯、固态电迁移提纯和区熔-电迁移联合法提纯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提纯方法在分离金属钕中的Fe、C、Si、Mo等杂质方面各有特色,而区熔-电迁移联合法对金属钕中的主要有害元素C、Si、Mo的提纯则更为有效、快速。  相似文献   

8.
用pH电位法研究了3-苯基偶氮-5-磺基水杨酸与过渡金属Cu(Ⅱ),Ni(Ⅱ),Co(Ⅱ),Zn(Ⅱ),稀土Nd(Ⅲ),La(Ⅲ)和Mo(Ⅵ)二元体系以及与Nd(Ⅲ)-EDTA混配体系在25℃,离子(ClO-14)强度为0.1molL-1时的络合行为.用SCOGS或SCOGS2程序计算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络合质点的累积生成常数;并讨论了滴定曲线,络合物的稳定性及络合质点平衡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用pH电位法研究了3-苯基偶氮-5-磺基水杨酸与过渡金属Cu(Ⅱ),Ni(Ⅱ),Co(Ⅱ),Zn(Ⅱ),稀土Nd(Ⅲ),La(Ⅲ)和Mo(Ⅵ)二元体系以及与Nd(Ⅲ)-EDTA混配体系在25℃,离子(ClO4^-1)强度为0.1mol·L^-1时的络合行为。用SCOGS或SCOGS2程序计算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络合质点的累积生成常数;并讨论了滴定曲线,络合物的稳定性及络合质点平衡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m-FeM-N磁性合金薄膜,研究少量Co部分取代Fe对薄膜磁性能的影响,探索研究Sm-FeM-N磁性材料的新途径.实验发现:Co+注入使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加,Sm-FeCo-N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是Sm-Fe-N薄膜的1.6倍.经TEM分析,Co+没有与Sm或Fe形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用Co2(CO)8与含硫含磷杂环配体ClPSCH2CH2CH2S↓反应,合成得到含有半填隙μ6-P原子的新的六核簇Co6(μ6-P)(μ-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21,同时,得到三核簇Co3(μ-PSCH2CH2CH2S↓)3(CO)62,通过元素分析和波谱表征确定了二个簇合物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由纯金属组成和由稀土与Co-Ni合金组成的两类扩散偶,辅以电子探针,金相,SEM等手段测定了Y-Co-Ni三元相图1000℃恒温截面上的相关系,该截面固相区范围内存在8个单相区,10个两相区,3个三相区。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磁记录用Co—Sn替代钡铁氧体微粉的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玻璃陶瓷法制备的BaFe12.2x(Co-Sn)xO19的Co-Sn替代钡铁氧体微粉的磁性作了介绍,研究了微粉粒子的晶化过程:微粉的磁性对粒子形态、结构及Co-Sn替代量x的依赖关系;微粉矫顽力与温度的依赖性;测量并讨论了粒子表面自旋对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对Co与H2合成低碳烃催化剂Co-Fe-Cu/SiO2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与铁的混合使钴、铁的氧化物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少量铜的掺入使其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正是由于Co、Fe、Cu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才使得Co-Fe-Cu/SiO2对CO与H2反应生成低碳烃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用TEM和XRD技术研究了Mo-15.16%Si,Mo-30%Si和Mo-36.3%Si(质量分数)粉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相结构变化.在机械合金化(MA)过程的初始阶段,3种混合物的XRD图中Si峰首先消失,经长时间的球磨后,都可以转变为非晶,但不同成分混合粉的中间产物不同.Mo-30%Si和Mo-36.3%Si是通过Mo与Si之间的互扩散反应形成MoSi2和Mo5Si3金属间化合物,Mo-15.16%Si则是形成了过饱和固溶体而没有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Mo_3S_7Cl]结构单元钼-硫簇合物的晶体结构王曼芳,郭国聪(厦门大学化学系)(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含Mo_3(μ_3-X)和Mo_3(μ_3-X)_2(X=O,S)的三核钼族合物,在考虑簇骨架多面体时可认为金属与非金属混合组成的结构多面...  相似文献   

17.
对12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用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3)治疗,检测用药前后头发中Cr、Mn、Se、Mo、Co元素含量。发现脑血检患者用Svate-3治疗后发Cr、Mn、Se含量明显高于用药前,它们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Mo、Co元素的含量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发Cr、Mn、Se与脑血栓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用晶体场理论对新型稀磁半导体Zn_(1-x)Co_xSe和Zn_(1-x)Co_xS中Co ̄(2+)离子不同能级间的跃迁进行计算的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获得了相应的晶场参量D_q,Racah静电参量B,C和自旋-轨道耦合参数λ。本文对Zn_(1-x)Co_xSe和Zn_(1-x)Co_xS分别指认了观测到的Co ̄(2+)离子能级间的跃迁。对较低能级部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黄山铜镍成矿带中含镍矿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根据显微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含镍矿物可分为Fe-Co-Ni-S系列;Fe-Co-Ni-As系列;Fe-Co-Ni-As-S系列。由于此类矿物相似的光性较多,本文着重进行了组分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合成和表征了3种新型的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的双钴(Ⅱ)配合物:[Co2(TPHA)(NO2-phen)4」(CIO4)2·H2O(1),[Co2(TPHA)(tmen)4](CIO4)2(2)和[CO2(TPHA)(tmd)4」(CIO4):(3).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和磁性测量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Co(Ⅱ)离子处于畸变的八面体环境.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变温(4~300K)磁化率,其数值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分别为-2.95cm-1(1)和-1.24cm-1(2),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