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混凝沉淀-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品废水排放量大,易于造成有机污染。采用混凝沉淀-复合式生物反应器(HBR)工艺对某实际乳品废水分别开展小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小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当投加量为200~300mg·L-1时,对乳品废水COD和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0%~65%和80%~95%,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原水水质;对经过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废水进一步用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当COD负荷率为2.9kgCOD/m3·d时,系统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对基于小试研究所提出的实际废水处理流程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乳品废水运行稳定且耐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2.
为能高效除浊又能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将无机絮凝剂聚合硫酸铁与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协同使用,用于自来水厂的给水絮凝处理。考察了助凝剂壳聚糖投加量、壳聚糖分子量等因素对浊度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电子显微镜和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对絮体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以黄河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的给水絮凝处理中,以壳聚糖(CTS)作为聚合硫酸铁(PFS)的助凝剂,PFS投加35 mg·L-1,CTS投加0.15 mg·L-1时,混凝效果最好。絮体的形态分析表明,单加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壳聚糖协同絮凝处理水样后絮体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491 3和1.559 3,絮体大小和密实度,可以从形态学方面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印染废水难以生物降解处理的特性,研究了高浓度退浆印染废水的强化混凝处理,同时探讨了其后续生物处理的工艺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控制FeSO4:SNM(阳离子絮凝剂)=35:65、混凝剂总投加量为100 mg/L、pH在4.9~5.4范围条件下,对CODCr=2.62×103 mg/L的退浆印染废水混凝处理时,CODCr去除率达38.0%、浊度去除率达99.17%.用聚合氯化铝/SNM复配絮凝剂对同一废水水样混凝处理时,最佳条件下得其CODCr去除率为30.0%、浊度去除率为98.64%.因此,FeSO4:SNM=35:65的复配絮凝剂及其混凝处理条件,更有利于退浆印染废水的强化混凝处理.比较分析退浆印染废水分别经由直接好氧、混凝-好氧和混凝-水解酸化-好氧联合工艺的处理结果,可知混凝-水解酸化-好氧联合工艺更加适用于高浓度退浆印染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9,初步鉴定其为大肠杆菌,菌E-9产生絮凝剂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蔗糖、乙醇为碳源,大豆、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H值为6.0~7.0温度为30℃,因菌E-9为兼性厌氧菌,未考虑通气量对其影响,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菌E-9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9.5%。  相似文献   

5.
针对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大、氨氮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利用铁屑和颗粒活性炭(GAC)构成腐蚀电池反应所产生的Fe2 ,以及通入空气中O2在阴极被还原产生的H2O2组成连续Fenton试剂对其进行处理。在反应pH为2.5,反应时间为90 min,铁屑投加量为40 g.L-1,Fe/C为3.5,絮凝pH为9的反应条件下,COD、TOC和NH4 -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0.8%,59.6%和15.1%,BOD5/COD从原水的0.16提高到0.27,有利于垃圾渗滤液的后续处理。高级氧化-生化组合工艺采用空气中O2取代H2O2,大大降低了该技术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态烧杯实验对比考察了新型混凝剂与普通混凝剂对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并采用高锰酸盐强化整个混凝工艺。结果表明,就高锰酸盐指数、色度、氨氮和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而言,新型混凝剂比普通混凝剂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更好。在考察水质指标随静沉时间变化时,10 mg·L~(-1)投量的新型混凝剂对高锰酸盐指数、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在5 min分别达到43.94%、68.63%和70.67%。新型混凝剂对原水的去除效率比相同情况下的聚合氯化铝(PAC)分别提升了65.94%、124.71%和150.02%。高锰酸盐的加入能够进一步促进混凝剂对各水质指标的去除。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套高效的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方法是解决破乳剂产生菌筛选困难的主要途径,利用这种方法从大庆油田采油废水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种乳状液均具有破乳效能的高效生物破乳剂产生菌,该菌对这两种乳状液在20 h的破乳率均可达90%以上。生理生化鉴定及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编号LH1。实验发现,LH1菌的有效破乳成分为胞外代谢物质,低温、高温及超声破碎处理均对其破乳活性无明显影响,说明破乳菌LH1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均匀设计(UD)和响应面法(RSM)相结合开展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处理含有As(Ⅴ)废水的实验.设定了三个影响因子:As(Ⅴ)初始浓度(0.55~5.20 mg/L)、絮凝剂投加量(50~300 mg/L)和废水pH(6.0~9.0),分别进行了三因素四水平实验;应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建立了模型1(PFS,R2=0.990 2)和模型2(PAFC,R2=0.976 6);通过对两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优化的实验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PFS为絮凝剂,As(Ⅴ)去除率在96%以上,残留As(Ⅴ)可小于50 μg/L;以PAFC为絮凝剂,As(Ⅴ)的去除率在95%以上,若As(Ⅴ)初始浓度为1.0 mg/L左右,残留As(Ⅴ)也可低于50 μg/L.在上述条件下废水经过处理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标准(GB/T 19772—2005)的要求.该实验方案能够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建立数学模型,且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优化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制药废水,试验对比研究了微氧水解酸化工艺改善难生物降解废水生物降解性能的效果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氧环境提高了兼性水解酸化菌的生理代谢功能,较好地抑制了恶臭类厌氧副产物的产生,改善了周围环境。在污泥量为25000mg/L、HRT为12h条件下,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得到了极大改善,中、高浓度废水BOD5/COD分别提高了20%和16%,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质准备。工艺抗毒性和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处理效率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北地区某机务段含油废水采用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模拟实验和现场中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地表漫流处理含油废水是有效可行的;系统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机理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过程;废水中油的最终去除途径主要是微生物降解,蒸腾和挥发亦能去除部分油。从长远观点看,选择适当的废水投配率和投配周期不会产生系统土壤中油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水质变化范围大的特点,开发出了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需求、高效的污水处理双膜H/O工艺,该工艺的中试装置已经应用于处理嘉应学院生活小区污水达一年时间以上,该新型工艺较活性污泥法容积负荷高,污泥产生量少,脱氮功能强,处理出水水质符合国家Ⅰ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城市污水氮、磷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用活性污泥一藻共生的间歇法有效地去除模拟城市污水中的氮、磷.采用人工富营养形式利用氮,可以取消惯常缺氧反硝化过程.活性污泥在系统中提供良好的絮凝作用,无需专门除藻措施.混合条件不影响藻类生长.藻类死亡后形成的有机物能被活性污泥利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及根本途径,为再生的城市污水用于农林灌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产生废水含有Cr3 和Cr6 ,这类废水对人体及动物体有毒害作用,严重污染环境.本实验研究了将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元素的方法用于处理实验室含铬废水,经测试选定最佳的实验条件,进行平行实验,得到回收产品铁氧体.经处理后污水中含Cr6 浓度小于0.05 mg/L,达到国家排放要求[1].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碱为再生剂的后期废水利用技术,应用该技术在不影响周期制水量和出水水质的前提条件下,达到降低碱耗、自用水耗,减少污水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不同的脱色剂和絮凝剂,以及试剂的用量,进行实验室废水脱色对比实验,筛选出比较理想实验室废水脱色方案,既经济又能达到脱色的效果,在解决废水色度问题的同时,能进一步降低废水的CODCr值.  相似文献   

17.
工业酸洗废水中和法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酸洗废水的水质特点,确定了二级曝气中和法作为酸洗废水的处理工艺,并在工艺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探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二级曝气中和法对酸洗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出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城市污水厂工艺出水氨氮和总氮值偏高等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低浓度模拟氨氮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氨氮初始浓度,电流密度,氯离子浓度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5 mA.cm-2氯离子浓度300 mg.L-1,氨氮初始浓度20 mg.L-1时,氨氮与总氮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去除并达到国家标准。在反应过程中,氨氮与总氮的去除符合准零级反应动力学,该方法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脱氮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厌氧酸化-序列式活性污泥(SBR)工艺处理屠宰污水的工艺原理、试验及工艺设计参数.原污水先经砂除杂,接触床厌氧酸化,SBR工艺采用半限制或限制曝气方式运行,排泥周期5~6个月,处理水优于GB8978-88新建企业一级排放标准,氯消毒后回用于性猪栅及水膜除尘等作业,回用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物化+三级生化+物化法处理印染厂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厂生产废水具有高浓度、高色度和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 ,用单一的化学法或生物法处理效果不好[1] .江阴某印染厂采用物化 +三级生化 +物化法处理印染生产废水 ,设计处理能力 360m3 d ,废水进水CODcr,BOD5,SS和色度分别为 2 0 0 0~ 30 0 0mg L ,60 0~ 70 0mg L ,35 0~ 5 0 0mg L和 5 0 0~ 1 0 0 0倍 ,经处理后 ,出水稳定并达到污水排放一级标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