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双直线型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主振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发动机悬置系统振动特性,建立了悬置系统振动数学模型,给出了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采用双直线型隔振元件的发动机悬置系统,通过合理选择隔振元件弹性系数,能使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汽车发动机悬置隔振测试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悬置的隔振理论,通过动力总成悬置对发动机振动的隔振试验,分析发动机怠速振动的原因,但没有与CAE的有限元分析相结合来提高悬置的隔振效果;最后提出在进行设计时,要使激振频率与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之比在2.5~5之间.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某型号装载机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性能,对悬置系统进行固有频率的优化配置并对其解耦率进行优化布置。以悬置静刚度和安装位置为优化参数,对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解耦率进行优化匹配。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分配更加合理,各方向解耦率得到显著提高,实车测试验证了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4.
应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方向盘抖动贡献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国产样车存在的怠速时方向盘抖动的问题,采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寻找定位方向盘抖动的具体原因,将发动机4个悬置在x、y、z方向的振动作为路径输入端,以方向盘在z方向的振动作为目标点,建立了传递路径的分析模型.通过获取各条传递路径的传递函数来识别各输入端的工作载荷,计算了各条传递路径对方向盘抖动的贡献量,从而找出了发动机激励和悬置系统固有频率之间存在耦合的问题.根据弹性支撑系统的隔振要求,将发动机悬置系统固有频率设计为18 Hz,不仅解决了样车存在的怠速时方向盘抖动的问题,而且表明了用于车内振动分析的传递路径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应用机械系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模型参数化分析方法,讨论了悬置的性能参数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以悬置的性能参数为设计变量,以系统振动传递率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降低了轿车在各工况时由发动机激励引起的振动。  相似文献   

6.
新型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车振动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1/3倍频带分别评价方法和总加权值方法对三轮运输车的行驶平顺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轮运输车行驶平顺性很不理想,分析发动机激励和路面激励对整车振动的影响.根据三轮农用运输车的结构特点,提出悬浮式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方案,系统介绍了该悬置系统的结构特点,并对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戴超 《科技咨询导报》2011,(13):146-146,149
针对某轻型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振动测试,得到各悬置点在点火、怠速和熄火工况下的振动响应.在Matlab环境下对测试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处理.提出了悬置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提高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6自由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分析振动响应不足的问题,文章在Matlab中建立了基于整车基础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3自由度模型,并通过模态试验进行了验证;考虑到能量解耦法的固有缺点,提出以提高能量解耦率和悬置隔振率为稳健性目标函数,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悬置系统进行隔振优化。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悬置系统隔振优化在提高悬置系统能量解耦率的同时,发动机悬置的隔振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6自由度耦合振动模型,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悬置系统各阶固有振动频率关于各悬置各方向刚度的灵敏度,确定影响某一方向振动的关键橡胶刚度,为改善系统某一方向的振动提供理论依据.以系统各方向振动解耦率作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传动轴激励、人体承受振动敏感区域及各向振动耦合状况来确定优化约束条件,进行刚度参数最优化,得到的悬置系统各方向最优刚度值可用于改善悬置系统隔振性能.针对某一传动系统振动恶化的情况,采用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综合方法,对悬置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利用台架振动试验结果验证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建模及振动仿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动力总成悬置的隔振原理和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三点支撑式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的6自由度数学振动模型.利用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上模拟制动、转向和稳态工况下系统的振动情况,识别出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在这些典型工况下的主要振动方向和大小.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仿真结果在振幅上真实地反映了系统振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以新型的自调适性发动机弹性悬置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多质量的汽车计算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以汽车车身的质量块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速度为汽车舒适性的评判依据,进行理论计算,并把此计算结果与含有传统橡胶悬置以及液阻悬置的汽车模型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自调适性发动机弹性悬置模型降低了汽车车厢内的噪音影响,也在较大的频率范围内改善了汽车的振动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为了解决整机振动烈度和隔振效率这一对矛盾,应用振动理论和最优化原理和方法,将设计问题由物理模型转化为能反映实际问题和设计要求的悬置参数的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适当的优化算法,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参数,为发动机减振技术研究提供修改意见,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某中型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不同设计方案,利用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实测其基本参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比较2种方案的悬置系统参数匹配的合理性,以求达到提高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大型分析软件ABAQUS对在三维软件CATIA中建立的二维调整架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并对调整架进行了模态分析,分别获得了该调整架的低阶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型图,得到了前10阶模态的振动规律,找到了调整架的薄弱环节,为其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及使用环境要求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在使用中使调整架的固有频率远离工作频率,避免共振,减少结构损伤,提高了调整架的寿命与精度。  相似文献   

15.
半主动控制液力悬置的模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开发了一种阻尼可调式半主动控制液力悬置,通过调节惯性通这截面积可以改变减振器动刚度和滞后角的峰值发生频率和最大峰值的幅值,从而达到改变减振器动特性的目的,双层隔振实验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入激励幅值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惯性通道的截面积可以在各种激振频率下得到最佳的隔振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实时调节减振器的惯性通道截面积,从而达到最佳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三维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产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方程.以悬置的性能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固有频率的合理配置和振动传递率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轿车怠速工况下的振动,并通过实车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车在start/stop模式下发动机传递至车身的振动和扭矩过大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惯性通道的流动模式磁流变悬置.在考虑了激励电流对磁流变液黏度的影响规律和悬置液阻效应的基础上,建立悬置的阻尼力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在励磁线圈作用下磁流变悬置磁路阻尼通道处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规律,分析了激励电流和磁路的结构参数对悬置恢复力和可控力的影响规律.并对磁流变悬置进行了性能测试和start/stop模式下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流变悬置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并且能有效地隔离汽车发动机在start/stop模式下的振动传递.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频率、振幅的路面激励下悬架橡胶连接件的变形量.在Bouc-Wen模型的基础上,修正并建立了橡胶连接件的动态模型,并在数学模型中添加了频率和振幅对动态模型的影响.将橡胶连接件的非线性迟滞回线动态模型引入到传统的线性振动系统中,以车身振动作为橡胶连接件的载荷激励及其变形量的时域响应.相同的路面激励振幅下,橡胶连接件的变形量振幅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迟滞回线包围的面积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吸收的能量也逐渐增大,对衰减高频段的振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电驱动动力总成在行驶过程中的性能,对某款小型纯电动轿车配置的电驱动2AMT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ADAMS多体系统软件,建立了电驱动2AMT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振动模型,并进行了系统模态分析和载荷工况下的变形仿真,根据分析结果,以提高解耦率为优化目标,选取悬置三向刚度作为设计变量,利用粒子群遗传(PSO-GA)混合算法,对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系统的解耦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电驱动动力总成在行驶过程中的性能,对某款小型纯电动轿车配置的电驱动2AMT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ADAMS多体系统软件,建立了电驱动2AMT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振动模型,并进行了系统模态分析和载荷工况下的变形仿真,根据分析结果,以提高解耦率为优化目标,选取悬置三向刚度作为设计变量,利用粒子群遗传(PSO-GA)混合算法,对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系统的解耦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