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基石和核心,它是"象"和"意"的有机结合,而"象"的具象可视与空间性以及"意象"本身"虚实"的空间性,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种空间(至少是偏向空间)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基石和核心,而"意象"创造必须遵循"意象思维",这种"意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空间思维方式,同时诗歌创作中的意象组合也是一种以空间思维为主的空间展开。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一种空间(或至少是偏向于空间)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桃花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类型.<诗·周南·桃夭>的桃花意象原型,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及其审美意蕴.在唐代诗歌中,桃花意象亦得到丰富和发展.明代世风、士风的变化,导致诗歌桃花意象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5.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凝聚着古老民族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从追述月亮神话的起源入手,着重从月亮的原始意象、审美内涵、文化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中月亮意象的丰富内涵,以期对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学这一重大课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古诗词英译看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诗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棵奇葩,它容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文学语言高度的凝练。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诗歌翻译中经常会出现文化冲撞现象。本文针对这种冲撞现象,指出诗歌翻译中不可译成分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凝聚着古老民族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从追述月亮神话的起源入手,着重从月亮的原始意象、审美内涵、文化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中月亮意象的丰富内涵,以期对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学这一重大课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晓琴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4):109-110,117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贯穿于诗歌创作的全过程。意象的生成是主观之情与客观之“象”于瞬间所达到的契合;就其构成时的特征而言,它受诗歌整体内在结构的支配。意象的种类按其性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创造的、虚构的等四大类;从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来说,它可以分为单一意象和多个意象;从其与诗歌的鉴赏关系来说,它是进入诗歌鉴赏的一个必经之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独特,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概念.西方诗歌的审美倾向是以意象赏析为主,因而意象翻译成为中诗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诗歌翻译的要点和难点就在于用另一语言符号还原该意象图式的对等体.图式理论为诗歌翻译给出重要提示,即在诗歌翻译中,用符际翻译的视角探寻目的语诗歌意象的对等体,用图画还原意象,帮助译诗读者在获取原诗意象方面达到最大近似的等效.  相似文献   

10.
蓝冰是中国当代现代主义诗歌北方群落的重要成员,他的现代主义诗歌迥异于其他现代主义诗作。他的北方意象丰富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意象体系。为山水立心,为江山立传,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转向。其底层诗歌写作,体现了平民知识分子可贵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字进行诗歌批评在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但并没有引起当代学者的注意和重视。其实,它在方法上是一种创新,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批评追求精确的一面。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与诗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构成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寄托感情的载体,更是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的体现。要正确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就必须深入到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去。  相似文献   

13.
西方意象派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借鉴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是由社会和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意象派汲取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以及意象叠加、意象并置的表现手法,但由于文化差异原因,它并没有达到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神韵”境界,与中国传统“神韵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歌具有突出的日记特征,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日记的功能,因而可以视为中国古代诗人的诗体日记。但它又与真正的日记有所不同,具有自己的表现形态。这样的特点,压缩了日记体散文的产生空间,弥补了正式日记的不足,是造成中国古代诗歌创作高度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它又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意象是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在古诗英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重构,揭示这一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显在优势。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歌的普遍艺术,也是揭示诗歌内部构成奥秘的一把钥匙。诗歌意象化是对传统式具象化的直述其事和直白式抒情的反拨。意象变形是指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表现对象原始形态的改造和变形。意象变形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诗歌受西方象征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颇大,从五四新诗到20世纪70、80年代的朦胧诗都可见到象征主义的影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发现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与我国古代的诗论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意象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现代话题,其实在我国古代诗人的诗里都可以找到。象征主义领袖马拉美诗歌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有着相似之处,还可将他的诗歌和我国古代诗人李贺的诗歌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特有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评论,即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无疑就是其中的美学典范,文本中有着大量的精炼性词组构成的密集意象群,以此来体现古典文人的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同时由于司空图的妙笔生花,《诗品》集诗学与诗歌一体的文本特殊性,又分析了《诗品》意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疏密是艺评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对疏密的理解虽各有不同,但大多是从内容及内容的连接两个角度出发,从意象和结构两个方面看中国古典诗歌的疏密,思路要清晰得多,意象疏密指诗歌构成材料的众寡和密实程度,结构的疏密是指诗思的疏密,它包括两个方面;诗歌材料间结合的疏松与细密,诗歌材料与主旨的呼应程度。  相似文献   

20.
在优秀的中国古代山水诗中,诗人利用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的结合,创造了动静相宜的意境,而动态意象的塑造有赖于动词。通过对山水诗中动词的语态分析发现,在动态意象的塑造中,有些动词的词性模棱两可,出现了动词的施事者亦可以解释为动作的受事者的情况,由此创造了诗歌多义性之美。通过作格兼及物分析,探讨动词创造动态意象的功效,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山水诗中隐藏的动静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