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基于HLA的飞机训练模拟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具有综合作战训练能力的飞机训练模拟器不但需要模拟飞机的飞行和雷达、惯导等航电设备,还需产生逼真的战场环境及视景音效,并且要模拟出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复杂的交互。在实现这种模拟器时,采用HLA/RTI作为其体系结构和支撑平台,使设备仿真器间也实现互操作,可以提高系统的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基于目标和地面电磁反射特性数据库的信息和雷达探测模型,实现了雷达图像动态生成。基于黑板模型和虚拟机技术,构建了易于修改和演化的CGF系统。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Agent的智能决策生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庆华  傅凝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1):2818-2820,2836
分析了战略决策模拟系统中引入智能决策生成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多Agent理论,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智能决策生成系统的框架结构,给出了系统工作流程、Agent结构和实现技术,最后总结了采用多Agent技术实现智能决策生成系统的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仿真系统生成工具SIMS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雷  王旭  李巍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6):1392-1395,1399
分析了当前仿真系统快速生成技术,提出了基于体系结构模型与部件生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定义了一套通用的指令集描述语言IDL,生成相应的功能部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支持多种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快速生成工具SIMS。最后介绍了两个利用SIMs开发的仿真器MIIS和PSE。  相似文献   

4.
C3I系统仿真中基于NLG技术的文电自动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忠伟  周献中  徐延勇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2):1712-1714,1728
文电拟制是C^3I系统仿真中的重要工作,普遍采用“模板”式的生成,提出的基于自然语言生成技术设计丈电自动生成系统的方法,可实现文电“智能”式的生成,系统包括内容规划、句子规划和表层实现三个部分,利用改进的Schema方法在内容规划器中规划出生成信息的深层语义,然后经过在句子规划中优化处理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最后在表层实现器中利用合一算法生成合乎习惯的表层句子。  相似文献   

5.
郝成民  刘湘伟  胡波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0):2321-2323,2326
计算机生成兵力(CGF)是一个具有自主性、智能性的复杂系统。传统的建模方法难以精确的描述其模型。Agent技术作为面向对象技术的延伸,为解决这类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应用基于Agent建模技术,建立了电子战CGF的层次模型,并解决了个体Agent模型设计中的感知、动作、决策及实现方法上的问题,最后讨论了用于设计聚合级实体的多Agent系统的组织结构、通信语言、通信机制及协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V. Dragon 2000分布式航海仿真系统中的图形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V.Dragon2000分布式航海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和采用的图形技术:视景生成技术、雷达图象生成和电子海图显示技术。从仿真系统的实时性和真实感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视景生成技术中基于海浪谱的不同浪级海面的仿真模型、基于粒子系统和图象合成的船舶航迹流仿真模型和基于海图等高线数据的三角优化构网算法,这些算法可实现海面和船舶航迹的实时动态仿真,并可自动实现真实港口的地貌建模,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7.
江吉彬  孟兵  汪俊  刘敏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0):4794-4797,4847
为了实现对双刀架车削数控加工程序综合性能检验的目的,提出了加工工艺模型建立、仿真数据生成,以及程序校验策略等双刀架数控车削仿真技术。通过模拟实际机床、刀夹具的装配,用部件单元组合方法构建了仿真工艺系统模型;经对数控程序编译,并经以加工时间为基准的刀具位置数据匹配,生成仿真加工驱动数据;通过由轨迹图、工艺数据表和加工直方图组成的校验文件分析,实现了对数控鳊程正确性和合理性的综合检玲。所有技术方法均通过编程实践检验,证明是实用、可行的,所编数控程序实现了车削加工一次试切成功。  相似文献   

8.
虚拟战场环境生成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敏  孙继银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5):1153-1156
虚拟战场环境是军事仿真应用的可视化平台。结合具体应用系统的研制开发,对虚拟战场环境生成系统的构成进行了论述,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虚拟战场环境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包括基于复杂度的三维实体建模方法,三维地形的快速生成与漫游控制、多窗口与多视口、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实现。文中所述及的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大型网上战役训练和作战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9.
虚拟作战系统中场景生成与显示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继峰  彭晓源  冯勤  丁莹  李宁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8):1735-1737,1741
三维场景生成与显示是虚拟作战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演示虚拟战场同时观众参与战斗的系统中,设计开发了基于微机的分布式虚拟作战系统,建立一个具有宽视场和大范围动态变化的虚拟战场环境,可逼真地实现人机交互的作战过程。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解决了若干技术问题:如画面拼接技术,画面同步技术,视点规划技术,负载平衡,仿真实体时空一致性等。  相似文献   

10.
梅珊  葛杰  赵雯  李洪源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180-182,200
实施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有助于提高总体设计水平,但同时也使总体优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计算更加困难,因此需要采用近似技术。在对设计空间探索方法和多学科设计优化中应用的近似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优化系统中采用综合探索近似寻优方法以实现快速寻优,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综合探索近似寻优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控制车辆在交叉路口顺畅通行,本文在介绍交通信号灯系统结构、运行模式及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控制中不同策略的方法,使用在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的路口控制模式,自适应地控制车辆通行时间,并根据路口间距采用不同的开启时刻以及使用交通诱导策略,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保证整个交通系统的高效流通,而且通过车载标签及时掌握的车速、车型和交通量等交通信息可以为该路段远期规划的交通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对智能交通控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传动履带车辆动力性能协同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把某轻型履带车辆的机械传动系统改装成双电机独立驱动电传动系统,提出了驱动系统中感应电机、侧传动性能参数与整车设计参数和动力性能参数之间的合理匹配理论。借助动力学分析软件RecurDyn和控制系统分析软件Matlab/Simulink,对整车行走系统及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了混合建模和协同仿真,提出了转矩控制策略,分别从协同仿真和实车路况试验两方面对整车动力性能指标进行了客观评价。动力性能指标的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均说明了电机驱动系统和整车参数的匹配是合理可行的,协同仿真模型及控制策略是正确的,体现了电传动履带车辆具有优越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3.
陆地车辆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糊集成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方子帆  邓兆祥  陈益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6):1139-1142,1146
分析了陆地车辆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组成及其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平顺性、行驶稳定性与运动姿态控制为目标,讨论了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过滤、模糊控制和姿态误差增益控制的半主动悬架集成控制策略。设计的控制系统由外环和内环组成,外环系统设计机械系统的反馈理想阻尼力,内环系统实时计算电流驱动器的控制信号。磁流变减振器根据控制电流信号实时地产生阻尼力实现车辆控制目标。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控制策略是有效的,同时也表明通过主动改变减振器阻尼力可以实现陆地车辆的性能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某半主动悬架车辆的转向稳定性,提出了悬架阻尼BP神经网络PID控制技术.以理想的横摆角速度和实际的横摆角速度误差作为控制目标,对车辆实行转向横摆稳定性闭环控制.通过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来分析悬架阻尼变化对车轮垂直载荷及侧倾的影响,针对单移线转向和阶跃转向两种典型工况,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附着路面上,可以通过控制悬架阻尼来控制车辆的横摆和侧偏运动,当前悬架阻尼增加后悬架阻尼减小时,车辆前后轴左右车轮的载荷转移明显减小,从而能有效抑制车辆的过多转向特性,为改善操纵稳定性提供一种新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自适应巡航系统对行车环境的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可变间距的车辆跟驰控制策略。建立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运动模型,近似估计本车质心轨迹的曲率半径。建立前车目标辨识模型,根据前车与本车的相对运动状态判定前车跟踪目标。设计车间距离控制策略,通过调节车速控制本车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驶。开展本车换道、曲线路径的复合工况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车能够快速、平稳地跟踪前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方子帆  邓兆祥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3):2984-2987
为了分析在二自由度车辆模型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的控制器直接构成整车控制系统的可能性,设计了整车控制系统的两前、两后和四通道三种控制方式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和确定了系统参数。研究表明,在二自由度车辆模型环境下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的控制器可直接组合成整车控制系统,其中四通道控制方式比两通道控制方式的效果好15%左右。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整车控制系统与基于液体减振器的整车振动系统相比,系统性能可以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为出发点,建立了汽车ASS与EPS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汽车ASS与EPS集成控制的方法。分别设计了ASS子系统模糊控制器与EPS子系统模糊控制器,利用分层协调控制思想建立了上层协调控制器,对两个子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层协调控制策略控制的ASS与EPS集成系统可使车身垂直加速度、车身俯仰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等性能参数得到优化,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明显改善,提高了整车综合性能。
Abstract:
Vehicle dynamics model of ASS and EPS was built.A coordination control method of vehicle ASS and EPS was presented to improve vehicle ride performance and handling stability.ASS controller and EPS controller were designed separately.The controller of ASS was designed using fuzzy logic control theory and the EPS system was designed using fuzzy logic control theory too.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two subsystems,an upper coordination controller was set up based on an idea of delaminating control.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layered coordination control strategy can optimize the vehicl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he vehicl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obviously.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七自由度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车轮制动模型以及非线性轮胎模型,以缩短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而不大幅降低舒适性作为控制策略的出发点,将主动制动与主动悬架系统进行协调控制,采用动态表面控制理论,克服了反演设计中激增项问题,依据协调控制思想,分别对制动与悬架系统设计了协调控制器,并对协调控制与非协调控制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主动制动和主动悬架系统采用协调控制,可在小幅降低舒适性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地面制动力,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制动安全性,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问题进行了研究.电子差速器要实现当车辆直线行驶时,两驱动车轮的轮速相等,而当车辆转向时,欲使车轮不发生滑移,车轮相对转向中心的角速度相等.为此,考虑车辆转向行驶时轴荷转移、向心力以及轮胎侧偏角的影响,计算每个车轮需要的驱动力矩,以车轮的滑移率为控制目标,提出了基于滑模控制(SMC)的电子差速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电子差速装置可以实现车辆直线行驶和转弯过程中将滑移率控制在最佳范围内,车辆能够按照预定方向稳定行驶.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实时仿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设计开发电动汽车的过程中,采用实时数字仿真可实现并行工程,缩短开发时间,节约开发费用。基于方框图建模工具Simulink建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模型,采用dSPACE实时仿真环境自动生成控制器及被控对象模型实时代码。实时仿真系统具有与实际系统的硬件接口,可以与实际控制器或电机系统直接相连,构成硬件在回路仿真测试或快速控制原型系统。实时仿真与真实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实时仿真器与实际系统的响应特性无明显差别,在开发和测试阶段可以代替实际电机系统进行实时闭环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