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还有什么能这样愉快地锻炼心脏和鼓舞情绪?还有什么能如此称职地充当社交信号和谈话的润滑剂?还有什么能将父母儿女、兄弟姐妹联系在一起?欢笑似乎只是进化过程中无足轻重的缓冲剂,但如果研究笑的科学家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真的很有理由感谢它。笑不仅令你放松,也让你与朋友会心交流,与婴儿建立纽带,甚至帮你克服病痛和忧虑。笑显然是大自然灵光一现的绝佳创意——  相似文献   

2.
人与动物本是"地球村"的共同居民,可是由于人类不断地对野生动物展开攻击和侵犯,例如任意捕杀、狩猎、乱伐森林等,使它们的生存环境缩小了,生存条件恶化了,对如何生存下去也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因而有些动物对人类采取报复行为,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之一。人类应当以此为教训,认识到"爱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3.
敬畏大自然     
砍树流沙翠湖干 排烟融雪绿岛淹 人类虽有雕虫技 还需敬畏大自然诗画注解:作者们试图用短诗和漫画来演绎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醒人们敬畏大自然。  相似文献   

4.
黑猩猩是灵长类中最接近人类的类人猿动物,通过对黑猩猩的基因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自己,以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未解之谜——当1991年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组织决定为人类基因组研究立项时,规划者曾有远见地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包括对照动物的基因测序。但在当时,列入基因组计划的非人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而且常常伴有凶猛的海啸。"海啸"的英文是tsunami,源于"海啸"的日本汉字"津波"一词的音义。"津"是渔船停靠的地方或港口,"津波"就是"在海边和港口的大浪"。因为过去的渔民出去在远处海上打鱼,看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05,(6):58-58
受保护的公园第一个提出建立国家公园的人是艺术家乔治·凯特林,他曾到美国的土著人居信地旅游,描绘他们的淳朴及那里的田园风光,1932年,凯特林开始提心“西进运动”会影响土著居民、野生动物以及原野,他认为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大公园或国家公园的形式保护人和动物原有的和谐与清新的自然状态。虽然美国国会在1872年就打算建立黄石国  相似文献   

7.
珍贵的鸟类、迷人的景色……大摄影师们成功的瞬间抢拍,给人们留下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相似文献   

8.
看起来,大自然的游戏规则严酷无情,它只给强者开绿灯.所以对大多数动物来说,它们从出生时起,就得时刻准备为生存抗争、奔波,以求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鸟》、《虫》、《海》、《山》,(法)儒勒·米什莱著,李玉民、顾微微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总定价113.00元。假如你想暂时放下沉重的生活和工作的包袱,远离尘嚣,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去享受一个轻松、宁静的假期;假如你正在为携带一套怎样的书而踌躇不决,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为你推荐这套法国博物学散文丛书。《鸟》、《虫》、《海》、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数据,例如,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海洋中的生物有多少种,太阳中心的温度有多么高……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些数据是根本无法弄清楚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其中的许多数据已经或正在得到解读,从而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1.
石岛 《大自然探索》2005,(12):48-51
在人们的印象中,秃鹫似乎总是与死亡联系在 一起的:它们成群地盘旋在空中,俯瞰着奄奄 一息的生命……但是,对于大自然来说, 秃鹫扮演着另外一个角色:它们是地球 的“清洁夫”。不过,秃鸷目前的生 存状况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作曲家从自然界中找到了创作灵感,例如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808年创作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曲中有小溪流水、鸟儿鸣叫和雷鸣电闪的章节;1924年奥托里诺·雷思毕基创作的交响曲《罗马之松》中,记录了夜莺的鸣啭声。  相似文献   

13.
"飞鸽传书"并非电影里才有的场景,早在古代,当人们发现野生岩鸽的归巢能力后,就开始训练它们成为信鸽来传递信息。在近代战争中,信鸽屡立战功。而在现代的赛鸽运动中,它们的表现更是越来越出色。那么,信鸽的导航能力从何而来呢?是什么指引着它们从千里之外返回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4.
你去过沙滩吗?在沙滩上漫步的时候,是否会弯腰拣拾那些埋在沙砾中, 被海浪带上岸的贝壳?那已经被海水冲刷打磨得光滑圆润的贝壳,定会成为你海边旅行的纪念品之一吧! 在青铜铸币还未出现之前,天然的海贝就因其坚固美观,便于计数和使用,成为3500年前我们祖先使用的最古老的货币。现在的海贝虽然已经失去了货币的作用,但它们仍以其奇异的形状、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花纹,跻身于最迷人的自然造物之列。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地球上仍然生活着一些堪称活化石的动植物,它们在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的漫长岁月中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成功地寻找到适于自己生存的生态位并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5,(10):8-9
飓风过处,满目疮痍,天堂变地狱; 美国人哀叹:“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损失不亚于60年前在广岛的那场核爆灾难! 下在是一组从空中拍摄的飓风图片,飓风全貌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7.
专门研究动物物种进化历史的美国著名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道加尔·狄克逊撰写了一本书---《人类灭绝之后的动物》,对没有人类的世界——"后人类时代"进行预测。道加尔讲述的故事从人类之后5000万年开始。那时,大陆漂移的动力使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和北美洲重新连为一体,而南美洲则成为唯一的岛屿。尽管那时的动物在很多方面与现在的动物还是基本类似的,但差异已经出现,动物们快速进化以适应环境的改变。此外,人类消失所留下的空间刺激新的动物种群出现。这是一些你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动物,比如会滑翔的猴子,会冲浪的蝙蝠,长着盔甲似的角的山羊,长着花瓣一样耳朵的老鼠,等等。它们成功地开拓自己的栖息地:森林、山地、苔原、沙漠、岛屿……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道加尔对未来动物的描述并非全部虚构,而是依据基本生态规则所进行的科学预测。征得作者和出版者的同意,我们摘取书中部分内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工程师在寻找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越来越多地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上世纪40年代初的一天,瑞士发明家乔治·德梅斯特拉尔(GeorgedeMestral)一次带小狗散步回来,发现自己衣服上以及小狗身上都粘上了牛蒡草的种子,除去这些种子很费事,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在显微镜下仔细地观察了这种植物的“钩环系统”,发现经过多年的自然演化,牛蒡可以通过“钩住并缠  相似文献   

19.
不知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人能说话.而动物却不能?人的语言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这些也是科学家正在研究和关心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在这些方面有什么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许谦 《自然与人》2012,(1):36-38
我们每到一处旅行,总喜欢先从博物馆入手,试图从中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理念。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借助其中的展藏品可与历史实现对话。正因博物馆的这种文明承载力,它们往往又被视作某一座城市的名片。现代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科技博物馆的诞生,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