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的演化形成了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人工智能两条代表性进路.符号主义人工智能的优点在于推理过程透明、可解释,但存在不完备、框架问题和知识接收瓶颈等问题.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的泛化能力和可移植能力强,但缺陷是算法不可解释性、过拟合等问题.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人工智能有着显著的融合可能性,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两条进路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生成主义是认知生态学奉行的认知研究纲领,它超越了传统的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哲学观,它在方法论上超越了传统的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它自身蕴涵了以欧陆现象学和东方佛学静心修持传统为代表的第一人称方法,以生物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为代表的第三人称方法,以及基于一三人称整合的、以丹尼特的异类现象学和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为代表的第二人称方法,这是它特有的三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在莱布尼茨、丘奇和图灵等人所奠定的计算的数理理论的基础上,数字计算机诞生,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将其命名为人工智能。受逻辑与数学的影响,这一时期人工智能主要遵循计算主义的建构方法将认知看作符号计算,但这一做法遭到了强烈的哲学批判,随着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的幻灭,计算主义彻底陷入低谷。事实上,计算主义以其符号表征和符号操纵的方式已然实现了对人的计算智能的建模。由于计算智能是人类智能的重要部分,因此构建强人工智能离不开计算主义。不过这些批判也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经典计算主义需要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当代英美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模糊问题主要表现为连锁悖论。在以往对模糊问题的研究中,语义方案是主要的解决途径,它试图通过修改经典语义来消除悖论。威廉姆森在批评语义方案的基础上,为认知主义提供了有力辩护,使其在模糊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复兴。认知主义主张,模糊性源自于人类对事物本身存在状况的无知。相比而言,认知主义存在一些优点,比如:捍卫了经典逻辑和语义,将模糊性产生的根源归结于人类自身而不是语言,以及对KK原则强有力的批判。但是,在详细考察了威廉姆森的认知主义之后,可以发现,他的论证也存在一些值得质疑之处,比如,对高阶模糊问题的处理,对K公理的彻底接受,以及对模糊性来源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知识论析取主义是当代知识论的新思潮。该理论汲取了知识论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元素,并且以此为基础尝试解决知识论的一些核心问题。新恶魔论题是外在主义理论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因此该论题也不可避免地会成为知识论析取主义要面对的问题。基于行动哲学中对行动理由的讨论,在知识论领域也可区分出辩护性认知理由、动机性认知理由和解释性认知理由。在此基础上,知识论析取主义者获得了回应新恶魔论题的一种方法。在回应怀疑论攻击的过程中,认知行为与认知结果之间的规范性关系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符号主义是认识人工智能的一种重要而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方式,主张使用物理符号系统模拟表征智能,甚至被认为是认识人工智能的最重要的“范式”。德雷福斯从海德格尔现象学哲学出发,对人工智能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智能是此在在世存在(In-der-Welt-Sein)的智识能力,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对环境局势的经验性认知和熟练应对(skillful coping),需要由实践性和体会性知识汇合而成,不仅仅是符号主义人工智能所理解的逻辑推理、符号抽象等可以被表征的能力。德雷福斯对符号主义智能观的批判,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1)理性主义传统智能观;(2)知识表达形式和知识组织结构;(3)智能等级的划分。对此,根据德雷福斯的批判,符号主义远不能澄清智能的本质,无法突破以往理性主义计算思维智能探索的局限,也不能指导未来制造智能的方向,不足以构成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7.
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是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却一直遭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责难和攻击.本文运用科学哲学中关于理论评价的增殖力标准,论证了认知计算主义是一个很有力量和前途的研究纲领,同时指出计算与其物理实现可分离的预设是它的软肋,最后分析了为消除这一软肋认知计算主义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自然主义在英美哲学中尽管一直居主导地位,但由于所面对的待解释对象的复杂性及理论自身的不完善性,特别是在面对像现象意识、意向性这样一些待自然化的对象时困难重重,因此一直是最有争论、经常受到广泛而严厉批判的理论。对它的批判和超越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的各种形式的还原主义和非经典自然主义,二是外部的以各种形式的非还原主义和多元主义表现出来的对立思潮。心灵哲学中的自然主义要摆脱困境,实现自身超越,出路之一是批判借鉴认知多元主义的成果,探索并建构以一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9.
阿格里帕三难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难题之一,以克莱因为首的无限主义者认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都不能解决该难题,只有无限主义才是解决该难题的唯一路径。本文介绍了无限主义的主要思想之后,回顾了针对无限主义的"有限心灵"与"辩护何来"两个核心反驳与无限主义者的回应。最后本文指出,无限主义错误地把对于信念理由的无穷追问当成是我们的认知模范和理性精神的体现,这个错误导致命题辩护与信念辩护的巨大鸿沟,并且我们有理由反对说,对于理由的无穷追问并不是我们的认知模范。最终看来,无限主义并未圆满解决阿格里帕难题。  相似文献   

10.
具身心智的物理主义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的认知观认为,人类的心智和理性是具身的。从维果茨基活动理论传统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典型例子以及西伦和史密斯的动力认知案例的分析,对认知语言学中发展起来的两种具身认知主张进行了批判。论证了具身的认知观并没有能够推翻认知是一个在认识上独立存在的客观属性的过程这样一种物理主义观点,并进一步揭示了具身的认知观所面临的物理主义困境。  相似文献   

11.
克莱因教授最近提出的无限主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无限主义是这样一种辩护理论,它主张辩护的理由的结构是无限且不重复的,克莱因认为这是知识论的无穷后退问题所蕴含的要求,因而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克莱因通过精细的分析告诉我们,无限主义能对最有认知价值的推理知识给出很好的说明,能经受住各种反对意见,是一种有前途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0):98-103
对于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经典论争,索耶提出社会突现的理论体系,在本体论个体一元主义的基础上强调社会性质的整体性,揭示社会突现具有不可还原、下向因果、非模拟不可预测、层次性等基本特征,构建了用突现概念诠释的整体主义理论体系。这种社会科学哲学的突现整体主义是对经典突现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兼容与超越还原的特性。其不可还原和下向因果论证虽然面临国内外学者的批评,但核心思想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3.
工业主义技术观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业主义技术现是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它追求生产的大型化、批量化,认为资源可以廉价无限供给,认为技术是万能的。它是工业化国家发展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不断得到满足。但到20世纪后半叶其自身的弊端巳充分显露出来,出现了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以及劳动本身造成的人性异化、泡沫技术导致泡沫经济引发经济危机等不可克服的困难。一种新的有别于传统工业主义的技术观——信息主义技术观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究竟要不要反科学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明了科学主义的表现及其内涵,分析了科学主义观念在中国存在的现实性的以及它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反科学主义的种种表现,指出解构性反科学主义是不恰当的,应该坚持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定律研究中,长期存在休谟主义和反休谟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前者否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规则或满足某些条件的规则。后者承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共相间的必然关系。两派共同承认的是,一个恰当的定律学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回应直觉;二,为科学定律提供恰当的形而上学基础。反休谟主义认为休谟主义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休谟主义则指责反休谟主义将诸如律则必然性、共相间的概率关系等当作初始概念是莫名其妙的。分析表明,虽然两派都面临严重的批评,但是通过引入共相和必然性,反休谟主义为定律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6.
基础主义注重基本信念的出发点地位,而联贯主义认为基本信念是相互联系的,不需要出发点。美国哲学家普兰丁格对知识论的这两大派别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认为二者背后隐含着"证据主义"的身影,故此基础主义作为论证出发点是可以接受的,但需要重新界定;而联贯主义抹杀了出发点,应予以抛弃。他如此区别对待,是为了建立起自己独特风格的以"保证"为核心的知识论大厦,而避免以证据主义为特征的"辩护说"。他的这一思想应引起学术界的哲学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弗雷格逻辑主义思想发展的经过,重点考究了罗素悖论对弗雷格的影响,分析了弗雷格逻辑主义思想与其在数理逻辑,逻辑哲学,分析哲学三大领域内所作成就的重要笔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元伦理学界通常认为道德非认知主义有两大理论吸引力:一是能解释道德判断与动机为何有着紧密联系,二是保持本体论上简洁。论证表明这两条都不成立。情绪表达与动机之间没有概念必然性,虽然情绪主义可以主张情绪与动机在心理学上存在紧密性,规范-表达主义可以主张有条件的概念必然性,但都难以将道德判断从非道德判断中鉴别出来。比约翰松与麦克弗森试图给出一个自然化解释:类别直觉有助于促进社会协作。论证表明道德判断的个体化不依赖判断的社会功能,比约翰松与麦克弗森的方案不成立。  相似文献   

19.
语境主义是目前解决怀疑主义难题最流行的策略之一,语境主义以语境的高低标准来划分知识的高低标准,非常圆融地回应了怀疑主义对知识的种种诘难,然而这种思路有其自身无法摆脱的缺陷,因为这种策略修正了知识论中"知识"与"知道"概念的内涵,导致"知识"与"知道"概念的相对化。针对语境主义的这种困境,新摩尔主义应运而生。与语境主义相比,新摩尔主义最独特的理论优势就在于:它采用一种不变论的立场来消除语境主义关于语境高低标准区分的困境。在这项工作中,普理查德和布莱克的成绩卓著,他们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新摩尔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言意义的规范性问题是当代语言哲学领域的一个典型论题,但如何解释这种规范性引发了大量争论.布兰顿、佩雷格林等人的推论主义理论支持了规范性主张.本文试图表明,这种推论主义进路有助于澄清语义规范性的具体问题.首先,通过阐明推论性规则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可知,语言不仅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构成性规则、调节性规则、指示性规则在联结与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