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社会建构论对主客思维的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客思维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但主客对立只是作为自明的预设,不耐深究。从休谟、康德到罗蒂,主客关系不断遭遇合法性危机,后现代社会建构论实现了对它的彻底解构。社会建构论对主客思维的超越表现为以社会建构认识论取代主客符合论,以建构本体取代物质或精神本体,以“关系的人”取代“本质的人”。社会建构论对主客思维的超越预示了现代文化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科学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技术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技术哲学--技术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社会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社会哲学--社会是被社会地建构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构论的技术政策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传统技术政策中的“供给偏向”容易造成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并陷入技术控制困境,社会建构论对嵌入于技术(创新)中社会过程的分析则内在展现了技术政策的新视野。社会建构论的技术政策观采取了积极管理技术的态度,强调技术的社会整合,其在实践中体现为建构性技术评估的战略与工具,从更广的视角来看,这一技术政策观中蕴含了技术民主化的思想,并提供了技术民主化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探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对技术哲学的潜在意义,认为社会建构论虽然多数坚持对称性原则,但如果打破对称性原则,就可以帮助技术哲学在微观经验意义上回答诸如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社会影响等广泛的宏观哲学问题。借鉴社会建构论的经验方法应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技术社会学视野中,技术决定论由社会的技术决定命题和技术的自我决定命题构成。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者形象主要是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在美国化过程中的观念误构,这源于决定论思维对辩证法思维的挑战、现代性的技术逻辑对资本逻辑的替代以及意识形态论争对学术论争的干扰。技术决定论历史困境的实质是将技术系统从社会系统中抽离而出的本质主义困境,具体表现为技术工具化假定或技术实体化预设。与境论纲领和早期社会建构论侧重批判技术的自我决定命题,技术编史学与后建构论深入反思了社会的技术决定命题。由此,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建构论立场有助于超越当代对各类技术决定论的迷思。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构论与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建立在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上。量化研究主要以实证主义为基础,而质化研究更多建立在社会建构论的原理上。社会建构论有关实在是社会的建构、建构过程的多元化和方法多样化主张契合了质化研究的需要。质化研究扎根于具体的文化情境,在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中,在动态和发展的过程中了解被研究者的主体体验,具有量化研究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并非对立而是分立的关系。分立是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现实关系,其突出特征是,在“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二者“各说各话”甚至彼此指责、批判。耦合是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可能关系。耦合关系的核心要点是,“决定”(技术对社会的决定)与“建构”(社会对技术的建构)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统一的。耦合的原则包括客观分析、平等对待、综合运用两种理论,消解彼此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技术的社会整合是技术社会化的一种实现机制,在分析了技术社会整合的概念基础上,对技术的社会整合的功能做了区分,提出了社会整合的功能具有显功能和潜功能、正功能和负功能之分。在论述传统技术系统观和建构论的系统观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技术系统观,并通过社会学中的功能分析和系统整合的理论,论述了技术与社会系统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构论对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技术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陷入了难以自拔的两难困境,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强调从微观技术入手,深入到技术内部,从而对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发生了重要影响。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就是运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把批判理论从传统的社会批判转向技术批判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技术社会建构论主张技术建构于社会。作为异质性社会因素之一的法律,在技术或技术活动的社会建构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技术生产、技术使用、技术转移是技术活动法律建构的三重路径。总体的强制性、历时的演化性、结构的差异性,是技术活动的法律建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夏平和谢弗的《利维坦和空气泵》一书被誉为SSK的经典之作,利用科学知识社会学纲领,夏平和谢弗打开了黑箱化的霍布斯-波义耳的争论,考察了政治秩序与知识产生和保护的关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拉图尔和哈拉维分别再回溯了这段历史,拉图尔解构了霍布斯的利维坦,消除了SSK对自然与社会的截然二分,指出自然/社会的二分是现代性的虚伪假象;而哈拉维则从社会性别的建构这一视角出发,指出波义耳的实验纲领建构了新的男性社会性别,掀开了被SSK黑箱化社会的一角。拉图尔与哈拉维各自的研究都向我们表明,他们都致力于在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外另辟蹊径,以实践建构论取代社会建构论,试图描刻出自然与社会、人类与非人类共同演进的真实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论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科学家对此并不认可。化学家拉宾格尔从科学争论的终结与关于科学的争论的无终结的对比、另一种科学是否可能、社会建构论者反对的科学方法到底指什么及这种指责能否成立等几个方面对社会建构论提出了质疑。本文对拉宾格尔的质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并力求作出中立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如何处理技术的本质主义解释与建构论说明之间的关系是当代技术哲学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对于社会建构论,以温纳为首的本质主义者拒斥它;而以芬伯格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家主张有条件的接受它。然而,芬伯格对本质主义和建构论的调和却遭到了这两个阵营的强烈反应与激烈批判。在重构这一争论的基础上,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分析“社会实在”本是社会学家的份内职责,但美国哲学家塞尔却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实在。他的《社会实在建构论》一书的出版把对社会实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本文在系统阐释塞尔关于社会实在思想的基础上,指出这一思想备受关注的原因在于其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和重大的启发意义,同时也指出该思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知识生产科学的自组织——科劳恩的科学建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论是国际上目前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通过简要的历史回顾,引出了对一种建构论-科劳恩的自织组建物论的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建构论是国际上目前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简要的历史回顾,引出了对一种建构论─—科劳恩的自织组建物论的描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7.
科林斯的"第三波"理论试图挽救被SSK所破坏了的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形象,在建构论的基础上重新恢复科学在社会领域中的内行性质。"第三波"构建了不同于默顿科学社会学和SSK的"专家知识"概念体系,将科学的建构特质与内行特质整合起来,并基于此回答了困扰学界的"延伸问题"。第三波为人们反思默顿社会科学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的社会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技术社会建构论(SCOT)迄今已发展三十多年,其发展轨迹与走向的系统梳理和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SCOT相关论著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三个发展维度与整合取向及其演变轨迹:一是向微观互动层面的拓展及其对社会/技术的整合,二是向文化研究的拓展及其对人/非人要素的整合,三是向组织结构层面的拓展及其对宏观/微观的整合;最后整体概括与讨论了当前技术社会建构论(SCOT)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灾难事故的风险性入手分析安全产生的根源,指出安全建构在人本理念的基础上,并从生存论的意义上将安全视为人的存在方式,论述了安全文化中人本价值取向的内涵.由此,本文立足于自律和他律的意义探讨了实现安全文化人本价值取向的制度系统模式以及民主系统模式.最后,本文主张,在风险社会中,应避免工具理性张扬、价值理性弱化的趋势,强调重塑安全的价值理性,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选择乔姆斯基、皮亚杰、普特南三位著名学者关于人类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比较,分析了他们的哲学异同以及争论焦点。认为他们的争论反映了现代哲学三大潮流──唯理论、建构论、经验论的交锋,其中乔姆斯基向皮亚杰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而普特南对乔姆斯基的批判更为审慎而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