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从方法论层面来阐述苏佩的科学理论语义观,目的首先在于提供一种对科学理论的分析或解读的方法,即语义观是怎样操作的;其次是透过对语义观的例示,间接分析并回答诸如公认观点的失当、语义观与结构观的某些联系和区别、以及语义观的实在论和经验论立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常将萨普的表述作为对科学理论句法观的标准理解,但对比卡尔纳普的原始表述,表明萨普的表述中存在诸多误解:一是认为句法观仅限于以一阶语言来重构科学理论,未指出句法观已将类型论与数学都囊括于其基本演算中;二是未指明"经验定律"就是重构后的科学理论"公理系统"中的"定理";三是对观察子演算及其形式语义的引入,误解了卡尔纳普在句法观中提出的经验语义解释及模型概念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赵国求研究员新著《从相互作用实在到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已于2008年武汉出版社出版。全书由物质观与科学时空观的演变,相互作用原理,宏、微观质点抽象及作用机制的转换,经典概率、量子概率与概率的可视度解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的量子测量,康普顿物质波与规范变换的物理实质及哲学思考,结构实在论第四版本等章节组成。书中对相互作用实在论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科学理论的句法观和语义观之争是一个核心问题。句法观指出,科学理论是一个带有部分解释的形式演算系统。语义观指出,科学理论是一族科学模型,以及这些模型与现实世界的同构信息或相似性信息。经典的句法观和语义观忽视了形式演算系统或者科学模型族上的结构,从而可以被看成是平坦科学观。如果在科学理论的经典句法表示和语义表示上赋予适当的结构,则可以论证句法观和语义观不仅是相容的,而且是本质上等价的。这一结构丰化过程是通过对平坦科学观进行范畴提升而实现的;不但如此,范畴论还进一步导出了理论的等价和理论的2-范畴等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5.
费耶阿本德的哲学始点是理论与观察的关系。针对实证主义(包括工具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理论依赖观察的看法,费氏提出观察受理论统摄、观察术语与理论术语无根本性区别的重要论点,据此建立起以实在边界的可移动性为基础、以把科学视为参与活动的断语为特点、以伦理学真理尺度为最终结果的相对主义科学观与实在观——伦理学实在论。 1、“主题Ⅰ”:观察与理论的倒转 在发表于1958年的论文《对经验进行实在论解释的尝试》中,费耶阿本德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与工具主义观察依赖理论的彻底批判,提出他作为理论核心的“主题Ⅰ”。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信息理论的发展为结构实在论的解读提供了新视角。惠勒提出"一切物理存在都源于比特"的信息本体观。之后,弗洛里迪提出信息结构实在论,预设了一个原初"结构对象"的存在,它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所有结构的基础。基于弗洛里迪和惠勒的理论,以及当代量子理论的发展,拜纳姆又探讨了量子信息结构实在论的可能性。从信息结构实在论到量子信息结构实在论,科学哲学在探究世界的本质,特别是在信息、量子和实在的关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是结构实在论在信息时代,特别是量子信息时代的新形式和新概念。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S·库恩1977年出版的《必要的张力》是他继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后另一本系统阐述他的科学观的著作。本书包括作者从1958到1976年发表的论述其科学观的重要文章、讲演,共十四篇。这些文章,如《序言》所说,记录了作者二十多年来思想探索的脚印,以及《结构》出版后的新的探索。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他是怎样达到他的结论的,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结论本身。这就是《张力》一书的某种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阿尔伯特·伯格曼的兼容实在论是其科学本质观和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兼容实在论以整体和微观的客观实在为物质基础,以聚集实践与公众欢庆的社会实在为行动方案,以精神信仰及非科学语言的精神实在为理论核心,从而构成对实在的全面理解。文章从三种维度全面考察伯格曼的兼容实在论的研究路径,并剖析这种实在论带来的启示与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构实在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34-38,48
曹天予提出的结构实在论知识论版本在科学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引发了《综合》期刊专刊讨论。他既批评反实在论的观点,也对结构实在论的知识版本与本体版本有所批判。他从结构、本体、建构这三个概念出发,论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体现为建构性、历史性、整体性、修正性、革命性。本文对曹天予的结构实在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赞同他对“不充分决定”论旨的批评,对他批评“本体论不连续性”持中立态度,但对他的“普遍语法论证”有所存疑。  相似文献   

10.
昂利·彭加勒(Henri Poincare,1854—191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富创造力的哲人科学家(Philosopher-scientist)。他独创性的哲学思想是经验约定论(empirio-conventionalism),但他确实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实在论者。本文拟从分析彭加勒的实在论的实在观、真理观和科学观入手,进而论述他的科学实在论与他的约定论、经验论和理性论思想的关联,从而揭示出彭加勒的科学实在论是一种独特的实在论,我姑且称其为综合科学实在论(synthetic scientific realism),或简称为综合实在论。  相似文献   

11.
结构实在论是当前英美哲学界有关科学实在论争论的最新进展,最早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沃勒尔教授提出。结构实在论是在科学实在论两大论证——无奇迹论和悲观归纳论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表明科学理论依据自身的数学结构能够揭示不可观察世界的结构;在理论变革中数学等式得以持存,这种数学连续性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连续性;成熟科学中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高于纯粹的经验层面,这种连续性是非经验的,但是并没有达到充分解释的高级理论层面;数学结构的连续性表达了实体之间的真关系,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2.
论爱因斯坦的纲领实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爱因斯坦的纲领实在论思想。1.物理实在观:双重实在(本体实在和理论帝在);2.物理学中的实在是一种纲领;3.纲领实在论余墨。  相似文献   

13.
费耶阿本德多元主义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耶阿本德(Paul K.Feyerabend,1924—)是美国科学哲学家。他在转向哲学研究之前,曾广泛研究过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戏剧。他的主要科学方法论著作是《反对方法:一种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1975年)以及于1981年出版的两卷本哲学论文集:《实在论,唯理主义和科学方法》(第一卷)和《经验主义问题》(第二卷)。作为他的代表作,《反对方法》还于1976年出版了增订的德文版,本名为《反对方法约束》(Wider den Methodenzwang)。此外,他还为答复对该书的批评,写了《一个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年)  相似文献   

14.
试谈库恩的 不可通约性 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间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ories)论点,自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于1962年提出以后,受到了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科学进步的本质,涉及到理论选择问题,尤其涉及到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冲突和争论,所以,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我们知道,库恩强调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交替出现。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使他闻名遐迩。他的理论被称为科学革命的理论,他被称为“革命论者”(Revolutionism)。标志着这种革命变化的,则是新旧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库恩说:“从科学革命中实现出来的常规科学传统,与先前的传统不仅逻辑上互不相容,而且两者经常在实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活跃在科学哲学阵地上的结构主义流派已崭露头角,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它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给集合论谓词下定义的方法把科学理论形式化。50年代阿当斯(E.W.Adams)曾认为科学知识可用集合论来表述,并建议将科学理论分为特征属性的基本结构和预期解释两大部分。随后萨普斯(P.Suppes)肯定了用形式化方式研究科学理论的合理性。1971年,史尼德(J.D.Sneed)发表了《数学物理学的逻辑结构》一书,它标志着科学哲学中结构主义流派的出现。在这本技术性很强的专著中,史尼德提出新的判别标准来识别科学  相似文献   

16.
在"悲观归纳"等问题揭示出科学实在论"非奇迹论证"存在的诸多难题之后,"局域化"策略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最重要的辩护方向。迄今为止,这种局域化辩护主要形成了两条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路,即"结构主义"的实在论和"分而治之"的实在论,它们针对"悲观归纳"对科学实在论核心理念的质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局域化"思路,分别将"非奇迹论证"诉诸于科学理论的中"结构"和"本质要素"(而非理论整体)来解答反实在论提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在论》(Scientific Realism)是由美国格林斯伯勒的北卡罗莱纳大学哲学教授Jarrett Leplin编辑并写引言,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一本论文集。全书共266页。该书共收录了12篇论文。有Ernan Me  相似文献   

18.
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重建本体论承诺,附加以理论和结构的约束,作出与其它版本结构实在论不同的科学的结构性阐释,实现对于科学实在性和连续性的回答。它强调基本本体的还原论内涵,同时认为结构的可变性和开放性决定结构的建构性和相容性。勿庸置疑,在还原论追求中基本本体的假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科学理论结构的不相容性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实在论与电磁场理论林定夷历来的哲学家们对于科学理论常常抱着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两种绝然不同的观念。在历史上,实在论和反实在论都演变出多种不同的形态,但其核心问题始终是:成熟科学的理论术语是否有所指称,或日在真实世界中是否有它的对应物?近几十年来,在国际科...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自1962年末在美国出版以来,首先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1970年,出版第二版,加了一个重要的“跋”。1975年,苏联出版了俄译本。中译本即将在我国出版。这里选载的,是该书的第八章。库恩原来是学理论物理学的。1947-1950年在哈佛大学当研究生时,兴趣转向科学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观。他认为,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科学革命”。当科学发展中出现“反常现象”愈来愈多,原有的理论、模式或“规范”无法解释时,就会引起科学的“危机”,最终导致“科学革命”,拋弃旧规范,提出新规范,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并引起世界观的改变。库恩的科学观在西方科学界和哲学界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库恩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在现代西方是有重要代表性的一家之言,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