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历史的逻辑理性--科学哲学理性的未来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科学哲学理性经历了从逻辑理性到历史理性的演进。逻辑理性和历史理性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表明,科学哲学理性的未来转向应是将二者统一的“历史的逻辑理性”。正确把握历史的逻辑理性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看,历史的本质是实践的。历史的逻辑理性将是科学哲学理论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5.
走向科学理性论:也论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耳顿教授在60年代末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马赫、爱因斯坦和对实在的探索”中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史中,有一章可以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这是一段从以感觉论和经验论为中心的科学哲学,到以理性论的实在论为基础的哲学历程。”霍耳顿在论文中还首次披露了爱因斯坦1938年1月24日写给老朋友C. 兰佐斯的信。爱因斯坦在信中明确地讲了他的哲学“转变”及其主要原因:“从有点类似马赫的那种怀疑的经验论出发,经过引力问题,我转变成为一个有信仰的理性论者,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到数学的简单性中去寻求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的人。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7.
科学理性最初的基本含义很大程度是由康德和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来规定的。科学哲学基于自然科学的理论、历史和实践对科学理性进行了反形而上学辩护。而科学社会学和社会认识论则从自然科学“之外”的视角来解构科学理性。在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意义上说,科学理性的命运与这样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科学理性必需形而上学吗?科学理性的自我辩护能走多远?科学理性能解构成什么?  相似文献   

8.
9.
费氏与第二代SSK后现代科学知识观既相通又不尽相同."告别理性"表征了费耶阿本德的激进历史主义科学知识观,而"制造知识"可谓SSK建构主义科学知识观的典型特征.从前者到后者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后现代科学知识观的必然进路.后现代科学知识观不仅没能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反而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泛文化主义泥潭.  相似文献   

10.
P.K.费耶阿本德(Paul Karl Feyerabend,1924—1994)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他与波普、拉卡托斯、库恩一起被欧美哲学界称为“科学哲学四大巨头”。他的哲学受到罗蒂等著名哲学家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拉卡托斯、劳丹等人的激烈的批评。你可以批评他,但不能绕过他,他的哲学在我国哲学界的影响也很大,今年是他诞辰80周年、逝世10周年,下面发表的一组文章既是对他的纪念,也是国内哲学界研究费耶阿本德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的长期“统治”和历史主义的“叛逆”之后,西方的科学哲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无论是理性主义还是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倾向,都不是科学发展的合理趋势,因此,他们试图探索一条更为恰当的途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夏佩尔选择了理性实在论来作为他的科学哲学的研究道路,并因之推动了西方科学哲学朝向实在论方向的发展。夏佩尔的理性实在论已经并将继续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它的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P.K.费耶阿本德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20世纪80年代初,费耶阿本德的哲学与波普、拉卡托斯、库恩等人的哲学一起受到中国哲学界的关注,<科学、批判与自由-费耶阿本德有限理性论研究>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学术专著.该书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了客观评述,并对费耶阿本德哲学做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崔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100-101,113
从"实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现象世界"的实在性以及主体与"实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费耶阿本德后期的科学实在论思想,并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予以评析.  相似文献   

14.
理性和真理是西方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我们理解科学进步的基础。逻辑经验主义(包括波普尔)主要在理性的基础上讨论科学进步问题,他们把理性形式化,把真理等同为理由,从而使真理成为虚幻。社会历史学派的科学进步观疏远了理性,同时拒绝了真理。科学实在论者夏佩尔和普特南试图揭示理性和真理的内在关系,并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讨论科学进步,为科学进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费耶阿本德的观点与多元主义方法论密切相关,这在国内外科学哲学界似乎已成定论。但是,若透过费氏建造的哲学迷宫洞察他深层的思想底蕴,则会看到在其多元主义表象背后藏匿的一元主义本质,会发现其因形式多样性与内容一元性的貌似分离而掩饰的人类历史实践的实在性。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试从费氏被误认为是一条方法论准则的“怎么都行”出发,进而剖析他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两个论辩链条,最终捕捉他对一元基础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早在 1932年即前苏联首次正式出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之后的第七年 ,杜畏之就将该书译介到了中国。虽然这个版本的编译质量尚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缺陷 ,但它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一些前辈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特别关注 ,促发了他们最初的浓厚研究兴趣。建国以后 ,伴随着 195 5年更为信达严谨的《自然辩证法》新译本的出版 ,中国学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热潮日益隆盛起来。此后的几十年 ,虽然各种政治运动此伏彼起、风向迭转 ,可是中国学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不仅没有因此而萎缩 ,反而得到了巨大的推进和发展 :其学科内…  相似文献   

17.
对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结构的思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对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费耶阿本德的哲学始点是理论与观察的关系。针对实证主义(包括工具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理论依赖观察的看法,费氏提出观察受理论统摄、观察术语与理论术语无根本性区别的重要论点,据此建立起以实在边界的可移动性为基础、以把科学视为参与活动的断语为特点、以伦理学真理尺度为最终结果的相对主义科学观与实在观——伦理学实在论。 1、“主题Ⅰ”:观察与理论的倒转 在发表于1958年的论文《对经验进行实在论解释的尝试》中,费耶阿本德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与工具主义观察依赖理论的彻底批判,提出他作为理论核心的“主题Ⅰ”。  相似文献   

20.
吴彤教授受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托,邀请了几位在科学实践、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对此进行专门研究的正在成长的学生,对"科学实践"、"技术实践"、"工程实践"和"产业实践"及其"实践的规范性"进行讨论,组成了这组笔谈,现成组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