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化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先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化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先驱李醒民我已撰文论述了恩斯特·马赫(ErnstMach,1838—1916)是维也纳学派的先师和逻辑经验论的始祖。[1]体文则要论证,马赫也是进化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先驱。进化认识论(evolutionaryepistemolo...  相似文献   

2.
论维也纳学派的科学化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镒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通过科学化范畴对维也纳学学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维也纳学派在文化在文化价值观上是科学主义,在科学化上是逻辑经验主义,科学主义比逻辑经验主义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本文的突出之点是,通过对维也纳学派科学化尝试的系统分析,得出科学化是科学主义实现机制的重要结论从而深化化季科学主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Goedel被看作维也纳学派共同体成员,生前从未发表过批判断逻辑实证主义的文字,但新近出版的《Goedel全集》第三卷中公布的一些资料使我们了解到他与维也纳学派观点的重大分歧。本文对Goedel的三篇手稿,特别是《数学是语言的句法吗?》一文中的观点以及他本人的论证进行分析,指出Goedel虽未提供令他自己满意的对于数学基础中的语言约定论的批判,但却指出了这种理论的内在矛盾,并提供了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试析马赫的科学统一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赫是一位科学家,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也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马赫还是一位科学哲学家,作为科学哲学家,他的最大愿望是是实现科学统一的理想,他也因此成为20世纪30年代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先驱,但马赫所致力的科学统一工作是从两方面着手的。其一是科学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统一,逻辑实证主义正是沿此方面而深入下去的,并最终遇到巨大的困难,另外,也是被人所忽视的一面,是从体论方面致力于科学统一,即科学统一的非正统方面,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科学统一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维也纳学派一直被看作维特根斯坦的模仿者,尤其是其证实主义的观点,更是被认为直接受到了《逻辑哲学论》(TLP)的启示。本文从"证实"问题出发,以"对象"这个概念为切入点,试图澄清二者之间的真正关系。在TLP中"对象"代表的不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是逻辑上的设定。这表明TLP中没有对经验的讨论,从而也没有证实的思想。在1929年之后,维氏将语言的意义建基于实指定义上,并开始讨论证实问题,但对经验的关注只是他向日常语言过渡的一个阶段。因此维也纳学派和维特根斯坦的相似性只是逻辑形式上的相似性,维也纳学派力图建立统一的科学语言,解释科学语言和科学认知如何融合逻辑和经验这两个要素,而维氏的关注点则在日常语言所折射出的生活多样性上,不同的语言观造成了他们根本立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整体论被蒯因视为经验论的第四个里程碑,而对此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正是蒯因本人。蒯因整体论的第一个层次包括意义整体论、知识整体论和证据整体论。蒯因的意义整体论,以时间为线索,又可以划分为早期的激进整体论和后期的温和整体论;而以内容为依据,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指称整体论和翻译整体论。这些属于蒯因整体论第二个层次的外延分型。蒯因的意义载体理论完成了对既往相关的词素说、语词说和语句说的超越。而蒯因的知识整体论以及证据整体论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一,它们已经使古老的西方哲学的研究主题及范式发生了格式塔的转换;第二,它们将古老的经验论或认识论改造为一种语义学理论;第三,它们使一度被维也纳学派和弗雷格、早期维特根斯坦等经典分析哲学家们所终结的古老形而上学研究再度在语言层面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7.
1992年2月27日,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维也纳学派成员、逻辑经验论在中国的传播者洪谦教授溘然长逝了。这对中国哲学界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我们,作为他的晚辈和学生,感到无限悲痛,特谨撰此文,以寄托我们的哀思。洪谦(Hong Qian,Tscha Hung),又名洪潜,号瘦石,安徽歙县人,1909年10月21日生  相似文献   

8.
走向科学理性论:也论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耳顿教授在60年代末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马赫、爱因斯坦和对实在的探索”中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史中,有一章可以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这是一段从以感觉论和经验论为中心的科学哲学,到以理性论的实在论为基础的哲学历程。”霍耳顿在论文中还首次披露了爱因斯坦1938年1月24日写给老朋友C. 兰佐斯的信。爱因斯坦在信中明确地讲了他的哲学“转变”及其主要原因:“从有点类似马赫的那种怀疑的经验论出发,经过引力问题,我转变成为一个有信仰的理性论者,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到数学的简单性中去寻求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的人。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马赫     
今年2月18日,是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恿斯特·马赫(1838—1916)诞辰150周年纪念。本刊在这里发表洪谦教授翻译的,维也纳学派创始人之一M.石里克写的“哲学家马赫”一文以及译者的“后记”,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背景从哲学史来说,经验论的发源地是英国。它的创始人是Locke、Berkeley和Hume。后来法国出现了一种极端形式的经验论,即A.Comte的实证主义。这样,就有人曾经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何以逻辑经验论或者逻辑实证论不产生于英国或法国,而产生于素为Kant的先验主义和Fichte、Schelling及Hegel思辨哲学支配的德语国家奥地利呢?这是为什么?具体点说,它的历史背景如何?  相似文献   

11.
维也纳学派与数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基础主义的数学哲学对于维也纳学派的科学哲学观及其一般哲学思想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由于维也纳学派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这就从一个方面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在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之间所存在的重要联系;在本世纪上半叶,数学哲学在这两者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而科学哲学则主要处于前者的直接影响之下。  相似文献   

12.
后期逻辑经验主义在实用主义等哲学的影响下,构造了自由化的经验论。一方面,后期逻辑经验主义反思了传统经验论的三大教条,弱化乃至部分消解了观察与理论、分析与综合以及事实与价值的界限;另一方面,后期逻辑经验主义根据更为自由的命题意义标准,凸显科学概念框架的历史性,强调科学哲学与科学实践的紧密关联。经验论的自由化,不仅开启了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进路,而且也为当代科学哲学克服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3.
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纲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纲领陈波1969年,蒯因在维也纳国际哲学会议上发表著名论文《自然化认识论》,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发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1051)以来就一直模糊具有的思想:通过将认识论自然化来拯救经验主义认识论。更具体地说,蒯因认为,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后记     
石里克这篇“哲学家马赫”是一篇讲演稿,发表于1926年12月12日维也纳的权威性报纸《新自由日报》的副刊,我是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设立的、在默尔特教授领导下的“维也纳学派档案”保藏的原稿中复制出来的,同时还附有有关这个讲演的报道,可惜我把这一复制品丢失了。不过我仍恍惚记得,石里克是在1926年6月12日在维也纳市政府为纪念马赫建立的铜像揭幕式上作了这个演讲。参加这个揭幕式的似乎还有爱因斯坦,他也作了讲话。所以  相似文献   

15.
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的区分是现代经验论(即逻辑经验主义)哲学立场的理论基础,蒯因在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对分析-综合陈述区分的拒斥,常被看作是对现代经验论主义理论基石的最严重的摧毁。本文对蒯因批判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通过考量他批判两种陈述区分的真正哲学意图,阐释他的后经验主义哲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范·弗拉森的构造经验论郭贵春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中,范·弗拉森的构造经验论具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在经验构造论的基础上,范·弗拉森既是对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框架进行最尖锐批评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反实在论阵营中的一名代表人物。他正是要通过这种双向的...  相似文献   

17.
认识论需要自然化似乎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在自然化方案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就其对待认识论的不同态度可将其分为革命派、改良派和扩张派。依据不同的自然化方案又可在革命派和改良派中区分三种形式:科学化的自然主义、经验论的自然主义和温和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8.
在维也纳粮食大街的拐角处,矗立着一座方座圆顶的建筑,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这就是著名的分离派艺术馆。1897年,以克里姆特为首的很多年轻有为的艺术家脱离了"维也纳造型艺术家合作社",即"维也纳艺术家之家",认为这个组织有他们难以忍受的保守,于是分离形成一个新的艺术组织——"奥地利分离派造型艺术家联合会",并由克里姆特任首届会长。这批艺术家所开创的就是后来  相似文献   

19.
贝塔朗菲与维也纳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凡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1):42-46,41
在学术生涯初期,贝塔朗菲在思想上受到维也纳学派、尤其是卡尔纳普的“构造系统”理论的重要影响。但由于贝塔朗菲和维也纳学派以不同的学科背景为理论参照,特别是前者对后者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所具有的局限性的亲身体验,所以,他们在生命观、认识论和价值观上出现了根本性的理论分歧,并最终导致了两者在学术道路上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20.
从术语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着手,探讨了术语学与科学理论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了普通术语学与维也纳哲学学派在科学理论发展方面的关系,由此梳理出普通术语学与以概念为基础的现代知识技术之间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