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经》数学今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墨经》是墨子著作的一部分,其中也有墨家弟子增补的内容。《墨经》包含丰富的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知识,是研究先秦科学技术史的宝贵文献,在中国和世界学术史一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墨经》文字古奥简晦,现传本又多有衍脱讹误,因此如何理解各条经文,历来众说纷纭,分歧很大,争论很多。本文对《墨经》中涉及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经文作了初步的归纳和整理,并对较重要的或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的数学定义和命题作了新的诠释,最后对《墨经》数学的特点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以期为深入探讨《墨经》数学和墨子数学思想提供一个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对《旧唐书》、《新唐书》、《全唐文》、《资治通鉴》、《梦溪笔谈》等典籍中刘晏事迹的分析研究,论述唐代著名理财家和经济改革家刘晏的数学思想,内容涉及数量观念、数字统计、运筹思想、排序原理、弹性理论及其在理财和经济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文章指出,刘晏在其经济工作中已反映出经济数学思想的萌芽。文章还首次构建了刘晏籴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盈不足方法是古代数学中一项具有一般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将《算数书》和《九章算术》及其他文献结合起来,探讨它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形成与流传。认为:先秦时期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某种东西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为了得到合适的数量,人们通过运用比、比例和分数的知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盈不足方法。这种方法及其应用形成了先秦数学的一个科目——盈不足,并记载于《九章算术》在先秦的祖本中。受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先秦到汉代的学者们根据需要设置了很多盈不足问题。《算数书》中的盈不足问题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深远的宇宙生成演化观念,认为天地有开辟,宇宙万物是逐渐生成演化而来的。这一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存在,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和老子《道德经》就隐含了这种观念,屈原《天问》开篇伊始也提及此类问题,甚至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有如‘清阳为天,浊阴为地’这样的论述,认为由于阴气和阳气的分离而导致了天地的开辟”。这些观念不断发展,到了汉代,逐渐充实了一些具体内容,升华成了理论。这一升华的标志是《淮南子》的出现。西汉《淮南子》在我国最早全面论述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化,我们的讨论即由它开始。  相似文献   

5.
出土《算数书》初探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通过分析《算数书》的体例和结构,对照《算数书》与《九章算术》,并结合其他文献和社会背景进行考察,得出以下结论:《算数书》是至少有两个来源的撮编之书,它与《九章算术》没有直接的文本影响关系,它们在先秦可以追溯到共同的来源,《九章算术》的主要方法产生于先秦,《算数书》是利用某种后来演变的《九章算术》主要来源的先秦数学著作或其衍生本的数学方法并结合下层官吏管理的实际而编成的作用品。《算数书》有助于确立先秦至秦汉实用算法式数学发展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从先秦文献中所载之楼车及云梯形制,说明二者实有相同之功能,即用以窥伺敌军。从汉儒服《左传》时引用《兵法》一书,即提供了一项较少为右来学界注意的材料。后人由于二者名称各不相同,乃以二者并不相涉;文中则典籍所载,提出所谓“飞楼”者,当为设于云梯上用来观察敌情之塔楼,以证二者理应极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物理量。从科学的角度讨论古人所持有的时间观念,是科学思想史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一、关于时间的定义我国古代对时间概念的探索,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开始。《管子》一书中有《宙合》篇,西汉刘向释篇名曰:“古往今来曰宙也。”这里“宙合”的“宙”,即指抽象意义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岳麓书院藏秦简《数》里有一道"圆材薶地"算题,与《九章算术》"勾股"章第九题相同,这说明了《九章算术》"勾股"章的内容在先秦数学著作中就有渊源,它为我们了解先秦(或至迟秦朝)时代这类算法的情况提供了时代确切的直接材料。另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即在《数》成书时,解答此题或可能是利用了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管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瀚的中华古籍海洋里,分布着无数个科技文化绿洲,最引人注目的首推《管子》;西方哲人李约瑟,就是读着《管子》步人中华科技文化殿堂、进而首创《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无疑,《管子》堪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宗。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的占筮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因而《周易》的发展是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前提的。《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又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古人形成独特的“万物皆数”的数学观,《周易》的以价值判断为中心的思维取向,促使中国古代数学成为一种应用数学;《周易》“命筮取数”的方法,促使计算成为中国古代数学的核心,从而使它成为一种计算数学;《周易》的以卦象为工具的“唯象思维”的特点又促使中国古代数学成为一种离散数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唐代学者贾公彦对《周礼·考工记》"■氏为量"的注疏,揭示出其数学知识与以《九章筭术》为代表的传统数学不尽相同。其不同之处体现在贾氏算法的结构、对数和图形的认识、推理的方式以及对于算筹的运用等方面。由于这些特色在贾氏其他注疏以及初唐诸儒编订的《五经正义》中亦有体现,说明其具有一般性。此外,与贾公彦一同注释儒学经典的王真儒,稍后也与李淳风等一同注释了十部算经,这一事实揭示了儒学与数学关系的复杂性。对于儒学经典中的数学知识,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卢卡·帕乔利堪称文艺复兴的“时代骄子”。他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简称《数学大全》)是一部百科全书式数学巨著,从中析出的《簿记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复式簿记的著作,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开创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卢卡·帕乔利时代”。本文通过描述意大利的算术、商业和文化环境,探讨帕乔利作为修士数学家在数学撰著和教学方面做出的重要成就,揭示帕乔利的学术交友圈,分析他的《数学大全》和其他著作,进而全面评价帕乔利在文艺复兴时期对算术、代数、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在故宫参观游览时,在外朝三大殿向东眺望,可看到一座黑瓦灰墙的二层阁楼式建筑,在鳞次栉比、金瓦红墙的皇宫建筑群中显得尤为别具一格,这就是皇宫内专门收藏《四库全书》的地方———文渊阁。说起《四库全书》这可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书中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周朝到清朝乾隆时期3000余年中华文明传统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四库全书》的编纂起因是当时的安徽学政朱筠的一项建议,他在翰林院查阅前朝典籍时看到明成祖在完成了政权大事国家安定后下令编写的《永乐大典》颇有启示,他上奏朝廷建议从《大典》中辑录古代佚书,同时搜集民间书…  相似文献   

14.
在论述哲人-统治者之培养方案的《理想国》中,柏拉图反复强调数学在此方案中居于核心环节和关键地位;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善"的知识,它是人们通往后者的必经途径。但在他处,柏拉图却对数学的价值、数学研究对象的本体论地位及其与"善"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论述。通过对柏拉图文本及其相关古今阐释进路的研读、分析可知,与将数学作为一门技术性和专门化的知识学科来发展的主流思路不同,柏拉图并不认为数学仅有外在价值,只是获得"善"知识的一种手段,而是坚信数学知识与具有价值负载特性的智慧之间有着深刻并相互交错的联系。柏拉图的这些看法是否自洽,它们带给后人怎样的启示,都值得认真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有比较系统的探矿理论。最著名的是战国时期的《管子·地数篇》。它总结了一些矿床中矿物的分布规律,指出可以根据矿苗和矿物的共生关系来寻找矿床。  相似文献   

16.
利用《墨子》考察先秦的几何学知识不仅对研究中国早期数学史而且对了解中国思想和文化初成期的面貌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墨子》中有关文献所蕴涵的几何学观念和知识,指出它们的范围、性质和特点以及在墨家整个知识系统中的位置。然后利用这些结果和有关名家的文献及上古时代的数学文献等相参照,分析当时存在的几何学知识及其基本性质和特征,并说明当时发展出相互关联的两类几何知识——注重实际应用的算法式几何知识和注重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论性几何知识。后一类知识为认识古人如何从经验知识发展出抽象化、理论化的几何学提供了样本。先秦数学的多元化,与当时社会的激烈变革、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是先秦学术和思想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来华的英国新教传教士伟烈亚力,除了与中国算学家李善兰合作翻译德摩根《代数学》,正式引入近代西方符号代数并产生重要影响外,还撰写了《中国科学略记·算术及代数学》等著作,对西方和宋元时期的代数学做出比较。文章对比了《略记》、《代数学》中英文序言和其他西文文献,同时考察了伟烈亚力旧藏的中算书籍。受英国实用知识传播学会和学会出版物影响,伟烈亚力从棣么甘(今译德摩根)为《便士百科全书》所撰写的数学词条等中获得了西方代数学和代数学史的知识视角。在宋元代数学方面,清代学者易之瀚、罗士琳的《四元释例》应该是伟烈亚力的重要参考书。《四元释例》对增乘开方法、天元术和四元术等基本规则总结和阐释,在伟烈亚力的著作中有所反映,并成为其中西代数学比较得以深入的关键。伟烈亚力的数学史观也受德摩根等人的影响:其撰写中国数学史的目的着眼于对当下数学知识理解、研究和宗教传播两方面的实用意义,并体现在《略记》发表后伟烈亚力的数学翻译出版当中。  相似文献   

18.
“以道驭术”是我国先秦时期技术伦理的基本思想特征。儒家、道家、法家、管子学派和墨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以道驭术”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农业耕作、手工业技术和医疗活动,其合理成分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报刊上关于“以人为本”的由来说法甚多。这里稍作考辨。1.中国的“以人为本”。不少人认为,“以人为本”提法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其实,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见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版本《管子》,1936年版,第2册第8页)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幼儿的数学启蒙可不仅仅是数数和加减,让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才是有效的。图书简介:《苏梅数学童话绘本》·作者:作者:苏梅著王晓蕊绘·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定价:118.8元知乎上曾经有个很经典的问题"学数学真的有用吗?"对很多人来说,日常生活可能小学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应付。但是,学习数学的好处绝不仅仅在于公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