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热力学Yong和焐基本概念和传热学基础理论,从Yong传递的场理论出发,对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Yong传递特性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推导和建立了常物性不可压缩层流中对流换热过程的J朋传递微分方程;分别选取一维流动和二维流动的2个简单对流换热例子进行Yong传递函数的求解,其结果与热力学Yong求解的结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Yong传递规律——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必然伴随其“质”-Yong的传递和转换,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规律,结合局域平衡假设的热力学关系,本文导出了描述Yong传递规律的基本方程组,并讨论了其基本求解策略。应用这一方程组于实际过程,可求得Yong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3.
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必然伴随其“质”———火用的传递和转换.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规律,结合局域平衡假设的热力学关系,本文导出了描述火用传递规律的基本方程组,并讨论了其基本求解策略.应用这一方程组于实际过程,可求得火用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4.
Yong传递和转换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普通化的Yong传递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阐明了不同形式的Yong的传递和转换规律,以热力学体系中存在的热Yong、压Yong、动能Yong和化学Yong为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转换、传递及其Yong损失与不可逆过程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热力学和基本概念和传热学基础理论 ,从传递的场理论出发 ,对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传递特性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推导和建立了常物性不可压缩层流中对流换热过程的传递微分方程 ;分别选取一维流动和二维流动的 2个简单对流换热例子进行传递函数的求解 ,其结果与热力学求解的结果完全相同 .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传递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引入“效益传递系数”的概念,构造出效益传递的度量方法和环境-经济系统总体效益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淡澳地区3种可能的效益传递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其发展必须顺应环境-经济效益良性循环传递机制,达到“三效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热Yong传递过程的基本特性,规律及热量,热Yong传递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了Yong传递方程和Yong损率方程;并以大平板为例,给出了分析热Yong传递过程的一般法。  相似文献   

8.
空调负荷计算中反应系数和传递系数的异步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由小步长反应系数和传递系数求大步长反应系数和传递系数的关系式,极大地简化了求取整倍数时间步长的反应系数和传递系数的计算过程,这对于满足工程实践中快速计算的要求和空调负荷变步长计算方法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热传导的基础理论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从基本定义式出发 ,对热传导过程中能量的传递系数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初步的理论计算公式 .以图表方式将总热量传递的热物性参数与相应的传递系数作了比较 ,为进一步进行能量传递和输运过程的系统理论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热火用传递过程的基本特性、规律及热量、热火用传递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了火用传递方程和火用损率方程;并以大平板为例,给出了分析热火用传递过程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1.
热传导过程YongWu传递系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热传导的基础理论和热力学Yong的基本概念,从基本定义式出发,对热传导过程中YongWu能量的传递系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初步的理论计算公式。以图表方式将总热量传递的热物性参数与相应的YongWu传递系数作了比较,为进一步进行能量传递和输运过程的系统YongWu理论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温差条件下多孔材料干燥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力学平衡假设并结合动态边界条件,对大温差下多孔保温材料中的水分迁移及三态相变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海绵干燥过程为例给出了实验验证.在数学模型中考虑了由于温差引起的自然对流效应,分析了不同时刻海绵内部的温度、水蒸气浓度、液态水及冰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讨论了材料主要物性参数对水分传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学模型能够实现对大温差下多孔介质中水分传递过程的准确预测;由物性参数分析的结果可知,相比于影响多孔保温材料水分传递的有效扩散系数和孔隙率两个关键物性参数而言,有效导热系数影响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13.
传递和转换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普遍化的火用传递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阐明了不同形式的火用的传递和转换规律.以热力学体系中存在的热火用、压火用、动能火用和化学火用为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转换、传递及其火用损失与不可逆过程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把传递过程中的流和力扩展为传递过程空间的流场和力场,通过各种场之间的恰当配合和相互作用强化传递过程定义为场协同。在线性非平衡热力学的流和力的唯象方程的基础上,本以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为例分析了传递过程中流场和力场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机制及其控制,提出了描述场之间作用的场协同因子,给出了传递过程强化的场协同分析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根据渗碳试验碳浓度测试结果计算碳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及相关常数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给出了渗碳试验的设计原则,并利用C18钢渗碳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误差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碳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由多层结构组成,用于测量土木工程构筑物表面变形时,光纤与结构基体间存在一个应变传递过程。为了揭示表面粘贴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应变传递特性规律,结合经典的剪滞理论,分析光纤在不同粘贴长度和中间层参数下,低应变传递系数区段的范围与变化。通过室内试验,在PVC管表面紧邻并行粘贴两条光纤,采用基于光频域反射(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er,OFDR)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测量光纤在管中部受不同集中荷载下的应变,得到应变传递系数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荷载下,OFDR实测光纤应变传递系数的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符合理论分析,研究成果对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应用于结构表面变形的检测与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污水处理所用填料的技术特征,自行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组合填料,通过平行实验测定了亏氧清水中该组合填料和其他3种填料塔的氧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组合填料具有优良的氧传递性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4种填料氧传质系数的计算式。其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最后对同种填料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对亏氧清水和餐厅污水中的氧传递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餐厅污水中的氧传质系数小于亏氧清水中的氧传质系数。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气体在无机微孔膜中的传递机理,利用渗透法原理建立了一套测量微孔膜传递性能的装置,用于测定渗透系数及努森系数。文中讨论了HagenPoiseuile方程、Adzumi方程及Zaviska方程对无机微孔膜的适用性以及传递性能的测定原理和实验手段,测定的微米级范围的基质膜的努森系数在0.1~1.0之间。  相似文献   

19.
环境-经济效益传递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传递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引入“效益传递系数”的概念,构造出效益传递的度量方法和环境-经济系统总体效益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淡澳地区3种可能的效益传递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其发展必须顺应环境一经济效益良性循环传递机制,达到“三效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傅里叶导热定律,建立了一维稳态导热过程中的传递方程及损方程,并分析了传递与热传递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