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作为最早研究工程伦理的专家之一,迈克·W.马丁创立和完善了"工程作为社会试验"的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伦理内涵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他首先倡导并发展了工程伦理个人承诺的研究视角,解构了工程伦理研究的"共识范式",主张以"社会实践"为框架整合、重构这一"共识范式";积极推进工程中的道德创造研究,诠释工程活动中"何为善"、"善何以可能"等伦理问题。迈克·W.马丁的思想为工程伦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推进和深化工程伦理学、特别是尚处在崛起中的中国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际工程伦理学界的重要领军人物,迈克·W·马丁的"工程作为道德创造"思想具有独特的理论旨趣。他揭示了科学和工程中的道德创造悖论,并指出如何消解这一悖论;批判性地解读了工程创造中的道德运气,展现其对科学家和工程师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诠释道德领导的内涵,阐明道德领导在工程创造中的重要性。对马丁工程道德创造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展示了从工程创造活动本身探寻内在道德之维的工程伦理进路,对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和进一步推进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工程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伦理学”是指一个研究(inquiry)领域:关于工程中道德问题的研究,和对于那些应用于指导工程师工作的伦理原则和理想的探讨。在第二层意义上,“工程伦理学”指的是当前工程中的伦理标准:既包  相似文献   

4.
工程伦理规范作为工程职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工程师职业道德理想和工程职业行为的重要原则。美国工程伦理规范经过百余年发展,始终以工程职业自治为目标,围绕个体自主、商业利益、技术效率追求与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利益与价值冲突为主题,形成了工程伦理规范生成、调整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运行机制。研究美国工程伦理规范发展历程与经验、揭示工程职业自治的文化与制度因素,有利于推进我国工程伦理规范的制定和现代工程职业的形成、培养工程职业精神,推动创新创造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既重视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又重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旨在培养多学科视角和高社会责任感的21世纪工程型人才。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独立课程模式、跨课程模式、工程伦理和非技术课程的结合模式等课程模式和团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基于社区的服务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然而,面对现代工程活动自然和社会影响日趋复杂深远的社会情境,美国工程伦理教育还需要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对象和评价等方面谋求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6.
当前,工程伦理呈现为一种规范式话语系统,它主要以职业伦理章程的形式表达了对工程行为者如何"正当行动"的指导和约束。但是,工程伦理的哲学实践仅仅关注"正当行动"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以实现"好的生活"为最终诉求,在面对"我"、"我-你"和"我-它"关系的生活亲证中,权衡各种道德义务,平衡各种责任关系。作为人类道德生活形式的工程伦理,应真诚地以"我"、"你"、"它"存在之"是"为伦理行动的起点,主动探究"我"在工程-人-自然-社会整体存在中如何"是其所应是"的行动和生活,即,维持和确认工程与人的生活世界的统一,实践并实现工程与人、自然、社会的繁荣共生、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7.
工程伦理教育成为美国工程师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提升的重要方式。工程伦理教学内容彰显自然和人类价值,融合伦理学与工程学等专业;工程伦理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法,推进多元合作式教学;工程伦理教学效果评估采用课前和课后、定性和定量、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工程伦理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价的相互影响与协作的教学模式,推进工程伦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工程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工程自古有之,工程职业化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美国工程职业经过一百六十余年的发展,独立自治的工程师协会,完善的工程伦理规范和工程注册制度,积极的工程教育改革,成为美国工程职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及其互动关系有力地推进了美国工程职业发展和工程技术创新。探索美国工程职业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关键因素,能够为我国工程职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形态学的方法将西方工程伦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理论分析和逻辑整合发现:西方工程伦理形态沿着三条螺旋式上升的主线演变,即"德性-规则-德性"、"道义-功利-道义"和"经验-理性-经验"。西方工程伦理形态的演变,实质是西方工程伦理在思想理念上的演变,在价值行为选择上的演变。伦理形态的演变规律,对于当下工程伦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伦理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工程的责任主要是通过工程师在从事的工程领域运用其所掌握的很强的工程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负责任地恪守职业操行,以忠诚的伦理信念严格执行工程规范、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注重工序质量控制,非合格材料禁止使用,不合格工序严禁转序,杜绝将危险的、不安全的和有严重缺陷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程序以及产品移交给客户、公众和社会。本文从学理上探讨了工程的责任与伦理、工程师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实践转向等有关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潘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7):40-43,59
本文首先阐述了什么是工程伦理章程以及它在工程职业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分析伦理相对主义,考查工程伦理章程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尝试着提出什么是好的章程。最后,讨论工程职业的形成问题,并提出伦理章程是使工程职业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维度对工程活动进行划分,我们发现由于工程本身性质的不同,对于工程成果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其伦理问题也有很大的不同。从工程本身是否具有生产功能对工程本身的差异作出规定,可把具有生产功能的工程称作动态工程,不具备生产功能的工程称作静态工程。工程运行的主要探讨对象是动态工程。由此出发,对工程运行中的伦理焦点、伦理主体及其职能、伦理要求和品牌战略等作了论述,并结合案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加拿大的工程伦理学教育,然后分析了工程伦理学对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我国目前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学术建构和制度建构,工程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和理论伦理学的关系,最后笔者认为科技与人文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基于CSSCI和CNKI数据库,在分析概括中国工程伦理研究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可对当代中国工程伦理研究的特点做如下归纳:学术部落初露端倪;研究领域有待拓展;实证研究亟需加强以及研究范式有待确立。对我国工程伦理研究的未来发展,建议要加强与工程领域一线专家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工程伦理的研究领域;加强实证研究;逐步完善学科建制,加快以工程伦理研究为主干的学科群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工程恶性事件暴露了我国工程领域伦理道德的缺失,本文从价值理性、选择理性、实践理性三个向度剖析了其背后存在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的自然属性谈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程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能力越来越巨大、后果越来越危险,工程师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即环境伦理责任。环境伦理学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工程师负有环境伦理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则从工程的自然属性的三个维度:工程的物质性、工程的合自然规律性及工程回归自然的必然性,进一步确证了工程师对环境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在价值标准上的模糊性是阻碍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工程伦理教育的价值谱系由自然伦理、商谈伦理和责任伦理构成,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是当今工程活动中的实践伦理和价值关系。自然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商谈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责任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社会和个体与自我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工程伦理从诞生之初就是以具体化、可接受的规范所构成,然而,这些规范的传统理论框架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越来越难以给予现实的工程实践以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工程伦理规范成为工具性手段而非价值性指引;未能给现实的工程伦理规范设定一致的价值标准;忽略运气对现代工程实践的影响。工程伦理规范必须克服传统理论框架解释的局限性并与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工程实践的复杂性联系在一起。克服工程伦理规范脆弱性的方式,即,生态整合工程与伦理;慎思工程活动中伦理行为的优先顺序,正视责任之于人自由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本质,启发人对真正"好的生活"的信仰与追求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存在境域性和社会实验两个基本特性。外在性境域缺失,造成了工程伦理学的实践困境;内在性主体多元,造成了工程共同体责任模糊和关系复杂。因此,工程伦理学的发展路径,必须立足于工程的境域特点,在研究工程师伦理学的基础上,关注其他活动主体的道德困境,促使工程伦理理论与工程境域实践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工程伦理学的起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与技术、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关系如何,是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工程伦理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而技术伦理学则是不甚成熟的学科。工程伦理学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现实作用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应加强工程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