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而言,自杀是对生命的自我蔑视和自我践踏,也是对自己和亲朋好友的极度不负责任和莫大的伤害。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切措施来拯救那些有严重自杀倾向的人,其中的关键是防患于未然,也就是在有自杀企图者采取具体行动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识破他们的可怕想法,并帮助其打开“死结”。 科学家最近发现,某个人声调的细微改变,可作为判别他(她)是否真正想自杀的首要信号。这种改变尽管细微,却明显可辨,因此,心理学家计划把它作为一种早期预警系统,由此来区分那些有严重自杀欲望者和仅仅是感到抑郁、但并不真想自杀的人。 首先提出…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人类的身高与其命运紧密相连的话,那么一个人的身高也与其命运密切相关,而所谓的身高决定命运其实只不过是社会心理和自我心理对一个人行为的期许、牵引和定格,至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那是另外一回事。对领导人的身高的期许便集中反映了占多数的公众的心理,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人怕伤心,树怕伤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促进其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上”的基石,是其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上有的孩子破罐子破摔,失去自我控制,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丧失了追求进步的力量源泉。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诋毁或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不明智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相似文献   

4.
自我尊敬     
●“神秘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信条都不可能使人达到心理健康或自我尊敬。为了能成功地与真实世界打交道———追求并获得生命所需的价值———人们需要自我尊敬: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充分的信心。焦虑和犯罪感是与自我尊敬相对立的,并且是心理疾病的症状,它们使人思维分裂、价值丧失和行动麻木不仁。当一个自我尊敬的人选择了他的价值,确立了他的目标,并且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时,他就会有坚定的行动———这就像一座通向未来的桥,生命将在这座桥上通过,而桥本身是由信念支撑着的,这种信念是一种思维、价值和判断的能力,也是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你问我答     
问:人到底能够忍耐自然界多高的温度? 答:30℃是最舒服不过的,这样的温度人体会感到凉热适中。36℃身体开始报警,这个时候,人体会通过蒸发汗水。散发热量进行“自我冷却”。  相似文献   

6.
拒绝死亡     
20世纪,卫生保健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活得比过去任何时代都长。人们现在关心的是在21世纪,人究竟能活多长,将会永远不死吗?万寿无疆──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人类是否能实现最古老的梦想,使生命永恒?随着对入体衰老和死亡机制的深入了解,许多科学家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拒绝死亡──对衰老和死亡进行控制,使人将来可以永远活在世上,而死亡纯粹是一种自我选择。这一天会很远吗?美国高级细胞技术权威迈克尔·威斯特博士对此较为乐观,他认为在三年内,生物学界和医学界对人的衰老和死亡的进一步认识会是令人震惊的。也有一…  相似文献   

7.
王巍 《世界科学》2008,(3):36-36
由移动电话厂商出资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入睡前使用手机的人,进入深度睡眠所花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长,深度睡眠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从而影响了人体夜间的自我恢复功能。这一研究由瑞典享誉盛名的卡罗琳斯卡研究所和乌普萨拉大学,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的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开展,被认为是同类研究中最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5,(3):78-78
描述意识的表现并不是难事。当人完全清醒的时候,他总是可以感受到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能够清楚分辨出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差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谓“意识”。而所有想法、影像和声音交织在一起也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意识流,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要算是人对自我的感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许多人开始根据自己的病状,自我诊断。自我选药、自我治疗。据专家预测,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自我医疗将风行全球。下一世纪或许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自我医疗现象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现代人已经具备了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常识,许多人已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另外,现代生活紧张的节奏,一些人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医院诊治,而是选择快速节时的  相似文献   

10.
风流潇洒话矮个徐新明编译身材高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身体高大的人一般比较强健。同样一份工作,付出同样的代价,高个子的人却容易受到社会的赏识。这样,高个子也由于身材高大而自持智力高于矮个子人,久而久之,纵养成自我傲慢的一种心理资本。显然,高个子...  相似文献   

11.
凯蒂 《科学之友》2002,(3):38-39
定律一:不要寻找“可靠”的人在苛求别人“可靠”时,你不知不觉隐去了一个前提:我是谁,我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当你孜孜以求地寻找那个“可靠”的人时,却全然忘了自己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其实,苛求别人可靠的人,往往是自己都靠不住自己的人,正因为自己不可靠,才把目光盯在对方身上。这样的要求实在是一种非分,一个自我取消和自我剥夺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于他人而言,她只是一个包袱。还是自己背起自己的命运吧。  相似文献   

12.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Bandura)发表了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到1980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班杜拉在颁奖大会上作了题为《人类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机制》的演讲,对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阐述。而《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班杜拉完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吴欣 《科学之友》2010,(2):100-101
文章通过对上虞市有典型的商业推销案例的阐述,结合上虞市图书馆现状的分析,从而认为图书馆可以有一套自我推销的实践之路,给出了一系列图书馆自我推销的大胆设想。  相似文献   

14.
青云 《世界科学》2005,(8):32-32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在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想法: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简单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科幻的情节南此可能变成现实。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自我袒露是指在交际中将个人的有关问题和私人感情、个人爱好、往日经历、各种愿望以至缺点和不足传播给对方的一种交际行为。也许有人认为,这些都是私事,不便公开,尤其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外扬干人,会使人轻看自  相似文献   

16.
孙久民  潘威 《科学之友》2009,(5):107-109
高校德育目标应分为体现政治正确的高层次德育目标和满足大学生需要的低层次目标。现阶段高校德育目标应该根据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在满足这些需要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使学生成为能够成为的人,包括培养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和自我负责意识两层面。  相似文献   

17.
布迪厄认为,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抑或多个摄影主体.即拍摄这张照片的人.而人之所以拍照,皆不能逃出以下这五种动机:抵御时间;沟通他人与表达情感:自我实现;展现社会威望以及自我解脱与逃逸。这五类动机几乎全面概括了所有最能打动人心的照片的价值所在。其中,抵御时间这一动机最引我遐思,正如布迪厄所言:“摄影给人一种征服了作为破坏力量的时间的感觉”。人类的情感如此细腻,情绪如此复杂,每个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有一点.相信是人所共有的.即我们希望永远活在青春、美好、幸福的时刻之中,  相似文献   

18.
张琳  朱虹  徐苗  贾竑晓  刘嘉 《科学通报》2012,(11):918-923
自我概念是人类心智的核心特征,而自我的改变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障碍.前人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识别自我面孔时存在困难.由于自我面孔既与自我概念有关,又是高度熟悉的,因而无法确定究竟是自我意识的损伤还是对自我面孔熟悉性的识别受损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我面孔识别上的障碍.本研究采用自我面孔、熟悉面孔和陌生面孔以不同比例两两合成得到的合成面孔作为刺激,要求被试识别合成面孔,直接检验上述两个假设.我们发现病人对自我的识别与对熟悉性的识别是两个独立的加工过程.而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识别面孔熟悉性上的表现显著差于正常控制组被试,而在识别自我的能力上并未发现两组被试之间的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面孔熟悉性的加工受到了损伤,而非对自我的加工过程受损.因此本研究挑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障碍反映其自我意识的解体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19.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科幻故事由此产生。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简单地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科幻的情节可能变成现实。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讲的是一个中国人,从河南郑州走向海外攻读英语专业,以惊人的毅力,顽强拼搏,终于从石缝中脱颖而出,不但成了一名美国大学英语教学讲坛上的中国教授,而且成了英语文学语言学、诗律学等领域的著名专家。他不是搞自然科学的,但他敢于抗战权威,挑战自我的精神,却也正是任何自然科学研究要取得成果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另外,作者虽长期在外从事英语教学,但母语——汉语的写作的生动流畅,引人入胜,这对以译介国外文章为主的本刊译者读者,也是很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